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北游:巴黎圣母院的一把火,是怎么让中国人吵起来的?

我是北游 新三届2 2020-08-25


原题

好魔幻!

巴黎圣母院的一把火,

是怎么让中国人吵起来的?



作者 | 北游

来源 | 北游说事儿

(ID:beiyou-talk)

本文获授权推送





1


一座举世闻名、宏伟辉煌的教堂莫名起火,第一感觉难道不是惋惜吗?


就跟你隔壁老王家的古董花瓶不小心掉地上,摔碎了,第一反应应该都会是惋惜吧?惋惜一件精美的东西被毁掉,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


不但法国人齐声高唱、跪地祈祷,全世界都在为之揪心,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这种惋惜之情,这种再正常不过的行为需要跟人解释吗?然而,让人感觉诡异的是,巴黎圣母院的一把火,却让远隔万里的中国人自己吵翻了天,这种无厘头的闹剧,说实话,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好奇之下,我大概看了下双方争吵的理由。发现其实并非双方在各执己见,主要是其中一方对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这些社交媒体上表达惋惜的人非常不满,理由是法国人曾经烧毁了我们的圆明园,这是天道轮回,这是他们活该,表达惋惜是不爱国。


看了这个理由,更加让我摸不着头脑了。

 

2


我不知道这些反对者们如何看待雨果的呢?

 

著名作家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正是他的同名名著让巴黎圣母院享誉世界,也正是他在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后,表达了甚至都不是惋惜,而是痛恨的情绪,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防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雨果旗帜鲜明的痛斥自己的法国同胞,按照反对者的逻辑,雨果铁定是不爱法国,是“法奸”了。

 

引用“侵略者”的话来反对侵略者,这个逻辑实在有点自打脸的感觉。可能反对者还会说,雨果虽然是法国人,但他又不是侵略者本人,而是支持正义的国际友人,不是所有的法国人都是侵略者,需要为之负责。哦,原来你也知道不是所有法国人都需要为曾经的侵略负责啊?大家还是要讲道理的。

 

很显然,在雨果眼中,不管是圆明园还是巴黎圣母院都是人类的文明遗产,本身并没有国界之分。

 

我们来看看雨果是如何描绘圆明园的:

 

“您尽可以凭人类所具有的无限丰富和无可比拟的想象力,把它想象为是一座庙堂,一座宫殿——这样,这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了。为了创造它,需要整整两代人成年累月地进行劳动。这座庞大得跟一座城池一样的建筑物,是经过好几个世纪才建筑起来的。这是为什么人建筑的呢?是为世界的各族人民。


因为创造这一切的时代是人民的时代。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夏宫;伏尔泰就提到过它。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大剧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在雨果看来,圆明园和圣母院一样,都是世界各族人民的文明成果,值得全世界人民珍惜和保护。怎么在某些中国人看来,法国人雨果为圆明园悲鸣就非常高尚,中国人惋惜圣母院就是不爱国了呢?这个逻辑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3


官方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个魔幻的现象,央视网新闻为此发文说:“这两件事真的有什么可比性吗?圆明园毁于战乱与野蛮,是历史的伤痕;而巴黎圣母院此次的火灾事故是和平时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遗憾。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它们的消失是全人类的损失。那些拿因果报应来说事的人,其实不过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怪,在打着历史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

 

中国人有句俗语叫“冤冤相报何时了”,这蕴含着中国老祖宗代代相传的生存智慧:放下不是软弱和认怂,放下是一种解脱和明智。

 

试问,你天天惦记着翻隔壁老王家的破事儿,随时念叨,你和老王今后还打交道不?恐怕见着你就得躲着你,然后还得到处跟人抱怨你,最后实在忍不住你俩再干一架,那么,请问,是你赢了还是老王赢了?这样的行为模式都不能叫鲁莽了,更准确是愚蠢。

 

可惜的是,天天高举祖宗智慧的一部分中国人却总是跟祖宗训诫背道而驰,屡屡拿着陈年往事不停说事儿,而枉顾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情况,给自己的生存环境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进而会胁迫整个社会陷入不理智的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困境中。

 

我们这个民族为之付出的惨痛教训,不可谓不深重。

 

4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就已经摆脱了你死我活的原始生存状态,也早已走出了非黑即白、非敌即友的蒙昧思维模式。放下历史积怨,创建共同遵守的规则和契约,是根本无需过多强调的常识和共识,动辄代表国家、代表民族发泄自己的仇恨情绪,不是爱国,是误国;不是自信,是自卑;不是强大,是愚蠢。

 

正如央视网新闻所说:

 

“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爱国没有错,但请保持理智。”



来源 | 北游说事儿(ID:beiyou-talk)

作者 | 北游

用哲学解剖生活,北游说事儿,给你不一样的解读。



更多阅读

昔年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张辑哲:堂吉诃德式的青年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潘虹:那一刻,我彻底失去了童年

魏达志:母爱伴我风雨行

冯印谱:母亲的半句遗言

邓天雄:我苦尽甘来的老母亲

蒋蓉:母亲和《读者》

徐建:两代人的四中情

吴畏:母亲的大爱薪火相传

陈虹:我的母亲一生信奉爱情至上

张小雪:缘梦重温

袁澄兰:我苦难深重的母亲

周玉茹: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

贾平凹:写给母亲 · 我不是个好儿子

胡德平:回忆母亲李昭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

校园回望  浪漫故事  菁英人物

       职业生涯  学术   人生感悟  

子女教育  健身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