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哲学》2020年第6期中英文目录及重点文章提要

编辑部 世界哲学杂志 2021-09-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论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出场的思维方法



张丽霞 任平/文

提要: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出场,是因为马克思认识到唯物史观应该能够成为理解人类历史现象的钥匙,即马克思不得不以继续演绎理性具体的唯物史观为目的,通过人类学研究为主的方法发现唯物史观东方逻辑,或者说,马克思晚年意识到对“唯物史观整体”的把握离不开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研究。对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出场逻辑的深入把握,就意味着要深入探讨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思维方法,因为唯物史观东方逻辑是马克思在一般规律唯物史观和唯物史观西欧逻辑的基础上对唯物史观的又一种全新范式理解。不论是就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研究的思维方式维度理解,还是就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研究的思想前提维度理解,抑或是就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研究的研究对象维度理解,都意味着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出场方法,不仅根源于人类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还根源于人类文明传承的思维方法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理解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唯物史观东方逻辑;东方逻辑出场;思维方法

作者单位:张丽霞,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任平,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唯物史观创立之谜:批判的困境及其消解



单继刚/文

提要: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马克思把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方法推广开来,运用到对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德国国家哲学的批判中去。在“泛宗教分析法”的视野中,历史被看作人的本质经过异化而复归的过程。这种人道主义历史观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僻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循环论证,宗教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宗教观的互相纠缠,“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的冲突,共产主义与“爱的宗教”关系上的暧昧等等。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正是黑格尔式的思辨、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基于对这种方法的反思,马克思转向了经验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这直接导致了唯物史观的形成并合理解决了上述矛盾。

关键词:马克思;费尔巴哈;泛宗教分析法;人道史观;唯物史观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数字劳动中情感的异化和解放



董慧 李家丽/文

提要:关注数字劳动中人的情感异化问题是反思数字劳动的应有之维。数字劳动包括了创建数字身份、生产数据、消费数据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真情实感成了异己的产物。首先,数字身份将现实的人的感性生命抽象化为一系列符号;其次,个体作为数据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情感的需求被异化成了对无数符号的虚假欲望;最后,数据平台对人民数据的私有化,造成作为数据生产者的个体与自由劳动的类本质之间相异化。目前通过完善数字劳动的制度规范,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会情感以及树立数据共享精神、构建数字共同体等途径才有可能推动人们在数字劳动中的情感解放。

关键词:数字劳动;情感异化;自由劳动;情感解放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



亚里士多德:幸福是一项政治成就



[爱尔兰]C.D.C.里夫/文 孔祥润/译

提要:生活幸福需要一定数量的三类善,即灵魂的善、身体的善和外在的善。这三类善可以归结为“社会的善”,只有在组织起来以便供应它们的共同体中,它们才是可以长期获得的可靠的善。我们习惯于把实践智慧私有化、伦理化,但对于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是政治德性的核心。沉思生活实际上是与行为有关的生活,而且是比政治生活更具实践性(含有更多行为)的生活。幸福不是老式的沉思,而是最卓越的、契合相应德性的那种沉思,也就是理论智慧。改进后的政治生活和改进后的沉思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分离开的生活。若缺少改进后的沉思生活,那么改进后的政治生活的最高幸福就是不充分的,就像一座没有顶峰的高山;若缺少改进后的政治生活的幸福,那么沉思生活的幸福是一座突兀的高峰,它并不立于高山之上。

关键词:幸福;善;政治生活;沉思生活

作者单位: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哲学系

译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中的时间观念



江怡 薛吕/文

提要:纵观维特根斯坦在不同思想时期的论述,他对时间问题的研究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语法研究,他在心理学哲学中对时间概念的研究方式也是如此,即始终坚持描述日常语言对表达时间的用法。维特根斯坦在中期提出的“记忆时间”和“信息时间”的区分,为我们理解他的时间观提供了重要切入口。结合当代研究者们对这一区分的观点,我们认为,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中讨论的时间概念应当是“信息时间”,他事实上提出了“信息时间”中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所对应的三种新形式。研究后期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中的时间观,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发展过程,并对我们正确把握西方哲学中的时间概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时间观念;研究方式;心理学哲学;记忆时间和信息时间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罗尔斯《万民法》新解

——从自尊的需要角度出发



王幸华/文

提要:自尊的需要是罗尔斯用来将其正义理论与其他正义理论进行比较的标准。从自尊的需要角度出发,罗尔斯的国内正义理论得到了支持,但是他的国际正义理论是否也能得到支持却存在质疑。本文试图回应这一质疑,认为罗尔斯的万民法可以满足自尊的需要,因为根据新解,罗尔斯在《万民法》中的任务之一是平衡国际社会中各人民的自尊的需要和自然人的自尊的需要。

关键词:罗尔斯;《万民法》;自尊的需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


—END—

微信编辑:张 丹


世界哲学杂志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投稿:http://zxyc.cbpt.cnki.net

● 扫码关注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