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这么拼命,离死还有多远?

2016-10-15 别处编辑部 别处World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肌梗塞猝死这件事,很快就被淹没在Bob Dylan拿诺奖、泰王卒、还有宋冬野吸毒等一大堆大事里。但其实,整个世界这周风起云涌发生了那么多大事,却只有张锐的死,是离我们最近、也唯一和我们真实有关的事。


讲一句「珍惜生命」实在太轻巧,而现实的工作状况与生活压力往往让人们无暇也无力「珍惜」自己的生命。究竟我们这么拼命为了什么?为了积累财富离所谓的「梦想」近一点?还是把自己往死亡那个终点推近一点?
今天,「别处」想和大家一起聊聊「拼命」的意义、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压力和情绪问题。为了活得更好,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可能都早已疲惫不堪。
这样,值得吗?
选凝于台北

超长的工作时数、长期的睡眠不足、以及由无数个deadline组成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常态。过劳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十分亲近的词,随之而来的则是压力、抑郁甚至因为生理与心理原因而引致的死亡。
像「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这种「突发心肌梗塞」猝死的事好像离我们一点也不远。
▲  图:取自「好大夫在线」网站

去年,36岁的深圳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马桶上,而他死前的凌晨1点还刚出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更不要说高负荷的广告圈,生命告急已是常事,最近广传的一篇《死,就是做一场再不会醒来的梦》就是一位女性从业者的口述:她今年1月刚做了全胃切除手术,然后不到半年,拿到了癌症转移的CT报告。
我记得自己在微信上读到那篇文时,其中有句话很戳中我:「大学忙着打工,毕业忙着赚钱。从8、9岁开始,时间表满了30年。」
而最后得到的,是「确诊癌症转移」。我们的时间表真的需要排得那么满吗?
▲  取自「e诊断医学社区」

好像亚洲国家,都有这种「拼命」的传统,日本厚劳省这两天刚刚出炉「防过劳死等对策白皮书」,其中汇整了去年的过劳死、过劳自杀和加班的情况。我们发现在日本,加班时数超过 100 小时的劳工当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属于 IT 与传播产业,此外,学术界,邮政服务和运输公司表现也不佳。

金融时报访问东京索菲亚大学政治学者指出,问题的根源是人们普遍认为透过在办公室长时工作,是象征对公司的无私奉献,但事实上,无私奉献的结果意味着自己身体的严重摧残。
日本IT 业有 44% 的公司承认有些劳工一个月超时加班 80 小时。上周,东京劳动标准办公室则认定一名在电通广告数位广告部门工作的 24 岁年轻毕业生自杀事件为过劳死,其家人表示,她一个月超时加班 105 小时。
▲  图:取自Rocket News网站

不顾自己身体与负荷力地去拼,究竟换来的是实现梦想、事业成功的成就感,还是过度劳累下的身体崩溃、甚至把命搭进去?而且不只生理的问题,心理上的过度压力还会引发抑郁情绪,最恶劣的状况下,人会有极其想要自杀的情绪。
据说,能让一件事情变得好起来的方式,首先是面对它、讲述它,再想方设法解决它。所以今天我们的讨论,就从压力开始。



· 你现在的生活,压力大吗?·
 躺在床上,音乐一响就开始止不住流泪。@李子

我的朋友Michael带我去他老家玩儿,家里墙上贴着一些素描画,技法像个艺术家,充满了灵气。我问这是谁画的,他说是他哥哥Andrea。「但是,」他停顿了一下,「他24岁的时候自杀了」。
我没有再多问。抑郁症,厌世,是多么容易毁掉一个人,比把他的作品撕碎还要简单。

我是一个很容易感受到压力的人,也是一个会自动把压力揽到身上的人。大约外向的敏感者,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吧。前几年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时都很拼命,还好身体很好也一直坚持锻炼,比较健康。但是抑郁却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事情,很多时候小的事情加在一起,就会把人压垮,对一切都失去兴趣,过得很痛苦。最严重的时候,躺在床上,音乐一响就开始止不住地流泪。
我知道抑郁症状严重之后是非常可怕的,也去寻求过心理医生的帮助。我身边有不少人都服用抗抑郁药物来减缓症状,而且对于这些都很坦然了。在大城市、快节奏的地方,人是很脆弱的,但是至少我们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十年之后的现在,如果有人帮助Andrea,他是否还会想不开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也没有缘再认识他,但是我能够感受他的痛苦,我也相信或许以后,因为这样的痛苦告别人世的人,可能会少一些。
 体会过在黑夜里奔跑、筋疲力竭 @走来走去的F小姐

目前处于一个压力相对小的时期,但是有过精神压力非常重的时候。就是那种在黑夜里奔跑、筋疲力竭的感觉,很努力在追赶,但是看不到一丝光明。
最严重的时候恰好是秋冬季节,我在一个会下雪的地方,很冷很绝望。有过恍恍惚惚的时候,过马路时会想「不如停在中间让车开过来算了」,但是最终也理智地把这种念头控制在了脑内。(当时劝说自己的理由是:万一只是撞成重伤,之后的生活会比现在还艰难。)
 我们渴望交流,但又不可能完全被理解 @Chaos不吵

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这就要看大家各自的化解方式了。我自己一直就是属于自我强施压的那类人,也不知道自己凭空哪里来的那么多「使命感」、「意义感」,做任何事情就像在勾选清单上的to do list,做一件事就要迫求有价值,殊不知,其实人生中很多事都是没有意义的。后来我总结觉得这是一种「强迫症」病变。
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听说过同校的一个学姐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她品学兼优、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还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后来我在浏览她的微博的时候发现,虽然她平时表面上看似安然无恙,但每次抒发自己心情时使用的都是「挣扎」、「无奈」、「痛苦」这样的字眼,经常因为一点点生活琐事就敏感地陷入一种悲伤情绪中,觉得不被人理解。但残酷的现实就是,人类渴望交流,就是因为每个人是不可能完全被人理解的啊。
 我绝对不选择主动死亡 @小可依

生活没有给我太多压力,我身边的朋友大多也都是比较没心没肺的小人儿。
是我给自己的压力。自从我看了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之后,我就每天都告诉自己「明天你可能就会死,所以用尽全力活好当下每一秒。」那本书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仅仅一本书(可见我原来的三观多么的脆弱),马尔克斯就成功给我洗了脑:生命无法往复重来,所以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
▲  取自:痞客邦

我从没想过要自杀,理由很简单。首先觉得自杀是懦弱,是逃避。然后是「死不起」。我是独生子女,我承担不了我死了之后的后果,给我的亲人爱人朋友们带来的痛苦。我无法想象我父母失去我之后会是多么悲恸和绝望。所以在我有能力能好好活着的时候,我绝对不选择主动死亡。
最难熬的时候。感觉自己孤军奋战,心中有背叛感,感觉没人可以与我相拥取暖。每天都要哭一场才能开心,不出门不见人,甚至不洗脸不换睡衣。因为那时候总想「你们为什么都不理解我?」「怎么都是不知者在谓我何求?」。后来才发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最自在,渐渐不钻牛角尖,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本心了。意外地,对改变和感受越来越可知了。



· 我们这么拼命,值得吗?·
 是否该更加谨慎地看待我们脆弱的生命? @李子

我们很拼命,有时候不是为了追求什么,而是来自一种「不拼命不行」的条件反射。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社会和家庭对于「努力」的鼓吹是和努力本身的价值不成正比的。同样的,日本人信奉的「一生懸命」,也是堂堂正正地将生命作为了努力的赌注。
▲  图:生命,其实万分脆弱。

或许是一个丛林社会给人自古以来灌输的思想,或许也是「美国梦」这样的外来文化给我们的印象,这是文化,也是周遭的历史与现实。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努力」成为了一种内生的价值,成为了美德本身和对人价值的一种肯定,但是在飞蛾扑火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谨慎地看待我们脆弱的生命?——甚至是说,尊重别人的选择和别人看待生命的方式,而不是用一套标准衡量所有人?


 拼命工作,只是「成全自己」的一种方式。@Chaos不吵

上学的时候同学抱怨GPA不够高,工作了以后朋友吐槽KPI达不了标。大家好像都很努力,但不知道为什么不能事事如意。我就在想人这么努力地活着是为了什么呢?真的是为了得到某些东西吗?用我自己的衡量标准来说,说不大通啊,毕竟我是个穷极一生追求「人生要有意义」的虚无主义。
▲  取自:台湾颢学安亲托管班

拼命工作,好像只是「成全自己」的一种方式,如果抱着「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这种救世主的心态,说不定即时幸福感会高很多。但我不赞成以牺牲个人健康为代价的方式拼命工作,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要真挂了,连人生都没了,还人生意义呢。
 我更看重一种 「神驰」的状态 @走来走去的F小姐

或许有的人追求「美酒、跑车、相机、金表」、追求「直到世间个个也妒忌」的名利地位,但我觉得这些外物层面的事情「付出和回报」从来就不公平的,因为「个人努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太多外物杠杆了,马太效应非常明显。你去较真,气伤的反倒是自己,不值得。
我个人更看重的「所得到的东西」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或者说你做一件事本身能获得的快乐。我很喜欢的一个概念叫做「心流」(flow),或者翻译为「神驰状态」,指的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我往往会在做自己钟爱和擅长的事情的时候进入这种状态。

如果努力工作能为我带来这种兴奋和充实感,那我内心就会非常饱足,外物怎样其实我无所谓的。可是有的时候,手头在做的事情自己不喜欢更不擅长,整个人就会陷入压抑——我这么累,可是什么都得不到。且不论我的表现能不能让外界和他者满意,我自己都不能让自己快乐,所以我到底是在干嘛?!这种感觉才是最摧毁小宇宙的。
· 我们该怎么让自己好起来?·
 通过人为自省模式,才能慢慢找到平衡 @Chaos不吵

有时候我自己被莫名压力摧残到一种程度,也会陷入自怨自艾的负面情绪里,单曲循环悲伤歌曲,习惯性大哭,对食物毫无胃口,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还会发出「人生来痛苦」这种论调。紧接着就会进入第二阶段,不停和朋友探讨人生意义,聊形而上的东西,看一堆剖析人类心理学的书和帖子,就想知道自己到底是因为哪里思维受到局限,死活都想不通,活得这么不明白。最后就是自我麻痹、转换注意力,一般聊了一大圈,想了好几天,「干嘛想这么多,人生得意须尽欢」的阿Q精神又会重燃。如此循环往复,也不疲惫。后来我想可能也只有通过这样一种人为自省模式,我才能慢慢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追寻快乐的心态才会越来越平和吧。
 需要基本的自净能力 @走来走去的F小姐

我觉得首先是要找到那些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情。如果在做的事情不能达到,要么换一件事做,要么就努力计算一条路径让手头上做的事情也能达到「心流」。所以我是那种无论多忙都尽量不扔掉自己的爱好的人,尤其是忙一些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忙成狗的时候,更加需要有爱好来放松自己。或许有的人认为这算不务正业,我认为这是基本的自净能力。
其次是放平心态,期望值调低。这听起来很阿Q,但的确有用。我在最崩溃的那年恰巧听了一句年长我十岁的前辈的话: “Your 20s are gonna suck no matter what.”(二十多岁的年纪就是无论如何都很不顺的。)于是我默默把这句拿来奉为剧本,但凡遭遇不顺,就默念「本该如此,继续努力就是了」,而走到顺遂的时候,就默念「又从命运那里赚到了」,于是永远都不必抱怨自己流年不利时运不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表达出来。跟人诉说,或者创作,都好。所有的表达都是消耗,所有的消耗都是代谢,所有的代谢都是自愈。



 有什么事情过不去呢?@小可依

一般来讲,一是倾诉,俗称吐槽;二是哭。我泪点超低,有时莫名其妙就哭了。哭还是蛮有效的,尤其是在你觉得有些事无法倾诉的时候,哭一场就好啦。


我现在的状态是很少觉得压力大到不能承受,因为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声音——「想想之前那个时候都过来了,还有什么事情过不去呢?」并且,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你曾经觉得「难过得想死」的时刻,在被时间淡化之后就变得没那么强烈了,甚至会扶额「那有什么啊,那算什么啊,简直小事一桩嘛!还是年轻幼稚呀!」。




感觉今天,有点像是大家集体做了一场抒压,无论有多大的压力,讲出来,总好过不讲。真的。


关于缓解压力和走出抑郁情绪的问题,之后我们还会再聊,所以也请告诉我们你对相关话题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好。




 一群浪游在「 别处 」的人  行走列国洗涤三观捍卫开放社会热爱并嘲讽人类

▲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可关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烦请留言获取授权
欢迎将你喜爱的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