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兰潮涨——北岸篇

经略海洋,征程如虹。

1983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务院批准莆田撤地设市。198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战略,逐梦大港,2007年,顺应“以港兴城”定位,区域调整的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重新挂牌,吹响挺进湄洲湾的冲锋号。

四十载荜路蓝缕,美丽莆田在改革发展中日新月异;四十载逐梦前行,东方大港从梦想照进现实。

北岸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团结带领全区上下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创造了“北岸速度”,诠释了“北岸担当”,开创港产城联动发展新局面。


向海图强 东方大港今朝圆梦


回望来时路,一路豪情披荆斩棘、众志成城。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湄洲湾北岸三面环海,坐拥湄洲湾、平海湾,海岸线长约75公里,深水岸线15公里,是莆田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的主阵地。辖区内东吴港区是福建省“两集两散”的重要港口群,是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11个重点港区之一,布局泊位3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36个),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超9000万吨。早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湄洲湾港就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天然良港。

港口是莆田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深水大港,是几代莆田人的梦想。承载着百年大港梦的光荣使命,年轻的北岸经开区集全市资源要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携手央企、国企、外企建设大军,在湄洲湾畔奏响了以港兴城、港城联动的合奏曲。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2012年,八方港口东1#、东2#泊位码头开工两年后建成投入运营;2016年,历经四年建设,国家“北煤南运”战略的重大支撑项目--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一期工程投入运营;2018年,罗屿港口开港试运营,并于2021年成功靠泊40万吨级矿石船,成为福建首个、中国第六个满足世界最大40万吨矿石船靠泊接卸港口。截至目前,东吴港口共建成生产性泊位8个,包括40万吨级1个、15万吨级3个、10万吨级2个、3.5万吨级1个,千吨级1个。

随着大港口、大物流、大交通的基础设施不断提质升级,海铁联运“无缝衔接”,东吴港区已成为服务东南沿海,辐射内陆“两湖一江”,连接台湾、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中转枢纽大港、能源资源中转平台。2021年湄洲湾北岸港口吞吐量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超过南岸,2022年对台货物吞吐量首超400万吨,比增20%,大陆对台铁矿石中转量连续四年全国第一。罗屿全岛15个泊位全部建成后,可形成“三卸九装”码头布局,陆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深水岸线4.2公里,年综合通过能力1.25亿吨。湄洲湾航道繁忙的巨轮汽笛声声,正奏响莆田向海图强的时代乐章。



港城联动 千亿产业集聚发展


四十载波澜壮阔,四十载沧桑巨变。在贫瘠的盐碱地、荒凉的沙石滩上,奠下宏基伟业,绘出壮美宏图,北岸人从来不缺智慧和勇气。“肩挑蒸笼闯天下”敢拼敢赢的忠商精神是北岸这块热土的时代印记。

创业艰难百战多,围海造城、拦海筑堤、跨海架桥、整岛搬迁——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一康城两基地五组团”产业布局壮开新一轮绿色高质量发展序幕,临港、生命健康和文旅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勾勒出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未来图景。

临港产业风劲帆满。湄洲湾火电厂、赛得利差别化纤维、国投湄洲湾煤炭基地等项目先后落地投产。罗屿在投入运营全国第六个、全省首个40万吨级泊位的基础上,正在建设新的40万吨级泊位—8号泊位,以及15万吨级的11号12号泊位,全面建成后将具备5000万吨年货物吞吐能力,跻身全国区域型大宗散货核心港区前列,强势赋能罗屿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哈纳斯LNG、火电厂三期、海水提钾、中国五矿集团选矿、优星欧派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临港产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生命健康产业落子成势。借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等政策东风,北岸经开区以妈祖大爱健康城“筑巢引凤”,以两岸生技园“选凤筑巢”,初步形成“医、康、产、学、研、融”全产业链生态圈。健康城内的瑞仕国际潜力少年医教中心、兰大东南研究院、兰海核医学研究中心等实现运营,厚新大健康获评为省、市级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妈祖院区预计明年开业运营;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北岸分院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两岸生技产业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2.28万㎡,入园项目8个,太阳树已达产并实现规下转规上。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协同岛岸一体化发展,依托贤良港天后祖祠、南普陀山紫霄洞、妈祖阁、莆禧古城、紫玉湖、女儿湾等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传承“妈祖回娘家”“妈祖海祭”“东吴吉了寨海上龙舟”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打造妈祖文化大旅游圈,策划形成“一山一湾一堤一祠一阁一城一岛一湖一园一澳”十景连线特色旅游路线。2023年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6.78万人次,同比增长43.9%,国内旅游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44.8%。



人民至上  厚植民生幸福底色


四十载风华正茂,不忘初心历久弥坚。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北岸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办实事、惠民生各项工作,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于民。

持续织密交通路网,境内各类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5.14公里,形成“一高三铁四纵五横”集输运大交通体系,打造了区域十五分钟生活圈。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行“一件事”套餐服务,承接市级部门下放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权限,基本实现“区内事区内办”,行政许可“全程网办” “一趟不用跑”事项平均缩短时限比例86.9%,让老百姓出行、办事更便利。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响打赢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六项污染物指标排名居莆田市前列,海洋环境、河道水质持续向好,蓝色海湾项目、蓝湾绿岸行动、美丽家园建设让“绿色”成为老百姓的“幸福色”。

悉心为民办实事,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策划实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13个,全面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品质提升项目,累计实现回迁安置房项目15个,深入开展文体惠民工程,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文艺活动,老百姓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持续补齐补强医疗卫生短板,对忠门镇中心卫生院、43家卫生所进行提升改造,推动第一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坚定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投入,深化校企合作,高位嫁接优质资源,加强与莆田第一中学、擢英中学、市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开展合作共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小班化、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建强末端党组织体系,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新“五联防”机制,稳步推进平安北岸和法治北岸建设,切实提升岸海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北岸经开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深耕“一康城两基地五组团”,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北岸实践,为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贡献北岸智慧和力量。


编辑:吴薇

更多资讯





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