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苑 | 何自然:关于Distin的两本专著评介

何自然 语言服务 2020-01-19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哦!

何自然,1937年出生,广东中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用学创始人,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国际知名语用学家。自1978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两百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1988)和国内外第一本从理论建构和应用探讨两方面系统地研究语言模因的专著——《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2014),出版其他有关英语语法及语用学的译著、论著及合著十多部,入选2008年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文学学科)。
《自私的模因》《文化的进化》(注:点击蓝色字可了解内容梗概)这两本书是我们(李冬梅、何自然、谢朝群等)合译的,由李冬梅担负主要译事。我们在这里将有关这两本书的一些观点和作者的情况给大家做些介绍。



1关于《自私的模因》

[英]凯特·迪斯汀/著李冬梅  谢朝群/译何自然  王绍祥/审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4月


《自私的模因》是英国独立学者、哲学家凯特•迪斯汀(Kate Distin)博士的一部颇具独特见解的模因论专著。她仿效道金斯(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1976,1989)将自己这本书命名为《自私的模因》, 于200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通俗易懂,颇具可读性。作者在书中首次提出所谓文化DNA的概念,并认为文化的演变既可被看作是模因进化的结果,又可被看作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认为模因进化观与人类具有强自觉和高智慧的表现不谋而合。该书的这些新认识不同于模因论的某些基本见解,因而受到国内外模因论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出版该书的剑桥大学出版社还特意在扉页上指出该书是对模因论的一个评议性重估。《自私的模因》作者进一步发展了道金斯有关“人类独有的文化是进化而来的”“模因正是文化进化的复制因子”的见解,认为模因进化不同于生物进化,并非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行事,而是受制于它的“宿主”(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意识、意图和责任;模因的传播不是单纯的复制和模仿,其中有宿主从中对信息表征的重组和变异,即模因不但复制文化,同时也创新文化,文化的进化发展是模因进化发展的结果。《自私的模因》一书的面世为这方面的研究和争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正是这些新奇的观点让我们下决心组织人力来翻译《自私的模因》一书。中文版对国内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均有一定的启示。比如在语言学界,2003年,笔者将模因论引入国内,并于2005年最先在国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2014年10月,笔者和陈新仁等著的《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注:点击蓝色字可了解本书梗概)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借鉴了《自私的模因》中的一些观点,是国内外第一本从理论建构到实际应用来系统地研究语言模因的专著。模因(Memes)是文化资讯传承的单位,该词是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创造出来的。他认为,物种进化是复制因子带来的结果,所谓复制因子,指宇宙间任何可以拷贝的物体。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复制因子。除基因外,他认为还有模因,它是文化进化的复制因子: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了。用模因指代任何形式的信息复制,既可以表示思想,也可以表示思想产生出来的行为,甚或涉及书籍、菜谱、服装、房屋等物品,只要是一种复制现象就是模因现象。语言是文化承传的主要载体,它是模因传播最得力的工具。因此有语言模因这个说法。语言中的模因指模因宿主(即说话人)的意图,借助语言结构,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反复不断传播某个信息。语言模因靠模仿来复制传播信息,除克隆式的模仿之外,还会因模因的属性、宿主或环境不同而带有意义或形式上的变异。  

以变异的方式传播的语言模因就是语言模因变体。道金斯认为作为复制因子,基因和模因都可以不断地自我复制。但它们在复制的忠实性方面不同:基因的复制成品越准确,复制就越成功;但模因因宿主的主体性和语境的作用,当元信息从一个宿主转到另一个宿主时会出现变异,产生新的模因变体。用迪斯汀的话说,基因像拍照,而模因则与拼图游戏相似。模因在进化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变异。

语言模因变体在内容上或形式上与原来的信息不尽相同,但都多少带有元信息中某些可辨认的特征。就像生物中的基因进化一样,语言模因可以将内容和形式直接拷贝来重复传播,也有只重复相同信息内容而以不同形式的变体出现。此外,语言模因也可以以形式基本相同但内容各异的类推变异方式不断传递出新的语言信息。

无论是模因或语言模因,只要获得或想出这个信息的人带个头表达出来,大家就会因产生某些同感而跟着模仿,传播出去,甚至“炒作”起来,成为“人云亦云”“人为我为”的模因现象。传播中的模因有好、有坏,是否模仿、传播,是否得到广泛的支持,要看传播者的需要和判断。流行广的就是强势模因,是文化承传、进化的主力,弱势的模因或不良模因,多半是因为得不到环境或宿主的支持,遭受冷遇,很快就会被冷落、遗弃。


2关于《文化的进化》

[英]凯特·迪斯汀/著李冬梅  何自然/译卓新贤  刘录山/审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9月


《文化的进化》是迪斯汀继其专著《自私的模因》之后出版的第二部专著。该书有些提法与作者在《自私的模因》中所谈论的有进一步发挥,这更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和注意。我们写信给迪斯汀,请她谈谈这两本书有关模因和文化进化方面的新认识。她给我们回了信,详细谈及她在这本书中没有用道金斯提出的“模因”来谈文化的进化,但她十分肯定地说,她谈的文化进化理论实际上包含了模因论的成分。她说,只要人们对模因论有所了解,知道模因论谈论信息如何复制和传播,他就知道那就是文化进化的表现。她说,与其说模因是文化复制的因子,倒不如说模因本身就是文化的复制物。迪斯汀在本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在人类文化中,语言能确保人类接收并传播文化信息和资源中及其变异。人类的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和人们创造出来的语言符号(即书中所说的人工语言),使人们在社会族群中彼此之间能有效地交流,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时,它也使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族群中将有效的文化信息永久地、准确地继承、保存和传播。这些新观点使我们了解,语言为人类文化进化提供一种促进机制;而文化进化又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和社会科学,就像生物进化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科学一样。作者认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跨学科研究去了解文化的进化。作者强调:不同文化代言者之间的跨文化或跨学科的合作将会鼓励创新。作者深信,她所提倡的文化进化理论将为我们理解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做出贡献。作者在这本书里谈到文化进化和基因进化的差异。她在书中讲的文化进化实际上仍然是指她在第一本书《自私的模因》中谈到的模因的进化。根据道金斯的看法,模因与基因都是信息复制因子,都可以不断地将自身的信息进行自我复制,前者讲文化传承,后者讲繁衍后代。这两种复制因子在各自复制的因子库里得以复制成功的因素十分相似。按道金斯的说法,它们都具有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这些因素决定了它们都能成功复制。但是,文化传承和基因遗传两者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复制的忠实性(copying fidelity)。如果我们谈论基因的遗传,复制的忠实性指基因与基因遗传下来的复制品十分相似,而且复制品越精确,复制就越成功。但文化传承的忠实性往往不如基因遗传那么“忠实”。因为它作为文化信息,从一个个体传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高度的变异。我们曾在《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何自然、陈新仁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一书中举过这样的例子:如果我们有一个笑话在流传,当一个人将这笑话的信息传递出去时,他总会给这个他听来的笑话加上某些内容或省去某些情节,与他听来的不完全一样。如此反复传递,最后和最初产出的笑话也许只有梗概相同而细节就相去甚远了。但基因遗传就不是这样。一个人意外地断了一根指头,他的孩子生下来并不会只有9个指头的。也就是说,基因遗传是不会将后天才出现的断指遗传给下一代。同样,人爱美,可以按意志通过整容增加颜值,代代知晓;但不可能指望通过遗传给下一代来增美。


3关于作者

这两本书的作者迪斯汀是英国的中青年学者,英国谢菲乐德大学哲学博士。她还在剑桥大学取得科学史及科学哲学学位,研究语言作为文化信息承传机制及提出研究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对促进文化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她的观点得到国际上从事文化进化研究的学者们注意,认为对从事人类学、社会学及文化进化研究的学者产生积极的启发作用。中国读者在接受模因论特别是语言模因论的过程中了解和熟悉迪斯汀关于模因论及文化进化的观点,认为她提出的包括模因论成分的文化进化理论,可以促进我们目前从事的语言模因研究工作,并为语言模因研究展示了更广阔的前景。我国语用学界引入语言模因理论,将在语言功能、语言习语、语言结构、语义表达、语言习得、语句理解和记忆等方面的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本文为何自然教授授权首发。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何自然教授近十年主要论著。


语言服务微信号:Language-service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详情可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