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忆外交部的“开张十二时辰”

吴德广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我爱你

亲爱的祖国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诞生。对于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这个10月注定是不平凡的10月,对于外交部来说,这也是一段匆忙和收获的10月。


外交部的“开张第一天”

1949年10月1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勤政殿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下年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广场上欢呼声雷动,举国上下,万众欢腾。庆典一结束,周总理就指令新上任的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马上派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由他签署的致各国使节的公函,送往在大陆仍有留守人员的各国外交机构。


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代表苏联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


10月3日,周总理兼外长复函苏联同意建交。此后,中央决定派王稼祥担任新中国第一位驻苏联大使,王大使于10月20日赶赴苏联。王稼祥等人出发时,周总理兼外长亲自前往火车站送行,并且嘱托王稼祥赴任后要多多积累外交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


周总理亲自为驻外大使送行,这在新中国的外交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新中国成立第一封国书



“先开张后成立”的外交部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外交事务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实际上,新中国的外交部还没“正式开张”呢。


新中国成立前夕,内政外交等大事非常繁多。当时,党的对外事务由中央外事组负责,组长是叶剑英,副组长是王炳南。1949年9月某一天,周总理把王炳南找去,给他布置了两项任务,一是抓紧组建新中国外交队伍;二是赶快寻找和确定外交部办公地址。


王炳南按照周总理的意见,从军队和地方选调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干部,其中包括不少刚刚走下硝烟战场的高级将领进入外交部;同时又在北京各处物色新中国外交部办公场址,经过比较后确定东单外交部街31号(现为33号)为新中国外交部。


办公地点确定后,就派人进行具体考察、整理、装修和分配办公室、会议室及接待房间。经过装修之后,确定了分配方案:东楼二层为部长、副部长和办公厅主任的办公室,并留有一间用作会议室,东端的几间房供办公厅秘书处使用。东楼一层分配给了人事处、交际处、国际司、苏联东欧司和护照科等部门。西楼是美澳司、西欧司、亚洲司、情报司的办公室。1965年我调入礼宾司时,交际处已扩大为礼宾司,在东楼一层办公。


1949年10月5日,王炳南率领首批外交部工作人员,搬进外交部大楼正式办公。尽管这里的房子是老的,家具是旧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却是崭新的,大家都怀着极其喜悦的心情和特殊的使命感,开始为新中国外交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日周总理召集王炳南、柯柏年等同志首次举行外交部工作会议,决定部内各单位排列的次序是办公厅、苏欧司、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国际司、情报司、条约委员会和政策委员会等,并决定于11月8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正式成立大会。


新中国外交部-外交部街31号东大门



外交部的“开幕式”

11月8日晚8点钟,周恩来总理出席了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当晚会场主席台的布置非常简单:主席台墙壁上挂着毛主席像,台上铺蓝毯,放两盆鲜花,主席台右方设记录席,大会由王炳南主持。


周总理一进会场,看见会场坐满了人,非常高兴地说:“炳南,你找到了这么多人,真好!今天我们就宣布外交部正式成立。”当时全场近170人,大家围坐在桌子四周,周恩来幽默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全场笑声不断。


他说:“每一个机关都要开一个成立会,我们也不例外,这也算是‘形式主义’吧。”


周总理打开花名册逐一点名,遇到不熟悉的,他都询问一下。接着,他逐一介绍李克农、王炳南、伍修权、沈端先(夏衍)、乔冠华、龚澎、龚普生……从副部长到司长的名字,遇到熟人还不忘幽默一下。会场上不时发出笑声,气氛相当融治、轻松而热烈。


周总理开始讲话,他说:“今天,我们开这个大会目的不是为了登一下报,而是为了彼此见见面……我们是外行人办外交,对外交这一门学问是没有的。外语学校的同志主要是学习外文,其他的少数干部虽然办过一些外事工作,但是把这些工作经验加以整理,使它科学化、系统化,成为一门学问,还差得远。”


周总理在阐述了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任务之后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的、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儒,而要认清帝国主义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他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他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我们要藐视帝国主义,但不轻视具体斗争;要联合兄弟朋友,但不要马虎。一种是联合,一种是斗争,这两种都通过外交形式出现。”


周总理又叮嘱在座的同志:“外交是代表国家的工作。在开辟战场之初,应当在工作中不断磨练与培养,要求每一位同志一切从学习出发,不要骄傲,不要急躁,不要气馁。”


“同时还要有纪律。一切都要事先请示、商讨,批准后再做,做完后要报告,这一点很重要。”


在场的同志听到周恩来的这一番谆谆教诲都深受感动。


国庆阅兵1号礼宾车




70年过去了,今日外交事业硕果累累,不负当初的“另起炉灶”,亦不负前辈们的筚路蓝缕之功。


今日这盛世,愿如您们所愿!




文字 / 吴德广 《礼宾轶事》

排版 / 撒哈拉的鱼

图片 / 网络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