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捷合拍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下)

高华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点击链接 阅读上文

中捷合拍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

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上)


史蒂夫导演白了头

--------------------------------

在捷克,我见过很多文化艺术界的朋友,有演员、画家、歌手、乐师、博物馆馆长、图书馆馆长、音乐学院院长、旅游局长。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捷克双星电影公司总经理、知名导演史蒂夫。

2015年,我初次见到史蒂夫时,他西装革履、满头秀发、风度翩翩。两年以后,当《最后一张签证》电视剧制作完成时我再次见到他,发现他已是满头银发。尽管他仍然精神饱满,说话条理清晰,但明显苍老了许多。许多朋友一致认为,史蒂夫导演为这部合拍电视剧呕心沥血,还没有从疲倦中恢复过来。



《最后一张签证》剧照


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史蒂夫给我们讲述了合拍过程中许许多多辛苦忙碌的故事,仅挑选捷方主要演员的那些片断,就费尽心力。

剧组对照剧本,从实力派到学院派演员一一比较,反复揣摩。文化背景不同,对剧本的理解和对演员的理解也会产生差异。要挑选双方导演都认同的演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纳粹头目汉斯的扮演者逐渐浮出水面,进入了剧组的视线。他是地道的实力派演员,从跑龙套开始,一步一步走到舞台中心,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银幕形象,成为捷克的影视明星。

汉斯的助手马克这一角色由电影学院的教授担任,他既演戏又教学,是名副其实的学院派。他演反派人物驾轻就熟,优势明显。这两位演员无可挑剔,剧组很快就达成一致。



《最后一张签证》剧照


而女一号罗莎要求较高,既要漂亮,有艺术气质,又要不温不火,细腻、温柔、内敛、朴实,不能有表演痕迹。人无完人,剧组初期推荐的好几个人选都没有达到要求,他们把目光转向周边国家:德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经过多轮推荐挑选,最后,斯洛伐克的一位女演员入选。

功夫不负有心人。电视剧上映后,捷克演员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普遍好评。特别是饰演汉斯的演员,把纳粹头目一步一步走向疯狂、凶残的复杂演变过程真实、细腻地呈现出来,成为中国电视荧幕上的明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视市场,每年都有大量影视剧争相进入,竞争异常激烈。捷克演员能够在众多国际演员中赢得好评,展示了捷克演艺界的实力,为今后更多捷克影视剧进入中国市场,为更多中捷影视合作打下了基础。

看得远、政策好,惠及双方

--------------------------------

一次,有位朋友路过市区时堵车了,没有及时赶到我们见面的地点。他说因为交通管制,绕道耽误了时间,还给我转发了照片:大批“纳粹士兵”行进在路上,路边到处挂着纳粹的旗帜,场面很大。我立刻明白了,是《最后一张签证》剧组在拍戏。

后来,我看到剧组人员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剧中有很多大场面,涉及交通市政,当地非常支持,为了配合拍戏,动用了很多资源,对拍摄地段实行交通管制,还临时封闭了一个车站。当地民众和行人对拍摄都非常理解和配合,大家主动绕道,秩序井然。



《最后一张签证》布拉格拍摄现场。图源:《中国和捷克的故事》


电视剧拍摄的成功,也得益于捷克对合拍影视剧的优惠政策。捷方人士说:“影视是向世界介绍捷克的最好媒介之一,因此捷方对符合要求的影视合拍给予一定的优惠支持。”

中方制片组说:“我们与捷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达到并且超出了捷克鼓励影视合拍的要求,因而得到了捷方政策上的支持。”

事实证明,中捷合作的几部影视作品都获得了极大成功,中国观众通过电影电视直观地了解了捷克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带动了来捷克的中国游客迅速攀升。

当中国速度遇上捷克造

--------------------------------

每次碰到剧组,我总爱问他们合作中的体会。无论是捷方还是中方,他们总是说:“我们从对方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90天的朝夕相处,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成就了一段中捷影视合作的佳话。捷方称赞最多的是中国速度,而中方称赞最多的是捷克人的敬业精神。



《最后一张签证》剧照


一部46集的电视剧要在90天内拍摄完成,具体到每一天的工作都必然十分紧张繁忙,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当初,该剧将在捷克拍摄的消息传出时,当地影视公司纷纷与中方接洽,商谈合作事项。后来,其中好几家公司感到拍摄时间太紧,任务很难完成,因而没有继续谈下去。

一次,我们应邀参加当地一个电影首映式,邀请我们的朋友说:“以前只知道中国架桥铺路很快,没想到拍摄电影电视也这么讲效率。”他们当时曾与中方接洽,但因给出的拍摄时间短、任务重,他们没有完成任务的把握,不得不放弃了合作机会。

剧组说,尽管在捷克的拍摄时间只有90天,但前期工作已经准备了两年半。考察、预算、剧务、拍摄场地、分镜头等许多具体工作都已经提前设计好,导演、演员、剧务对他们每天的工作都心中有数。高效率的秘诀就是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好做细。一旦投入工作,就要按计划完成任务,“白加黑”、挤占节假日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后一张签证》剧照


二战时期,捷克造的武器以其优异的质量在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场上大受欢迎,被誉为“捷克造”。在两国影视合作中,捷克影视界的敬业专业、孜孜不倦,再次体现了“捷克造”精神。

电视剧要还原历史,涉及大量的服装、道具和场景布置,稍有不慎就会穿帮。捷方剧组尽心尽责,一环扣一环,严格走程序,确保高质量。今天任务完成了,明天的计划赶紧再理一遍。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被捷方人员处理得井井有条。剧组说,只要写进了协议,捷克同行一定会尽力做得最好。

捷克演员自理能力很强,主要演员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是自己搞定。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是两国演员演对手戏时的最大难点。他们一丝不苟,提前熟悉剧本,预先做好功课。尽管是首次合作,演员们互敬互学,展现了很高的素养和专业水准。90天的拍摄异常辛苦,但进展非常顺利,超出预期。

根据协议,捷方负责电视剧的欧洲推广计划。要在46集的基础上压缩为符合欧洲市场要求的12集电视剧,编辑剪接任务相当繁重。这是“运用东方食材,制作西方美食”的大工程,需要他们继续专业敬业,精益求精,传承“捷克造”精神。

没送出去的口信

--------------------------------

正在双方合作的兴头上,我每天听到的都是高兴的消息和有趣的故事。一天,有一位布拉格记者对我说,中国与捷克合拍影视片的主要原因是在捷克拍摄比较便宜,可以省钱。

在一片赞扬的环境中,冷不丁听到这样的说法,我有点儿猝不及防。我当时答应这位记者,会找到剧组负责人给他一个实事求是的答复。由于当时太匆忙,我没有来得及索要这位记者的名片。

制片组好几位负责人,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唐主任。合拍期间,他自始至终都在捷克,直接参与了所有与捷方的协商谈判,熟悉合作的全过程。我见到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告这位记者的疑问。我满脸严肃,没想到他倒是非常轻松,说他们已经听到过这种说法,见怪不怪了。他坐下来,喝口水,不紧不慢地说:“你以后遇到类似提问,可以给我带个口信,把我今天的谈话转告他们。”


《最后一张签证》剧照


他说,我们选择在捷克合拍的首要原因是捷克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捷克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几百年的欧洲建筑完好如初,不用任何人工装饰,架上摄像机就可拍摄出厚重的历史年轮感。布拉格整个城市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捷克的文化传统。

除了历史建筑以外,捷克的二战机械设备,包括一些武器及服装也都保存完好。军事博物馆里的坦克、军车都能开动。机关枪、步枪、手枪等武器常年擦油保护,从库房里拉出来就是很好的道具。我们剧组曾考察过一些周边国家,看到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交织,已经找不到特别理想的拍摄场景。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捷克的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捷克合拍伙伴也为此感到自豪。

其次是捷克电影工业基础好,影视界专业水平高。捷克电影历史悠久,曾经推出过不少优秀影片,巴兰道夫电影公司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是国际知名电影节,中国电影曾入选该电影节并获奖。多年来,捷克一直是欧美电影拍摄制作的重要基地。捷克影视界非常专业,十分敬业。我们曾非常担心合拍过程中会遇到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的困难,然而我们两国的导演、演员、制片合作非常有经验,不少拍摄都是一次成功,有力证明了捷克影视界的实力。

诚然,在捷克拍摄影视片,确实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我们合拍的电视剧投入大,两国演员人数众多,在捷克拍摄时间长,捷克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鼓励影视合作的政策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捷克地方发展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主管部门,以及布拉格市政、影视界同行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鼓励和支持,我们深表谢意。



《最后一张签证》剧照


听完唐主任发自内心的述说,我深受感动。联想到我在捷克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耳闻目睹那么多为中捷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和事,我对捷克的热爱、对捷克文化遗产的崇敬顷刻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捷克,有许许多多文艺界人士支持中捷友好,积极推动两国文化艺术交流。捷克朋友说,近几年来,仅交响乐方面就有五六个团组到访过中国,捷克州一级的乐团也有了到中国演出的机会。捷克经典歌剧《水仙女》登上了亚洲最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赫拉巴尔、克里玛等捷克作家近年在中国出版作品的印数远远超过其在捷克国内出版的印数。中国博物馆、美术馆众多,久负盛名的穆夏绘画多次应邀到中国展出。捷克舞蹈、音乐、足球、冰球都到中国去了。

一位大学汉语系老师说,捷中友好对我们系的作用非常明显,以前我们的学生找工作不易,现在供不应求。布拉格马拉松组委会说,2014年参加我们马拉松的中国爱好者不到100名,2015年达到了200多人,2016年超过了500人。捷克的文化遗产给中国公众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我后来一直努力想办法寻找那位记者,想把唐主任的口信及我的感想原原本本地告诉他。遗憾的是,在我离任前,再也没有见到那位记者。我真心希望这位记者能够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并且把剧组的真实想法和对捷克的赞美告诉他的读者。




-END-

文字 | 《中国和捷克的故事》 

作者 | 高华(曾任中国驻捷克使馆文化参赞)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