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三支援外医疗队(下)

熊展旗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熊展旗 先后在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多哥、喀麦隆、法国、摩洛哥使馆工作,曾任中国驻法国使馆参赞、中国驻摩洛哥王国大使。


点击阅读:我与三支援外医疗队(上)


在摩洛哥驱车万里访“白衣”

2000年8月至2003年4月,我出使摩洛哥。上任前我已经从亚非司获悉,自1975年起我国就向摩洛哥派遣医疗队,而且是人数最多的一个,上海市的100多名白衣战士正在该国11所医院服务。

怀着对援外医疗队的特殊感情,行前我专门到卫生部了解情况,决心在更好地发挥医疗队的作用、促进中摩卫生领域的合作方面多下些功夫。

事有凑巧,当时这个庞大医疗队的总负责人沈阳生队长曾和我同在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当过翻译,我们早就认识。沈队长告诉我:援摩医疗队的特点是时间长、人员多、分布广、要求高。25年来,中国医生门诊约38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超过33万。摩方提出,希望将医疗点从11个增至12个,队员从109人增至120人。我抵摩时,适逢当地政府官员夏季休假季节,一时难以递交国书,于是跟队长商定,先下去看望医疗队的同志。

2019年8月5日,在摩洛哥穆罕默迪耶,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穆罕默迪耶分队医生和当地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前合影。


医疗队的工作地点遍布摩洛哥全国,有的处在沿海,有的靠近沙漠,最远的离首都拉巴特870公里。我请老沈和我同乘一辆车,由当地司机拉着由近到远,顺路而进,一个点一个点地看去。医生们看到大使来了,都很热情,当我告诉他们我也当过医疗队员时,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每到一地,我都要先查看住处,参观医院,然后同大家座谈,视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根据中摩医疗协议,中国医生在摩洛哥两年一换,按工作性质和级别领取适当报酬,一年休假一次,摩方免费提供住所和必要的交通工具。

他们的宿舍大都干净整齐,基本上一人一间房,活动室里摆放着电视、VCD和各种书籍,饭菜虽不丰盛,但卫生可口。看得出,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同我多年前在阿尔及利亚和喀麦隆见到的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援摩医疗队的成员有些是“二进宫”,个别的甚至第三次来到摩洛哥,加上上海同志的精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同院方的关系都相当不错。

我从中国的对外政策、援外方针和中摩友好合作关系的角度同他们讲一点大道理,更多的是结合自己在两个医疗队的经历谈做好工作的体会。他们觉得我讲的不是外行话,吃饭时争着给我夹菜,临别时要求合影留念。

我在一个月里先后走访了8个点,其余3个点也找机会补上了,有的还去过不止一次,累计行程上万里。医疗队长说,像我这样所有医疗点都跑到了,在历任大使中创下了纪录。

通过和医疗队的密切接触,我对加强和改进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实现了我因医疗队情结希望有机会为他们办点实事的心愿。

上海市卫生局领导每年中秋节都要带着月饼到摩洛哥慰问医疗队,我总要见见他们。上海电视台摄制组到摩洛哥采访,我详细向他们介绍了医疗队的出色表现。设在拉巴特的医疗队总部,是医疗队员轮流来首都的集散地,我只要有空就过去看看,沈队长有时来使馆找我更是随到随见。平时我也想着他们,节假日、大型招待会总要请医疗队的代表来馆做客,有人来办事也要抽空聊聊,使馆的同志都争相把自己种的蔬菜、钓的大鱼送给医疗队的同志。

通过医疗队,我同摩卫生部秘书长等官员交上了朋友,也结识了一些地方官员。有件事我一直难以忘怀,那就是我驻西班牙使馆同志来摩洛哥旅游时在丹吉尔地区发生重大车祸,死伤数人,摩方全力抢救和协助处理后事,以最快的速度将重伤员送往拉巴特最好的医院,且分文不收,交通大臣还送来一个硕大的花篮表示慰问。这使我对“援助是互相的”这句话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体会。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皇家宫殿


2002年初摩洛哥国王访华时,两国签订了包括卫生合作协议在内的七个协定,我借此机会促成随团的摩卫生大臣和上海卫生局领导会面,并陪同他参观了有名的瑞金医院,同摩洛哥在该院接受培训的人员见了面,卫生大臣对我派遣医疗队的宗旨和技术实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统计,截止2008年,45年中我国共向五大洲的69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累计2万多人次,治疗病人达2.6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本身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向外特别是非洲派出一批又一批医疗队,体现了崇高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医疗队的同志在异国他乡救死扶伤,竭诚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End-

文字 | 《共和国外交往事》 

作者 | 熊展旗

图片 | 除标注外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