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一土设计了一套体系……

广州一土 一土教育 2022-09-26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616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广州一土小土豆
作者:广州一土教师李志伟/李萍/王雨轩、运营主任舒晓非

在广州一土,每一次家长约谈的问卷,或是家长工作坊的话题收集,家长关注的问题中,排位前三的,雷打不动,必有“内驱力”一项。显然,对于每天陪伴孩子写作业、练钢琴、学英语的父母来说,无论研习了多少理论,总有一些瞬间,让你觉得什么马斯洛需求金字塔、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那么苍白,解决得了全人类,却解决不了我的“这个”孩子。
一土也并没有那么神奇,并不是每个孩子来了一土以后,原先是个专注力差、没有目标感的孩子,就能秒变一个学习全靠自推的别人家孩子,家长轻松享受他追着你索要新的教育资源。
如果教育是如此的灵丹妙药,可能评估筛选都并非必需,因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就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首先,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其次,在现有的环境下,好的教育如何复制,也是一个困境。
如同华章在最近一次播客访谈中所表达的(参见《这两所创新学校,一起聊了3个多小时……),内驱力和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素质,哪个孩子能具备强大的内驱力与专注力,他的学习效率一定是数倍于他人的,反思与迭代的速度和质量更是惊人,甚至会因此成就一些常人不易实现的学术精进。
而一土所做的教育,就是在正常教学内容传授的同时,希望理性高效地去逐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与专注力,靠塑造一个孩子人生底层逻辑去助力他未来的成长。
那么问题来了,说得这么诱人又难以实现,一土到底做了什么?真有什么效果吗?
我们认真梳理了广州一土老师们设计实施的各种激励体系,希望能管中窥豹,带大家感受一下小土豆们在一土每天的状态。

01.

 豆子——贡献/任务激励  

豆子是一土最出名的道具,也是每个新生家长会从放学回家的孩子嘴里听到的最高频词语之一。关于豆子,有很多需要详细界定的,也由此可见广州一土老师的强迫症。
以豆子为计价物的贡献/任务激励主要针对以下情况给予激励:

① 能够提出对班级或他人或学业有价值的新想法、新观点

② 能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反馈;

③ 完成学习任务、挑战或通过思考后回答问题;

④ 自己进行有效的反思。


有以上任何一种即可获得一个豆子,5个豆子即可兑换一元“一土币”(一元“一土币”等价于一元人民币)。

豆子通过在黑板上记录正字的方式呈现,每天整理总结时间学生在“豆子记录单”上完成记录并进行兑换,兑换好实际的黄豆存储在个人的储藏罐中,当累计到100颗黄豆,可以获得额外制作豆浆的机会,在学期末的学生主导家长会(SLC)中将豆子兑现的鲜榨豆浆与家人一起分享。

而一土币则在每月一次的一土市场中,可以用来租摊位、买东西,或者平时在一土杂货铺中购买文具。

几个一、二年级的孩子在一土市场交易物品,老师也会作为普通顾客参与其中

大家可以看到,往常我们常见的贴纸、小红花所对应的表现激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论实际价值;多阅读;善于倾听;工整书写等等),并没有在豆子激励体系之内,之所以将表现激励和贡献激励区分开,原因在于贡献激励最后可以兑换成钱币,钱币是通过有价值的行动或想法得来的,并不是因为你的表现好得来的。

避免让学生理解为我爱帮助别人或者爱打扫卫生或者喜欢阅读就可以得到钱的奖励,例如爱帮助别人说明你有一个善良的心,并不等同于为了挣钱而去帮助别人。孩子自然也不必为了成为老师喜欢的学生或所谓的好孩子而虚假表现。贡献激励更强调的是对集体、对别人、对自己给予有价值的贡献,不应被混淆。

有的细心家长可能也会问,这个评判与引导如何界定,如果回答问题一定要区分对与错,是不是又陷入了封闭逻辑?

我们的豆子是孩子上课时根据一个话题、问题来“贡献自己的想法”。比方说班会上“班级里你发现了哪些亮点,哪些你想和大家一起讨论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上课根据一个问题,学习新知识时“提出猜想”,比方说“分数是什么”。肯定的是“有思考的学术猜想”和“有社会情绪意义的生活观察”。

从这种方式,鼓励的不是“正确”的贡献,而是鼓励从“学习自发性思考”和“自发性社会情绪学习”两个方面出发,同时有一定的价值即可。

实际运行看来,整个过程客观公正,每个孩子都是心服口服,并且最终的评定与奖励是多多益善,并没有对排序靠后的孩子任何负面评价,所以孩子在客观差距面前并没有太多负面情绪需要消化,反而是恰当地学会正确面对和接纳这种社会性情绪。

同时,孩子每天也会在晨会的时候自己设定今天要完成的三个“小目标”,完成一个则会有5颗豆子。

这些目标都要是“有些许挑战但又是努力一下可实现的”,比如说“上课集中注意力保持20分钟”,每天的目标可以”保持“也可以”逐步递进“,不强求孩子递进,他们在每天课程结束后都有一个”自我评估“时间,自己诚实地评估自己是否做到自己的“小目标”,这个环节老师是不会插手的。

他们在每天尝试”自我规划“、”自我评估“,自己给自己成就感的同时,也保障了他们的豆子有一定的基数。所以,失落感不会那么大。

激励体系与教学同样能有所结合。得豆子的激励体系持续运作,从最开始的得豆子到数豆子再到记录豆子到后面的计算豆子,孩子们一点一点,从5以内到10以内到20以内再到百位数级的计算,都在实际的情境中完成,始终感受并践行着“学数学有用”的思想。

02.

 字卡大比拼——教学激励  

去年,孩子们之间风靡起了奥特曼卡牌,放学后等着父母来接的时候,总是看到一群男孩子各自抱着一大册卡牌互相欣赏、交换,二年级的孩子更是因此将玩具探究高票投中为本学期项目主题(只是因为突发的疫情而在孩子们的民主决策下更改了这一项目主题)。

线上教学三个月后,小土豆们返校复课,“复习”的任务成为了老师教学计划的首要考虑,温故方可知新,何况前三个月的教学成果是隔着屏幕累积起来的,老师多少有点不放心。

但以什么形式复习呢?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被孩子们耳濡目染,把奥特曼卡牌的玩法也幻化为了字卡。

第一局:两人一组,每人10张字卡(老师随机发放)。随意选择一张字卡给对方读,如果读对,则字卡归对方;如果读错,则对方给一张字卡。

第二局:其他规则同上,赢字卡的要求从读对字音换成组成词语。

而如果有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将10张字卡都给了对方,可以到老师这里来接受挑战(比如听写,多音字组词或背诵等),挑战成功就可以重新拿10张字卡。

中间交换:经过了两轮,将近15分钟的比赛,大家对手里的字卡已经很熟悉了,此时有一次交换的机会,去其他小组找人交换难的字卡(主要是为了难倒对手),互换数量要一致,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第三局:同第一局。

第四局:为了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这次由老师做裁判。每人先选择一张字卡,压在手心里,不让对方看见,等老师说出标准后,两人亮出底牌,符合标准的人胜利,赢得一张字卡。(比如:老师说“你选择的生字里笔画多的获胜”、“你选择的生字里声母是翘舌音的获胜”、……)

虽然只有一节语文课,但是大家玩的都很兴奋,尤其是换字卡的环节,仿佛能看到上学期放学后大家跪坐在地上换奥特曼卡牌的场景……    

03.

 岗位应聘——角色职责激励  

班级管理工作之重要性毋庸多言,老师在建立班级秩序时不免会分配一些角色和任务,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与领导能力。
但如何让孩子面对面竞争仍能形成温暖和谐的氛围,是很有技巧的,另外像内向一些的孩子如何能得到同等的表现机会,也是需要老师格外注意的。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三年级的孩子搞了一次公开应聘,竞争几个岗位:
● 日程小助理  
 整理小能手   
● 作业小管家  
 加餐小助手 
● 教室装点家 
 班级小闹钟 
● 防疫小卫士

孩子们在周末时根据老师设计的任务单,填写两个想应聘的职位,并分别书写自己认为这个职位所需要的能力以及自己应聘的理由。每个人要拿着这份完成的申请书,上台大方自信地分享自己想申请的职位,勇敢地面对大家和自己,等待大家的投票结果。    

这里的激励,不仅有管理岗位本身对孩子成就感、价值感的激励,还有来自同伴的激励。孩子们从初始的紧张,到被激励,然后调整自己,最后勇敢地突破自己。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04.

 阅读存折/阅读推荐海报——阅读激励  

关于阅读激励,很多学校都在做,因为大家都深刻认识到阅读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一土的阅读激励,从输入和输出两个角度平行开展,既激发兴趣,也要磨炼他们思考与设计的能力,而后者的提升同时也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消化阅读过的书籍,真正地读出乐趣读出价值感。

一土的孩子,每人都会有一个阅读存折,凡是有阅读行为,就记录下书名与阅读时间,以阅读时间来累积记录,也是不希望给孩子们以压力,匆匆忙忙读完应付了事。

孩子们每学期初会自己给设定阅读目标,通过估算每周读多少时间,自己计算学期末时达到多少分钟。达到目标的奖励,可以抽奖,有时是免写作业一次,有时是可以有权给全班推荐下一本集体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等等。

如何输出你的阅读体验?文、图、音频、视频等等,让他们在学习单指引下梳理书籍内容,以开放式的问题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不断迭代自己的阅读海报,配乐朗诵上传喜马拉雅,等等。只是呈现、分享与互相反馈,没有评比没有排名,这一切就是你读完书后的感受,不需要去与他人比较,也不是为了给班级竞争加分的家庭任务有乐趣,也要有方法,这是一土一贯的思路。

如果没有教学与指导,这种工作往往会成为家长的恶梦,但因为有了层层铺垫的讨论与初版草稿反馈,孩子们自己深度沉浸在创作的幸福感中。到底是因为做海报而读书,还是因为读书而做海报?已然浑然一体,输入与输出彼此激发。

上下滑动查看

▲ 三年级孩子们完成整本书阅读后的阅读推荐海报

05.

 他人反馈——同辈激励  

无论是项目课产品设计迭代过程中的画廊漫步(Gallery Walk),还是语文课上小老师教学后的学生评估反馈,都是希望孩子们除了专注于自身的思维条件,同时也要学会从他人身上寻求帮助,吸取他人的建议与冷热反馈,理性地消化,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吸收有益的改进建议,完善自己的设计或产出。

在一年级孩子的第一个钱包项目中,产品设计时,孩子们第一次练习画廊漫步,给彼此反馈。老师特意要传授如何做出温暖的反馈——友好、具体、有帮助。这也将贯彻于他们六年的项目课学习。

以下是项目展示日的反馈板,这里可以收集来自于成人、同伴的反馈,有助于他们在事后复盘中更清晰地总结。

下面是项目展示日的评价单,这种评价单相对具体建议而言,更有激励意义,孩子们会努力地希望获取更多的认可,也下意识地从这几个不同方面去提醒自己。

06.

 其他激励  

小土豆们日常还有很多新奇的激励体验,比如每学期每个孩子自己会去海报上book想和哪一位老师共进加餐一次,早早地就谋划那一天自己带什么加餐来、和老师聊什么等等。

一土少有的负面激励是关于完成作业的。很多人误以为一土是一片自由的乐土,这里没有作业和考试,然而一土的老师认为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是构建思维能力的基础,刻意练习针对一些基本功(书写、计算等)的训练也是必备的,所以与教学目标结合的课后作业在一土一样也是孩子们每日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那么不写作业会怎样?扣分?罚站?给小组丢掉一朵小红花?在一土,没有写完作业的孩子,要利用课间时间去老师办公室补作业,这是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作业这项属于自己的事情,也要由自己付出行为来弥补。

这就会导出一个很重要的讨论,什么样的激励体系是合适的?我们平时在和不同学校的家长交流的时候,也会发现很多时候激励体系某种程度上传递了老师的一种价值观,这里有很深的学问和很微妙的分寸。

如果完成作业是为了得贴纸,回答问题是为了挣分,考试是为了爸爸妈妈给买礼物,那么当外部激励撤出的时候,孩子是否能生成足够的内驱力继续推动未来长远的成长?如果上课专心听讲是为了不被老师骂,理性地解决冲突是为了不被叫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进入青春期,为了避免被呵斥与嘲笑,偶尔撒个谎、遇到危机不敢求助,这些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负面激励的主体思路不是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而是威吓与训斥,那么孩子何时才能彻底明白哪里错了,何时才能真正认同为何如此即是错?

那么,是不是为了让孩子生发内驱力,就不能有任何外部激励呢?只要他知晓目前的目标,老师们只提供支持,静待花开就好了呢?想想我们成年人,健身时需不需要给自己定个执行计划,和同伴们一起打卡,学英语时需不需要把今日背单词成果晒到朋友圈寻求一些鼓励?适度的、逻辑通顺的外部激励对孩子的行为管理、自主意识都会有一定的正面效果,尤其是在小学低龄段。这也是一土的老师在设计激励体系时着重考虑的问题。

内心充盈乐天行动的孩子从何而来?需要宽松有安全感的环境,同时也需要老师用心的引导,在你的家里,和孩子设计了哪些激励体系?可以在留言里和我们分享。


写在后面:

目前广州一土20-21学年的G2-G4还有少量学位,如果您还想了解广州华美一土实验班的更详细信息,申请新一年级的意向登记或其它年级的插班报名,欢迎您先通过以下探校申请更多了解我们。


在线上探校中,我们安排了课程体系的介绍、校园教室环境的导览、硬核校长的耿直发言、既有家长代表的分享以及答疑时段。其它还有个性化问题咨询,还可以随时联系招生主管邹老师 13697428530(微信同号)


线上探校时间: 

6月20日(周六)10:00

 

- END -
【推荐阅读】


随着微信推送规则的变化,或许您已经发现,一土教育的文章并不总能出现在您的推送界面里。下面一些小举动,可以降低咱们彼此错过的几率,您可以:● 时不时点个“在看”
●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
不想走散,也不会走散,因为我们都相信美好的教育。



不想走散,记得留言、标星、点“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