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柯钦的“中国渔网”

程瑞声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程瑞声 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中国驻印度使馆参赞,中国驻缅甸、印度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中印两国有一个共同点:历史古迹更多分布在北方,风光绮丽的名胜更多分布在南方。位于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就是印度景色最美的邦区之一。

△ 柯钦的椰林


1982年3月15日上午,我们访问班加罗尔后,乘印航班机前往喀拉拉邦的柯钦。在飞到柯钦上空时我们看到这里到处是椰林,柯钦就像建在广阔的绿色地毯上一样。

柯钦是印度西海岸的三大港口之一。这里的海湾幽静,景色秀丽,一些小岛和半岛星罗棋布,岛上有不少名胜古迹。

3月16日早晨,我们登上喀拉拉邦旅游公司的一艘游览船,驶向玛丹切利半岛。上岸后,我们先参观了“荷兰宫”和犹太教堂。

△ 荷兰宫


“荷兰宫”系1555年葡萄牙人所建,赠送给柯钦土王的;1663年荷兰人加以修缮,故名“荷兰宫”。宫殿不大,内有17和18世纪的印度壁画。

犹太教堂建于1568年,地上铺的是来自中国的白底蓝花瓷砖。这使我们颇为惊讶。据教堂工作人员说,这是通过贸易途径从中国进口的。

印度的犹太教徒并不多,主要分布在印度西海岸。他们是在公元1世纪犹太人向世界各地散居时来到印度西海岸的。在7世纪至8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北非和西班牙传播时,又有一些犹太人迁居印度西海岸。10世纪,柯钦土王赐给当地犹太居民一块土地,供他们永久居住。土地产权证书刻在一块铜板上,现保存在这个犹太教堂中。19世纪,又有几千名犹太商人从巴格达和中欧移居到孟买和加尔各答。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不少犹太人移居以色列,因此目前在印度的犹太人估计只有2万人左右。

△ 1982年3月,作者夫人在“中国渔网”前留影。图源:《睦邻外交四十年》 


参观犹太教堂后,我们又登上游览船,驶至玛丹切利半岛的顶端,到达柯钦堡。上岸后,只见岸边礁石堆中,耸立着一长列二三十个渔网架。每个渔网架用几根粗大的木头作为支柱,上有一根横木,一端为渔网,一端捆着大石头。当渔民打鱼时,就把悬着石头的一端抬起,使渔网下沉到海里,过一阵又往下压石头,渔网就上升,然后把活蹦乱跳的鱼虾取出。

据介绍,这种渔网是印度商人在中国元朝忽必烈时代从中国引进的,在当时比较先进,时至今日,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捕鱼工具,因此就传留下来了。岛上的“中国渔网”是本地的一景,也是过去南印度和中国友好来往的见证。

△ 圣法朗希斯教堂


然后,我们参观了附近的圣法朗希斯教堂。该教堂系1503年葡萄牙人所建,是欧洲人在印度所修建的第一座教堂。葡萄牙贵族巴斯科·达·伽马是欧洲从海路上发现印度的第一人,他死后曾埋葬在这一教堂里,遗体后被运回葡萄牙。教堂内有布制的大风扇,将它摇动时,顿感凉快。

3月17日,我们坐飞机离柯钦,到喀拉拉邦的首府特里凡得琅。19日,我们参观了特里凡得琅的艺术馆。这里不仅珍藏着许多印度近代的名画,而且有不少中国画,其中一部分是西藏画。据讲解员介绍,这些中国画多数是过去喀拉拉邦土王访问东南亚国家时收集的。


我们在特里凡得琅所住的饭店也有独特的风格,是把山挖空后建筑的。我们住在三楼,从大门进入后,乘电梯不是往上,而是往下到三楼。房间的凉台外面就靠海,四周都是椰树。当地印中友协主席对我们说,整个喀拉拉邦就是一个大椰树林。

确实,在喀拉拉邦,当我们在蔚蓝色的大海中游泳时,在我们眼前出现的美丽的热带风光使我们陶醉不已。




-End-

文字 | 《睦邻外交四十年》 

作者 | 程瑞声

图片 | 除标注外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