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趣话中西思维 | 友谊是友谊,生意是生意

卢秋田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人的思维方式渗透在各个领域,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都反映出你的思维方式。

比如一个美国人给日本人写信,日本人看到信,准马上就上火。因为美国人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日本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看美国人的来信往往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日本人的信,越看越糊涂,到信的末尾有几句话才是对方真正要谈的问题,前面都是寒喧。美国人读日本人的信也许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写法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

我们国内的宴请,主人在宴会开始前就开始致词,而国外的祝酒词是在主菜以后甜食以前。有人问为什么要放在后面呢?讲完再吃饭不是更好吗?不然老想到等一会儿还要讲话,心里不安,吃得不消化。这里也有思维方式的问题。




思维方式的差异很难反馈

一次,我们有一个代表团出访快结束时,要搞告别宴会,准备答谢一下东道主。

答谢宴会的气氛非常热烈,双方都认为,这次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当代表团走了以后,主人跟我讲,我跟你是老朋友,我告诉你实话,我非常讨厌这位团长。我问为什么讨厌他?他说这位团长和我握手的时候,眼睛却看着我后边的人,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在他们国家,握住谁的手,必须眼睛看着谁。可惜这位团长没有机会,也永远不会有机会听取这个主人对他的意见。




记得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端笔正的,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服。

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她很快结束了参观。

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笔端笔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的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而就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我们出访的代表团,在活动最后一般都是交换礼品。我们送给德国人礼品,对方立即打开并表示感谢。但是我们代表团的人跟我说,为什么他们急不可耐地看礼品?是不是对我们送的礼品不放心?我说,不是,这是他们的习惯。

反过来,德国人也对我们提意见,送给中国人的礼品,他们为什么不打开看一看,是不是对礼品不感兴趣?我说,不是的,他们认为当面打开很不礼貌,到旅馆以后,绝对会打开欣赏。这些都是很小的问题,但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别。




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中,“友谊是友谊,生意是生意”。

我在卢森堡任大使,举行一次宴会,邀请了十位有名企业家来使馆做客。他们吃得很满意,感觉很丰盛,告别的时候一再表示感谢。

恰好第二天,布鲁塞尔一个代表团到访,我必须到火车站去接。由于我去得太早,就先在火车站旁边逛书店,没想到书店的老板正是昨天我宴请的客人,他又提起昨晚的宴请,再次表示感谢。我说我要买一份《卢森堡时报》,他领我到收钱的地方,请我付钱。

旁边的司机兼我们使馆招待员说,昨天来使馆吃饭的不就是这个人吗?为什么一张报纸还要收你钱呢,太不够意思了。我说老李,你不知道,他们就是这样。你等着,很可能一个月以后他要回请我,他可以用5000法郎来宴请我,但是这10个法郎却照收不误。




中西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


差异之一是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1967年“文化大革命”高潮的时候,我在驻荷兰大使馆工作。那是一个失去理性的狂热年代,当时使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散发《毛主席语录》,西方称其为当时中国的“圣经”或“小红书”。有一天一个荷兰人来,要一本毛主席的“小红书”,我就给了他。

他说:“这种式样的小红书我也有一本,不过内容不一样,明天我寄给你看看。”后来我收到了,跟毛主席语录大小一样,但是封面上写着《跟中国人做生意的秘诀》。这个题目很吸引我,我一口气读完,内容使我大大吃惊。




这本书开始讲,“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就是政治高于一切,一切就是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你现在不是参加广交会嘛,必须注意要通过你的行为表明你是坚决拥护文化大革命的,这样你就会被列为广交会组委会里的国际友人,这样你就能财源滚滚。你千万不要以为价格和质量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算政治账。”

接下来一段就指点你应该如何表现:“第一,你到广州以后,无论多晚,都应该告诉组委会,说我已经到达了,并且要表达这样的愿望,就是我非常愿意欣赏你们的样板戏,尤其是《红灯记》,麻烦你们千万给我安排一场。

第二,手提包里要放一本《毛主席语录》,而且跟中方谈判,拉开提包的时候,不露声色地把这本语录似乎不经意地露出来,让中方的主人看到以后再把提包拉上。

第三,在你西服里的衬衫上面必须要戴上毛主席像章,这个像章现在中国大使馆在广泛散发,你完全可以免费领到。”

最后结论是:“这一切,在中国人都认为是绝对重要的原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手段,你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这篇东西使我深深感觉到,这种实用主义的哲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功利主义,为了要达到盈利的目的,一切都可以做,义和情对他们来说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利。




我讲一个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一次外交交涉。有一个国家向台湾出售武器,我们进行了严正交涉,阐明了我们的原则立场,同时指出中国是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有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前景,你们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对方听后,称他们国家有一句成语,“十鸟在飞,不如一鸟在手”。你讲的远景虽然美妙,但这都是天上飞的,我现在手抓住的这笔生意是实实在在的。还说如果要我们不出售武器,那中方必须给予相应的补偿,在其他方面给予一些金额相等的订单。

讲义讲情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现在不少人常常讲缘分,但“缘”这个字在外文中是翻译不出来的。总之,中国人的人情味要比西方人浓,这在人际关系中尤其如此。


差异之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中方代表团到了德国以后,主人问今天晚上你们吃西餐还是吃中餐?我们代表团的答复往往是“随便”、“客随主便”。他们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说一听到“随便”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我们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不能随便提要求,万一给主人出难题呢?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

反过来,欧洲的代表团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吃什么,他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比如外方接待中方代表团时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人说“TEA”,就全“TEA”下去了?




另外,我们在感谢对方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几句话呢?

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的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的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因为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差异之三是东西方的感情表达方式

我在卢森堡当大使的时候,正好国内送来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我怕他们看不懂就把故事梗概译成外文,预先发给他们看,放映前又请人做介绍。




电影结束后搞了一个招待会,我问他们看懂了没有。他们说,看懂了,但看得很累。十里相送,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暗示我们听来很累,用那么多的暗示来表达爱情,为什么不直接说一句“I LOVE YOU”呢?




他们说,故事的年代、情节同《傲慢与偏见》基本上一样,而伊丽莎白和达西可不是这种表达的方式。我说这是中国表达感情的细腻,我们认为这是美,你们可能认为外露是美,我们觉得有些话直接说出来,反倒没有深度。他们说不能理解。


差异之四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具有意会性,他们则是直观性。

比如我们在文章或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




中西方式差异原因

东西方发展道路不一样。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我们大陆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特点很大程度上强调一种乡土情谊、相邻情谊。

德国人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不会很激动,而我们的华侨在外面有很多同乡会,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我们经常讲本土本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还有落叶归根的思想,都带有很浓厚的情,这种情愫恰恰在西方很淡薄。




从哲学和文化体系角度说,我们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而他们是基督教文化。

思维方式的差异和原因讲完了,我很愿意再讲讲德国的思维方式。除了欧洲人共同的思维特点外,德国人还有几个特点:

第一,办事严谨,思维的严谨性比其他国家人强。比如法国人在房间里丢了东西,他会张望一下,四处翻翻就可以了。而德国人要找东西,首先要找坐标,一块块来找。这可能有点夸张,但这说明德国人的严谨性——先找坐标,后找东西。




有一次,有几位中国人在法兰克福向一个德国人问路,问路怎么走、大概要多长时间能走到。这个人根本不理。他们认为这是日尔曼民族的傲慢。

没想到这几位往前走了几步以后德国人追上来告诉说,大概往前走1500米左右,再往右拐75米是你们找的单位,时间估计需要11分半。问为什么刚才你不答复?他说,你们刚才不光是问怎么走,还问多久走到,我必须要看你们走路的快慢,据此我才能算出时间。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德国人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第二,德国人追求程序的完美。譬如,我们到火车站可以看到,大家都背着包或提着行李,来来往往找自己的车厢。而德国的火车站很安静,划成ABC的几个区,都跟车厢对号,你的车号在哪儿就站哪儿,用不着跑来跑去。另外,坐过飞机的都知道,比如广播说1568航班现在可以登机,然后我们就排队,排了很长时间,前面人放行李,后面人等着。




刚到德国,我以为德国国内的航班也这样。我从波恩乘飞机到柏林,他们一说登机,我也排队,而他们说,先生你这时还不能登机,只有航班的一区可以登机,我一看才知道票角上写着区号,他们是按分区登机,很有秩序也很方便。德国路边的垃圾桶分五种颜色,每个德国人预先都把垃圾分好类,按照垃圾分类分别投进不同的垃圾桶。




第三,德国人办事有时不够灵活,不容易拐弯。一次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高级代表团访问,预先同他们的礼宾司长讨论,欢迎宴会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谈了三次谈不下来,他把同多少人握手、讲话、上几道菜都算上时间,共需108分钟,一点也不能少。谈判很辛苦,但一旦达成协议,他们很守信用。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我们讲这些是为了解对方,而且各国应该相互学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但是也应该承认,我们有些思维方式不太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这也需要改进。在中华民族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高高举起“创新”两个字。只有创新,我们的民族才能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文字 / 《中国经贸导刊》

作者 / 卢秋田(曾任中国驻卢森堡、罗马尼亚和德国大使)

图片 / 网  络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