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叶刀:只需轻轻电一下!脑梗新疗法提高救治率,延长时间窗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1-01-28

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是最常见一种卒中(中风)类型。我国的中风发病病例中,脑梗占近八成,而且近30年来发病数量持续增加。目前,急性脑梗最有效的治疗是在时间窗内进行药物溶栓、或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成功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但绝大多数患者难以在3小时内到达急诊,救治率并不理想。


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学家带来了一项全新的治疗手段,为错过时间窗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救治机会:通过神经刺激疗法,在发生脑梗的24小时内接受治疗就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这项重要的研究发表于Lancet


图片来源:Lancet 官网


不同于目前通过溶栓、取栓来进行血管再通的治疗,这种新疗法对鼻后神经细胞簇施加电刺激。相关机制研究显示,刺激神经细胞簇可以通过扩张未损伤的动脉并绕过阻塞区域,从而增加大脑中的血流量,缓解缺血对大脑的威胁,同时还不影响血脑屏障,可防止脑水肿。


治疗需要在局部麻醉下,通过注射器从口腔顶部暂时植入一个长23mm、直径2mm的神经刺激器电极。在试验期间,电极每天刺激神经细胞簇4小时,连续刺激5天。


▲需要暂时植入的电极(A)和注射器(B)(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ImpACT-24B是一项随机双盲试验,在18个国家的73个中心开展。研究招募了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且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患者随机分组,在发生脑梗后8-24小时内接受蝶腭神经节刺激或假刺激。主要疗效终点是3个月时残疾改善超出预期的患者比例。


在2011年6月10日-2018年3月7日期间,共有1000名患者接受干预,481人接受了蝶腭神经节刺激,519人接受了假刺激。接受刺激3个月后,治疗组和干预组中残疾改善优于预期的患者分别为49%和45%。在520名症状严重、确认出现大脑皮质损伤的患者中,刺激组有50%的患者恢复超过预期,对照组有40%。


虽然这些数据在统计学上不是特别显著,但当与早期试验中类似数据结合分析时,结果表明,在急性皮质缺血性卒中发生8-24小时内,神经刺激疗法是有效的,改善了大脑皮质损伤患者的残疾程度。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的严重不良事件和死亡率都没有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新疗法并不需要过高的刺激剂量。对蝶腭神经节的刺激强度与残疾改善效果呈现出了反向U形趋势,在所有患者中,这种差异还非常小,但在出现大脑皮质损伤的患者中就比较明显,在中低刺激强度下,症状改善超预期的患者比例最高,达到70%。


▲在所有患者(左)和出现大脑皮质损伤的患者(右)中,不同刺激强度的效果(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通常,在发病后迅速给药,溶栓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动脉阻塞,恢复血流并避免对大脑的损伤。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发病3小时后再用药的有效性会下降,很多患者甚至不再适合溶栓治疗。而机械取栓虽然能够将患者的治疗时间窗延长至脑梗发生后的24小时,但大多医疗中心可能缺乏设备以及相关操作的专业知识。


中风仍然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补充现有治疗手段,并延长治疗的时间窗。在这项试验中,对于不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来说,神经刺激疗法安全有效。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确定新疗法与溶栓药物或取栓装置共同应用的有效性。


UCLA综合卒中中心主任Jeffrey Saver博士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表示,“我们相信这代表了急性脑梗全新治疗方法的出现。


题图来源:123RF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 Natan M Bornstein, et al., (2019). An injectable implant to stimulate the sphenopalatine ganglion fo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 up to 24 h from onset (ImpACT-24B):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double-blind, sham-controlled, pivotal trial. The Lancet, 10.1016/S0140-6736(19)31192-4

[2] Nerve stimulation could provide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most common type of stroke. Retrieved May 27,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5/m-nsc052319.php

[3]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et al., (20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 临床急诊杂志, 10.13201/j.issn.1009-5918.2018.06.001

[4]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

[5] Zhao D, et al., (2018).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current features and implications. Nat Rev Cardiol. 10.1038/s41569-018-0119-4.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推荐阅读

柳叶刀连发两篇力挺阿司匹林!二级预防不增加出血风险

BMJ:轻度甲减无需激素治疗?最新专家推荐或改写实践!

NEJM:身为医生,她却故意让父亲一再被“误诊”

JAMA子刊:这类产品致癌风险严峻,却仍在广泛使用

婴儿出生时,大脑承受了多少挤压?3D图揭示变形程度超乎想象!


点个“在看”,分享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