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灣女生自願參加大陸軍訓課有感

李斯坦 两岸远望 2019-04-06

本文刊于《远望》2卷11期(2016年11月号;总338期),原标题为“大国之道:聆听中国维和事迹报告有感”。

 

编按: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想藉参战提升国际地位,并在战后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和特权。但列强只允许贫弱的中国派出约30万华工去俄、英、法等国担任非战斗任务,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因此死在海运途中或异域他乡。不料,在战后巴黎和会上,列强仍不顾中国的合理要求,竟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权益」转给了另一头恶狼日本,使中国的参战与牺牲毫无所得。「山东亡矣」的消息传来,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愤怒至极的中国人用文化自残的手段逼使祖国起死回生,影响到此后一百多年的中国走向。

漫长的一个世纪之后,中国终于再度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人的部队也终于昂首阔步走向国际。但这一次,不是参战,而是维和。中国大陆自1990年开始加入联合国的维和任务,迄今已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

2015年3月,由山东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的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140名队员,跨越半个地球,飞抵被联合国评为「特别高风险国」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在为期一年的任务期间,这支队伍实现了「无一违纪、无一退返、无一伤亡」的目标,全体队员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完成了履行大国义务、树立大国形象的使命,在今年3月回到济南。

李斯坦生长于台湾,今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本科就读,并自愿与大陆同学一起参加新生军训。在「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事迹报告会」上,她平生第一次面对这些为了中国复兴、也为了世界和平远赴异域的英雄好汉。维和战士表现出来的使命感、沈痛感、庄严感震撼了她,于是写下此文。

李斯坦赴大陆求学的第一课,使她体会到中国的复兴决非侥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儿女,有志一同。

 


 

山东大学新生军训期间,一个晴朗的上午。作为一名军训学员,犹未卸下一身军装,我跟随教官及队友们走进了一间礼堂。耳畔是教官的喊声,周遭是纷纷就坐的队友。虽然场面严肃,但我仍未意识到我将聆听的会是什么样的报告。我盯着屏幕屏上「万里长征跟党走」的字样,预想着也许会有一位领导对我们宣讲。

然而,正在我神游之际,英雄亮相了。只见四位气宇轩昂的维和部队队员,迈着英武的步伐,踏上了讲台。我为他们的气魄所震撼!

随后,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宣讲,而是真挚动人的报告。

队长张广保率先发言。他以领队的身分,给报告会做了一个有力的开篇。他叙述了中国维和部队如何在外国部队的百般刁难下闯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如何不避险阻开创一种崭新的维和「中国模式」。最终中国部队证明了中国模式的典范性,受到了外国指挥官的赞赏。

接着是战斗分队教导员王健的报告。他提到一件令人诧异而伤痛的事:抢垃圾。在利比里亚这个动乱的国家,连倒垃圾若处理不当,也会酿成人员的伤亡。有一回部队正要焚烧垃圾,不料一位小女孩竟不顾生命危险,拼死从烈焰中抢出一块布料。当队员们试图制止她时,她眼中闪烁着泪光,哀求队员:「求求你们,我需要这块布,我要为家人做衣裳。」听王健那沈痛的话语,句句铿锵;英雄眼里,流露出对受难人民无限的悲悯。正是出于这种对生民的悲悯,英雄们才前往遥远的异国,为当地的苦难人民伸出援手。

还有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某村落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中国部队去那里进行维和。当部队刚进村时,村民并没有表示欢迎;恰恰相反,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猜疑与敌意。对于要执行任务的战士们,这是何等巨大的压力。面对村民的疑虑和误解,王健大义凛然地宣布:「我们不是来制造暴乱的,我们是来维护和平的!」他毅然下令执行任务。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局势终于稳定下来。令王健感动的是,当部队撤离之时,村民以感激的眼神目送了他们。

后勤分队队员李青波以祥和的神态和语调,在我心中烙下一个截然不同的印象。在我的想象中,英雄总是刚毅的、雄武的,然而这位英雄却格外温和。他非常谦卑地描述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没有参与惊险的战斗场面,而是负责后勤补给。他一面徐徐讲述、一面心满意足地注视着荧屏上放映着的后勤队员种植蔬菜的场景。后勤队员也曾因作物的干枯而失落。为解决这一困境,他们牺牲了与家人通话的时间,以有限的通讯资源求得祖国研发的先进技术,使贫瘠的土地上萌生了嫩绿的新芽。说到这里,李青波的脸庞浮现出无比欣慰的神情;这欣慰,是为维和成功有望、是为千万生灵而发,多么意味深长啊!

战斗队员赵殿阁,一点一滴地述说着队员们如何在接到延长任务期限的临时通知后,坦然接受命令,在险恶的环境中寻找乐趣,在动乱的异乡平静地过节……

四位英雄不约而同地表示,利比里亚的动乱情况完全不是他们原先可以想象的,然而他们却以不凡的意志彻底地克服了人性的恐惧。

四位维和英雄的身后,有一位目光坚定的妇女,那便是战斗队员张磊的家属李辉。她,与许多队员家属一样,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与丈夫的失联、在家中独力承担的沉重负担……任务期间的一切都在考验着他们的意志。李辉的女儿在维和任务期间罹患重症,然而她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始终隐瞒着这一事实,独自撑起重担、尝尽苦头,直到丈夫返回祖国。家属的坚强,毫不逊于战场上的勇士们。他们的坚持与付出,成为队员们顺利完成任务的有力支柱。

听罢报告,我内心感到一股莫名的冲击,久久不能平复。后来我渐渐明白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冲击。在这片广博的祖国大地上,我居然亲眼得见那过去只能在历史书上看见的英雄人物;而这是以往在孤岛家乡十几年生活中所未曾、也不可能经历过的。假如我没有迈出正确的一步到大陆求学,也许将一生无法见到活生生的英雄站在眼前。

维和战士表现出来的使命感、沈痛感、庄严感,全是在封闭的孤岛台湾所领略不到的。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超乎常人的同理心与行动力。当他们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时,人性的质量也得到了升华,成为大德大爱,而不再是仅在小事物上反映出来的小恩小惠。

我被这些斗士以及他们家属的奉献精神所打动,不禁潸然泪下。

从这次报告会中,我深刻体悟到一个道理:世界本应是中国老祖宗口中「济弱扶倾」的「天下」共同体,只要在这个共同体中有一个角落的人民受难,另一角落就会有人拔刀相助;中国,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只要有人挺身而出,承担、奉献,就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在他背后支持并一同担当。紧密联系着共同体的纽带,就是能感化人心的伟大精神――对天下生民永恒而深沈的关怀。

维和英雄们为世界和平流淌了血和泪,也激励着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我很高兴,在我就读的山东大学中,不乏愿意为祖国奉献的热血青年。我很幸运,能有维和英雄作为奋斗的榜样,能有朝气勃发的同学与我一同成长。

 

P.S. 凤凰网历史频道去年制作的“走进台湾本省统派青年”李斯坦也是主角之一喔!接着看看这篇吧→“李斯坦:我认为自己是个属于中国的台湾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