查看原文
其他

​鲁大师,请收下我膝盖!

价值进化论 价值进化论 2023-10-19

关注港股十几年,见识过港股各式各样的收割手法,总的来说基本都是在桌底下见不得光的东西,本以为自己已经识遍天下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了。
但没想到,我今天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单纯了。
鲁大师,一个杀毒软件,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做“现实,远比小说还要荒诞”。
9月11日,市值2亿港元、账上现金5亿元的鲁大师突然宣布,董事会将表决特别派息议案,打算派息分红。消息一出,股价应声上涨,六个交易日内涨幅高达70%,
然鹅,股价飙涨之后,主要股东诚盛有限公司却减持了!而且这一波减持规模可不小,累计减少了3735万股,累计约13.9%的总股本,套现了4千多万港币。


先官宣大额特别分红,吸引股价暴涨73%,然后立即巨额减持,再宣布取消分红。
好家伙!手起刀落,便地把万千股民于股掌之中。
光明正大在台面上明晃晃耍刀子,法律外衣都不披了。
究竟是谁给的勇气?
这种令人咂舌的玩法,也难怪现在股民们都差点要指名道姓戳某人的脊梁骨了。
然而,事儿却让人我感到有不少困惑。
鲁大师,以“跑分软件”起家,主要从事在线流量变现业务,包括在线广告服务,核心产品为鲁大师软件,以及在线游戏业务。
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正是大名鼎鼎的红衣教主。有着360系列软件的深度捆绑和流量支持,鲁大师也能拿到不少广告收入,上市前所以在2019年上市时还算是得到市场的看好。发行价2.7港元,上市后股价一度大涨超11港元,市值一度去到去近30亿港元。
但跟母公司一样,上市即高光,几年时间,股价从高位一路跌下来,跌超90%,差点被打入“仙股”标签。
在没有这档事儿之前,鲁大师的市值只跌剩下不到3亿,相对高光时刻已十不存一,PE4倍多,市净率甚至只有0.4倍,客观来看可以说是真随了港股的尿性,跌过头了。
另一个点在于,虽然高光不再,但这两年也有意谋求转型,田野担任CEO之后,鲁大师转型电子产品销售,通过电商实现流量变现。电商之外,鲁大师又推出游戏发行业务,拿下了环球影业旗下《功夫熊猫》这一顶级IP,经营形势逐渐有所好转。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61.5%;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21.2%,相对其仅存的一点儿市值,这个业绩算是很不错了。
更关键的是,通过几年的去广告化转型,公司逐渐积累了不少现金流,截至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5亿,接近两倍于市值。
所以就有了特别分红的预算基础。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首先,2019年上市以来解禁期早就过了,从解禁那会开始,股价还没跌悲催,他们有无数机会出售减持套现(事实上它们也确实有减持,且套现了不少),为什么要拖到现在才巨额减持?

是互联网反垄断寒冬导致不敢乱动?还是还寄希望于业务转型或许能再创辉煌所以舍不得离场?
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一边给股东画饼一边自己跑路,难道是又觉得公司已经没前途了吗?
其次,按照鲁大师目前的估值率和经营趋势,客观来是比较便宜的(港股尿性,便宜不等于可抄底),这个时候离场,即使是拉高了很多再出,不就是等于血亏割肉吗?
而且也没有完全抛完(不排除接盘侠太少没接住就砸回原点了)。
真要走,凭借0.4倍的市净率,私有化全身而退不是赚更多吗?
还有,这样官宣分红拉高出货然后取消分红的事情,不是明显的忽悠式减持吗?而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文官宣,不是公然违规吗?
就让人感觉有种不顾一切代价,也要减持套现的味道。
但是这样一来,多年来经营的牌坊不就一下子塌了吗?手上还有那么多筹码没有派出去,这不是得不偿失吗?接下来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无论是利益,还是法律角度考虑,都是显然是一次亏本生意啊。
无论是田野,还是大教主,都是资本运作的老油条了,不至于这么拎不清啊?
所以到底是原因驱使,导致出现这样吊诡的操作?
到处满满的疑问。
大师,我悟不了!
道友们,看谁了解情况的,麻烦留言,给大伙一起解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