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分钟?能改变什么?!

2017-05-27 一土教育 一土教育

题图:来自凤凰网。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82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重要的事说三遍:下周二下周二下周二!5月30日晚王瑶老师的“适应力课程”正式开课。什么叫适应力?孩子们那些积极灵活,安静合作,情绪稳定,乐观坚持……的“高素质”表现,都是适应力强的表现。如果想要生长出一个适应力强的孩子,脚下要耕耘的是整个家庭养育的土壤。适应力并不是家庭养育中的某一个方面,借由适应力的培养,你看到的将是家庭、孩子和自我的整体改变。入口二维码请见本文结尾。

523日晚上,小月校长手中小铃一响,一土家长学校小月面对面首次开讲,这次被邀请来和大家唠嗑的,是资深儿童心理发展分析师王瑶老师。两位美女都是资深教育专家,同时也都曾被定义为"多动症"儿童,她们在嘻嘻哈哈中抛干货,戳痛点,直接扎心:听得感动、看得激动、回家就原地不动,怎么破?来,我们一起捂着心口回顾下当晚的精彩看点。

父母的话伴随孩子一生

课前交作业,小月老师在开学典礼上留下的作业是爸妈说过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 “你看人家谁谁谁荣登榜首。王瑶老师说这句魔咒最大的问题不仅在于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重点这个标准还是不稳定不明晰的,今天和 比明天和 比,今天比语文明天比画画,总之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个永远也打不败的魔王大 boss(绝望脸)。孩子在自我不被认同的同时,有一种想改变也无所适从的无力感。

还有很多同学表示,虽然不记得某句具体的话,但会记得一种反复出现的感觉。小月老师说,当我们回顾自己作为孩子时的记忆与体验时,才能突然意识到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句无心的话会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感受和记忆。因此,换位思考是我们随时应该谨记的沟通准则。

让孩子认错是为了教育孩子还是为了满足父母?

揪住孩子一定要他认错,这个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似乎只有孩子说出来,他才能真的明白自己错了。但往往孩子会表现得特别犟,父母们马上进入正义感爆棚的人设,软硬兼施地非要让孩子说出"我错了"。王瑶老师一针见血地提问:"当你非要孩子认错时,是在担心他不说就不能理解自己错了呢?还是他不说就不能证明你是对的呢?"我们的内在有个偷偷藏起来的小孩,他也需要随时确认自己被认同。因此,时刻有意识地看看自己内在正在发生着什么是特别有必要的。

那么孩子不说我错了,是真的不理解自己错了吗?如果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慌和愧疚,你能不能真的看到并了解这个 lesson 其实他已经学到了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主流,做得好是偶发。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是必要的,但强调行为的错和"我"错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意味着"我们都会做错事情,这是行为的问题而非人本质的问题,孩子深处的感受是我即使犯了错依然是个值得被爱的好孩子。"但后者带来的引申意味则截然相反。

也许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四五岁的孩子有时眼含热泪或拼死抵抗也不愿意说出"我错了"。从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来看,4岁左右的孩子会通过语言表达自我,4-6岁的儿童大部分只有积极自我,没有消极自我。试想一个正努力印证并特别相信"我是对的和好的"的孩子,面对大人简单粗暴要求认错的要求时,本能的感觉是大人要他承认"我是错的和坏的",那个心情得多悲壮

所以在各家关起门来斗智斗勇的父母同学们,请温柔而坚定地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提出你的疑问,了解他的感受,倾听他的声音。尽量少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信任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别再逼孩子"认错"了。

不要低估做到的难,也不要低估习惯的力量

王瑶老师说:“做到之所以难,这个难来自于我们很高的期待。每个孩子的原生梦想都是当个好孩子,每个父母的原生梦想就是做一个好爸妈。正是因为来自人性深处的高期待,令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挫败、不完美、从而导致沮丧和放弃。”那么要如何调整期待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呢?要么就调整期待,要么在保持期待的同时耐心等待,用信任与接纳面对自己和孩子。要相信种子种下了,总有一天会开花。

在互动环节,不少家长痛陈改变的困难,尤其是孩子总也改不了某些糟糕习惯,家长在此时的怒火升腾。比如希望孩子养成好的睡眠习惯,好的礼貌……王瑶老师说:"新习惯养成的同期是抵御和破除旧习惯,不要低估习惯的力量,也不要低估孩子在破除旧习惯时遇到的挑战、付出的努力和需要的支持。"因此,耐心地等待依旧无限重要。口头语"我不是说过了吗?"就咽回去吧。

找到自己的爆点,觉察从此开始

小月老师提问: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特别容易触发情绪的爆点吧。群情相当踊跃!我们惊喜地发现,其实大家的很多情绪问题高度一致!磨蹭、退缩、屡教不改等等等。有没有长松一口气?别人家的孩子也这样!

说到屡教不改,家长们也很沮丧,别说孩子总是重复犯错,我们又何尝不是。小月老师说:“我们不可能在一天成就各位心目中的好父母。这势必是一个尝试、跌倒、爬起、修正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社区的陪伴。”在我们无数次想放弃退回舒适区的时候,有力量拉着我们迎向改变的艰难。

从知到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实践和试错的过程。有家长来检讨:“今天跟孩子说了一句话,说完就后悔了!怎么就老改不了呢。”小月老师笑了:“祝贺你,你已经开始了后知后觉的重要觉察,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每个征战沙场的老(爸)兵(妈),都是从后知后觉升级为现知现觉,最后炼造为先知先觉的顶级玩家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正确的路上就安心了。

一土小作业:每天5分钟的观察练习

知易行难,别担心,一土家长学校的不一样在于,我们教理论更重视实操。王瑶老师就着开始觉察的话题,抛出了这期的一土小作业。每天给自己5分钟,坚持观察孩子。细细地观察,不评判,就安静地看。可以从看她的手指、手腕、胳膊开始,观察举手投足,样态,语言等各方面。在心中学会区分主观评判和客观描述,练习用描述的方式看待孩子。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训练我们跳出头脑的操控,去感知真正的孩子。看看有什么在你心中流动?将你的感受发在动态里面,彼此反馈。短短几天,社区动态里作业蜂拥而至,很多小伙伴表示:“看作业都感觉被治愈,因为这群人太认真,而这个社区太温暖了。”下面就是各种小伙伴的作业截屏,戳链接加入社区,看看大家都是怎么互相支持的。

后记:

亲子养育如果展开谈,三万字也不过刚开个头。技术支招只能一时改变表象,但如果我们不能深入去看向更深的自我,便无法触及和改变养育的真正根源。所有的亲子养育、家庭关系、沟通技巧……最终指向的就是觉察自我。这是为什么我们邀请资深老师来家长学校开展深度课程,因为我们需要在深度课程里一层层像剥洋葱一样剥去我们数之不尽的“自以为”,还要有个人在恰当的时刻毫不留情地打破你苦心维系的那个自己。改变的本质是痛的,如果在学习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还没感受到打破自我的痛,那就继续行进吧!5月30日晚,王瑶老师的深度课程“构筑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能力--适应力课程”即将开课,请扫码入群,我们一起从被打破中新生。

扫描以下二维码并付费,即可加入我们:


推荐阅读:

搞定自己还是搞定他(她)?

一土校长小月 | 做“好家长”,不容易

千里之外,如何把一土搬回家

我孩子在一土的真实经历

改变教育,从语言开始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