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道亮:水产物联网时代,一人能养百吨鱼

我是科学家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2-10-01

9月19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25期活动

“吃货,这边请”



本期演讲嘉宾


李道亮

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


《水产物联网时代,一人能养百吨鱼》



李道亮采访视频:


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李道亮,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的研究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006年我去比利时考察,参观了很多农场,比如温室、猪场,还有养鱼场。我发现他们不是做软件的就做软件,做硬件就做硬件,而是软件硬件一体化的,叫嵌入式系统,使用效果非常好。”在这之前,李道亮主要研究软件,想开发一种能识别鱼类疾病的软件,“但是06年,我就决定转型了,只做软件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很快,李道亮就招了一个博士,一起研究溶解氧的传感器——将软件和硬件结合。“一开始研究是在江苏宜兴,6个农户,十几个蟹塘。养螃蟹,溶解氧非常关键。螃蟹一生要脱壳五六次,这时候它不会动,还会沉到水底,非常脆弱,一旦缺氧就会被憋死。”


养殖螃蟹存在诸多困难 | 图虫创意


池塘里除了螃蟹,还有螺丝、鱼,它们对溶解氧的耐受度有差异,其中鱼对缺氧最敏感。“所以一些有经验的渔农,看到池塘里的鱼蹦出来就知道缺氧了,但这时其实已经对螃蟹造成损害了,那些没有养殖经验渔户的螃蟹可能就会全军覆没。如果有了传感器,就可以用数字说话,及时补充氧气。”


研发过程中,李道亮和他的团队遇见了不少困难。“最麻烦的就是生物附着,因为池塘里有很多水生物,一旦传感器的头被藻类或者其他水生物糊死,就无法工作了。我们尝试过给传感器加上泵,用水来喷附着物;后来还试过加自动刷子,清洗附着物。除此之外,螃蟹尖利的爪子还会弄坏传感器的膜,我们为此给传感器加了保护罩。”


“还有夏天打雷,我们觉得传感器的杆子不是很高,应该不会出现雷击问题。但实际上,雷就是会击中传感器的杆子,雷击后一整套设备都会损坏。我们发现,有很多问题都是在实验室没想到的。”就此,李道亮更加确信,在现场才能真正了解实际情况。


“研究如果就坐在实验室里,其实根本无法掌握实际情况,所以我鼓励我的学生都去现场。”当时李道亮有一个学生,为了研究在宜兴住了好几个月,“小女孩,一开始连撑船都不会。但是很多设备都在水里,维修时至少要把它捞回来。一开始请当地农民帮忙,后来时间久了也不好意思,所以只能自己学会撑船,自己去安装、测试。这不仅锻炼她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独自生活的能力,还提升了她解决实际问题。”


撑渔船的农户 | 图虫创意


我认为科学家精神,首先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相当于需求导向或者面向实际。”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见很多困难和失败,李道亮认为科学家还应该不怕失败,“因为科学就是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失败是经常发生的,应该有屡败屡战的精神。”



9月19日,欢迎来天津滨海演艺中心实验剧场,听李道亮老师讲讲水产养殖物联网的故事。


监制:吴欧

策划/编辑:麦芽杨

撰稿:范可鑫

排版:雷昱儿


2020年9月19日14:00-16:30

天津 · 滨海演艺中心实验剧场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刻报名

(报名9月18日截止)  

报名成功者将在9月18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额紧俏,请珍惜到场机会哦~

建议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参与


精彩直播同步上线

请关注“我是科学家“在

一直播、网易、腾讯、哔哩哔哩官方主页


我是科学家

一直播

网易

腾讯

b站


交通贴士

地址

天津市滨海新区旭升路347号天津滨海文化中心A座二层滨海演艺中心实验剧场

地铁

  • 地铁9号线,市民广场站

公交

  • 滨海文化中心西门站:106路、112路、132路

导航定位:天津滨海演艺中心实验剧场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