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逝者丨"纽约的方方"张兰车祸逝世

新三届2 2020-08-25

人物简历

纽约蓝蓝(张兰)


纽约蓝蓝,真名张兰, 独立策展人、交互设计师,北美华人作家协会会员。3月6日起在新浪微博连载“疫情下的纽约人”,并分别授权财新网博客和微信公号陌上美国首发,被称为“纽约的方方”。美国东部时间27日上午,张兰因车祸不幸去世,享年51岁。张兰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87级本科,1993年赴美留学,获密苏里大学电子媒体设计硕士学位。此后在纽约为企业做界面设计师,与犹太丈夫Michael、母亲和两个女儿住在新泽西州李堡。


张兰丈夫老麦午夜在微信上写下这封信:


亲爱的朋友们,在2020年3月27日,那个我遇到15分钟后就要她嫁给我的女人在离家15分钟后因车祸去世。她为我们的孩子们和所有朋友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兰是一个非凡的母亲,朋友,情人,商业伙伴,艺术家,作家,也是我们的基金会的慈善家。因为病毒大流行,我将无法给予或接受我们之间的最后一吻和拥抱,因为疫情已将这些从我、我的孩子们以及我亲爱的岳母那里偷走。


我们的基金会很快将公布有关追悼会和捐赠事宜。待疫情结束,我们会举行相关追思仪式,并将在以后的帖子中提供详细信息。如果想询问有关事宜,提问或者分享与蓝蓝有关的故事,请随时通过lanlan032720@gmail.com给我们邮件。请记住,首选是英语。但是我们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翻译。



张兰的母亲黄德莹发了一条微信:


女儿昨晚没有回来,我相信这一次她真的是远行了。


黄阿姨和朋友补充了细节:“她是在新泽西州的李堡街头人行道上从南向北过马路,被一辆左转进入Lemoine大道的2005年产的福特Econoline厢形车撞倒,把她撞出十几米远,后脑勺着地。那里离家仅五分钟的路。我说她不是一直居家办公吗?黄阿姨说,百思不得其解,谁都不知道为什么上班时间她会走到那里去。我无法想象那是如何惨烈的一幕,也不愿去想。黄阿姨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能面对,但愿时间能洗刷这样的悲伤。”


当地媒体的报道:



媒体报道中称,3月27日周五,一名59岁的李堡行人,张兰在乔治华盛顿大桥附近被撞。(注:该报道将年龄写错,张兰现年51岁)

上尉里基·米尔科维奇说,一辆2005年的福特Econoline货车从Lemoine大道南行向左转时,张兰正朝布鲁斯·雷诺兹林荫大道北行,被当场撞倒。等到李堡救护车队的应对人员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张兰已经不幸过世了。

马克·拉多安中校和弗拉芒警察局事故调查组作了回应,并向司机、现年69岁的莫斯乔斯·斯库利斯(Englewood Cliffs)发出了传票。

在出事地点,朋友们留下纪念的花环

知名画家裴庄欣的哀悼:





张兰老师、翻译家吕丁倩女士的追思:

撰写《疫情下的纽约人》 张兰在星期五上午,被车撞后不幸去世。过去两年多我和张兰在同一文学创作群,二湘也在同一群。她们的文学创作热情很高,常常热烈讨论作品。有一次偶然谈话时,我们才发现我在苏州时还是她的英文老师,她在苏州丝绸工学院读书。她曾约我在纽约见面,但因为忙一直拖下来了。本想春暖后去纽约市聚一下。

张兰热情诚恳,总是帮助别人,才华出众,在纽约做设计。她住在新泽西Fort Lee。写疫情文章时亲自到纽约拍照片。张兰有个充满爱的家庭,我知道她的先生是犹太人,有女儿,还有母亲。不能想像家人有多么难过。我也很后悔没有早点和她见一面。  真是很难过很难过。 

一个精力充沛,热情洋溢,还在谈着自己的计划做很多事情的女性, 生命戛然停止。真的不能接受。

张兰与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顾月华


张兰参加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活动


张兰大学同学祭文:

亲爱的张兰,四年同学,一生友谊。没想到所谓的“人生无常”四个字,这么猝不及防地落在了你身上。

这个时候回忆你的爽朗的笑声及你的一切美好,无疑对每一个同学都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折磨。虽然每一个人都会最终走向那个远方,但你又一次走在了大家的前面。而且为什么不和大家讲一声呢?

不论在哪个世界,你都是我们美丽的、热情的张兰。

人生之中,能有你做过我们四年的同学,是我们修来的福气。现在,我们不得不把这份福气还给上帝。

但上帝拿不走一种叫记忆的东西。它将伴随着我们——你的同学们一起,每天每月每年,在每一个不经意的时间段和同学之间的话题里。你依然鲜活的在那里,像美丽的天使。

你只是走出了时间,天使不会老,你也不会。

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87全体同学哀悼。


财新胡舒立徐晓女士的哀悼:




张兰和她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准备今年8月结婚


本号转载纽约蓝蓝最后三期“疫情中的纽约人”,以为缅怀悼念。



疫情中的纽约人

(3月23~25日)




作者:纽约蓝蓝



3月23日

全球共炎凉,

一件婚纱都牵涉了世界大局



今天白宫新闻发布会改到了下午6点才开始,感觉很有“新闻联播”的味道了,内容也比较沉闷。今天川普感觉已经很疲惫了,说话都有点上气不接下气。寄予了很大希望的疟疾药物羟氯喹明天(24号)上午开始在纽约试用。川普号称如果真有用的话那是上帝的礼物,很可能扭转疫情形势。


还有就是关于禁止防护用品,医疗用品乱涨价的法案启用,后续会有非常详细的单子。上周全美做了20多万测试,自我测试套装下周会开始,所以不是紧急情况这周不要挤到医院去测试,自我测试将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交叉感染。另外及时改变了法律,使外科呼吸机可以很容易改为适用新冠病人的呼吸机。



很快开工的4座医院都在纽约市周围,两个是在会展中心,2个是在大学。大学宿舍可以给外援人员提供住宿,外面则搭建帐篷,是真正的野战医院。州长昨天亲自在曼哈顿的詹维斯会展中心督察。他是按1918年的流感规模来准备的,所以他说需要10万张床,算是未雨绸缪。目前要求正常的医院要扩展一半,再加上这4所临时医院就基本可以达到目标了。


州长也在考虑把曼哈顿的部分街道禁止车辆通行,腾出空间给行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社交距离。


纽约州长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纽约现在每天检测量超过16000例,确诊率是28%。此次疫情让州长库莫频频在全国电视节目里露脸而成为政治明星,一句“所有的责任都由我来抗”让民众感动,而雷厉风行的作风使各方政党大佬都赞赏有加,甚至包括多个反对党。



我曾经在2周前的文章里(生活在美国疫情区,囤积紧急物资有哪些讲究?)提到美国众多末日求生者(preppers),这次疫情让他们得意非凡,“我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了!” 他们接受各种主流媒体采访,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异彩,教授各种求生技能而大出风头。那些平时耻笑他们神经过敏的人这会只得老老实实地向他们请教。很多紧急物资店销售额超过正常情况下半年的总和。



有人炫耀自己的房子有太阳能,有水井,有化粪池,完全自给自足,可以三五年不出门。很多人骄傲把自己储藏的物资亮出来,实在是让人目瞪口呆,有的人从2014年就开始储存食品,花了上万美金,有人号称自己的食品能供应25年,还有人甚至养了7只下蛋鸡!



像这样疯狂的囤积实在没有必要,但是平时一点都不储备更糟糕。有了基础物资无疑会让你安心很多,比如我平时也比较喜欢买这类东西,这让我心理上有安慰感。这次疫情肯定会改变很多人的想法,会更加注意基本紧急物资的储备,以防万一,天灾人祸,谁都难料。


还读到一个离奇的新闻,有对老夫妻听见总统提到羟氯喹对新冠有效果,就想起自家清洗鱼缸的玩意儿里就标的是羟氯喹,于是两个人自作主张兑水喝下去以预防新冠。半个小时以后两个人都被送进医院,最后男的死了。按理说给人用的羟氯喹都一定要遵医嘱,何况这是清洗鱼缸的清洗剂!可以想象配方完全不同。愚昧的人真是到处可见。


自己虽然每天在家上班,但是还是坚持化妆,坚持平时的状态。现在工作真的反而是精神上的一种放松和转移。每天都在视频里看见同事,开开玩笑,忙忙碌碌,一天就很快过去了。今天的工作主要是在准备面试设计师。目前三个候选人都是中国留学生,真的不是我故意只挑中国人,而是中国人学界面设计的人本来就非常多,素质也的确高一筹。当然我自己可能还是有点偏心眼。反正老板没有意见就好了。而且亚裔本来也是少数民族,也算政治正确吧。


女儿今天也是第一天上网课,是计算机专业的创业课,也是唯一不用编程的课。她说躺着上课的感觉太好了!我说你不用开摄像头吗?她说有50几个人上课不用。现在学校把很多门课的评分标准改成了及格/不及格,这样不会因为这个学期的成绩而影响四年的平均分。学校还是很为学生着想的。普林斯顿校园里仍然留有几百个特殊情况的学生(参看我以前的文章),但是这些学生严禁串门,每日三餐统一到一个餐馆里去领盒饭回去吃,也都处于自我隔离状态。目前还没有发现学生感染的。



老公今天也终于把洗碗机修好了。上周五就发现漏水,只好停用。上网买了零件今天送到,幸好快递什么都还正常,不然真的要抓狂。幸好老公的动手能力强,不然这种时候请人来家里修东西肯定要收几百美金。


今天中午居然还下了点雪,阴森森的。我打了伞戴了口罩去隔壁中餐馆把捐的一小盒口罩送去,还有读者托我捐的款,今天是最后一天了。餐馆没有开门,只有老板娘在,是她组织了这次本镇的募捐活动,我看见餐桌上堆了不少的口罩了。最后两个人都感叹,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回来的路上看见以前常去的点心店,里面却没有一个顾客。我们一直是她家常客,老公甚至还主动帮忙给她修过几次冰箱自行车。我想这种时候应该帮帮她吧,就进去买了些甜点,特别是老二爱吃的品种。我真没想到他们居然还开着店,这种时候还有甜点吃好像是一种奢侈的行为。果然老二一看见就欢呼雀跃。



晚上和大女儿通电话,她在洛杉矶也是一个星期都没出门了。她1月时试了几十件定下的婚纱,应该5月交货。2周后武汉爆发疫情,让我们一直都特别担心中国的疫情会影响她婚纱的制作(美国婚纱几乎全部是中国生产的)。还好最近婚纱店已经给她打过电话了,保证婚纱一定可以准时交货,也幸好我们准备得早。她的婚礼是今年8月底,她已经精心策划了一年半。但愿那时疫情消散,不误婚事。真是全球共炎凉,连一件婚纱都牵涉了世界大局。


  



我又催她不要忘记给我的新书《纽约地铁》画封面的事。她说最近领养一只猫以后日子有点乱七八糟,没有什么进展。我说4月之前一定得弄出来了。


邮箱里有一封信是一个伊朗女艺术家群发的,大意是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艰难的时期。在纽约市,由于所有企业,剧院,美术馆,博物馆和集市都关闭了,街头的寂静令人难以置信,提醒人们和病毒的抗争日趋激烈。对她来说,这尤其奇怪,因为波斯新年(诺鲁兹)刚刚发生。通常这是一个团聚和庆祝的时刻,而此刻大家正在练习社交疏离和学会独处。 


坏消息里我们总需要一些好消息。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让美国油价大幅下跌,多个加油站甚至看见了0.99一加仑的超低价,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很多美国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的低价。上一次我看见0.99的价钱还是刚来美国的时候——1993年。大部分地区平均已经跌了35美分,为20年最低。专家说还会继续跌,不要急着去加油。可惜因为疫情,大部分人并不能享受这个好处。新泽西州已经准备要限制每辆车每天不能行驶超过50英里。超低油价也是双刃剑,消费者很开心,而有的行业叫苦连天。



另外据说纽约市感染的病人里华人非常非常少,大部分人是犹太人。我想并不是华人的免疫力更强,而是我们早就关注了武汉的疫情,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很早就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了。另外大部分华人也没有每周去教堂的习惯,见面也不拥抱亲吻(优良传统不能改),一月以后大家就开始减少了去餐馆聚会吃饭,取消了各种社团活动。目前我朋友圈里还没有听说任何一个华人感染的,连朋友的朋都没有听说,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吧。看来我们老老实实躲在家里是可以躲过一劫的。



推荐一下Facebook的大牛在业余时间做的网站。http://COVID-19.direct。跟一亩三分地相比,这个多了测试数量和医院床位。


”现在关注的数字是重症患者的数量与全国需要护理他们的综合医院和ICU床位的数量之比。如果第二个数字能在病毒高峰期与第一个数字相匹配,我们就没事了。如果不能,我们将在大流行的基础上迎来大混乱。” 目前来看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地区间会非常不平衡,纽约势必处在暴风雨的中心,不知道风眼是否会从中间正面扫过。


今天读到在钻石公主号上人员清空的情况下,17天以后仍然能在多个表面找到新冠病毒,所以想彻底消灭几乎是不可能了,除非天热了真的自己消失了。我们真的要做好和新冠长期斗争的准备。



按州长的说法,现在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我们该做的做了,剩下的就交给上帝了。



3月24日

在纽约戴口罩

不再被视为异类



今天川普又弄出大动静了。


今天白宫上午是互动新闻,接受福克斯新闻台的记者和民众的提问,下午是正常新闻发布会。(Anthony Fauci医生又出现了,大家不用瞎猜了)。川普大概是为了挽救市场,居然放出了希望在复活节(4月12号)复工的大话。他说因为复活节是一个“美丽”的日子,那天复工对美国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当然美国一些地区疫情并不太严重也许真的可以考虑2周以后局部复工,但是纽约新泽西这种重灾区是肯定不可能的。这样急急忙忙地谈复工真的是不负责任啊。也不知道是不是新的治疗方案很有效果让他心里有数了?市场倒是反应很快,就怕到时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同时宣布的还有刺激经济的资金可能高达2万亿加其他共6万亿,占美国GDP的25%。为美国历史上最高救济计划。在凌晨一点半终于通过新的方案,今天可以投票了。国会已经辩论了好几天了,原先的两个方案被否决是因为觉得对底层民众的保护程度还不够。



当然有些数据还是比较靠谱的,比如美国在8天之内已做了22万测评,和韩国在8周内做的测试一样多。全美平均转阳比例是10%, 除了测纽约市和我们这个郡,高达28%。现在规定纽约人离开纽约到其他城市的要隔离14天。川普再次强调美国的生存不能依靠其他国家,医疗用品,药物必须在美国生产。


与川普的乐观态度相反,纽约州长库莫则是忧心忡忡,他说纽约州现在的感染人数每三天就翻一倍,目前已经过了2万人。他说仿佛是一列高速火车冲过。最快可能是在2~3周内就会达到高峰。原来预计需要的11万张床现在又提高到了13万。新泽西现在成为第二大州,目前感染人数是3600,而大部分集中在我们郡。估计新州的检测没有完全跟上。但是和曼哈顿的一河之隔肯定还是有个天然屏蔽的作用,无论如何不会像纽约那样。纽约的灾情是由人口密度和公共交通的普及率决定的,其他美国城市根本就没可比性。不幸中的万幸是死亡率并不高,基本都在1-2%之间。


不过纽约市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今天有军队已经在曼哈顿Bellevue医院旁边的一栋楼里改建临时遗体存放处,这里曾经存放过911遇难者的遗体。另外还有2部冷藏遗体车安放在附近。这些措施在几周以前就已经计划好的,现在果然是在行动了。疫情中遗体的处理其实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早做打算可以给死者最后的尊严,也可以避免疫情扩散。换句话说如果连这些最后的细节都已经考虑好了的话,那么救死扶伤的事情应该考虑得更周全。



纽约的一个医生根据上海的治疗经验,使用大剂量维C疗法(1500毫克),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在纽约有很多个病人在使用这个方法。当然也配合其他用药。目前我到处都买不到维生素C了。


纽约大学给医学院的毕业生提前三个月毕业的选择以便让他们加入抗疫前线,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马上作为实习生加入纽约大学医学院。这是纽约大学历史上还是首次。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学生会愿意接受。



今天也听说了国际奥委会宣布推迟东京奥运会举办时间至2021年夏天,延期后的奥运会名称仍保留“东京2020奥运会”。消息并不意外。的确,奥运会可以晚一年办,现在办根本就不具备这个条件。2020年几乎所有的人都得暂停一年,都不太可能很快回到原来的生活里,更多人的命运可能会完全改变航线。


意大利一个34岁的护士一直战斗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的重病房里。当发现自己确诊以后,为了害怕传染给其他人,她选择了自杀的极端方法。可以想象她一直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为那些所有战斗在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祈祷!



即使是在最严峻的疫情中,也仍然有人逆流而上。纽约的一对新人原定十月结婚,疫情来临他们干脆决定现在就结!亲戚好友都站在街边,离他们有2米远,而邻居则在窗户上为他们祝福。



而另外一对伦敦的情人本来打算去冰岛度假,而男主更是准备好了婚戒准备求婚。新冠打乱了他的计划,他决定另辟蹊径。灵机一动想起附近的“冰岛”食品连锁店。他西装革履,把女朋友哄到食品店,然后单膝下跪,求婚成功。


疫情当下,哪个人不渴望听到一些温暖的好消息呢?



每个周二早上是公司的小组会议,开头总得大家互相打趣一番,说些关于疫情的笑话。


马里兰的同事说,一听到封城,她老公的第一反应就是冲到酒庄里去买葡萄酒,生怕买不到。没想到酒庄的人慢悠悠地告诉他根本不用着急,马里兰的法律认为酒庄是“必需”的行业,会一直开着。


我的老板则说他太太的一个同事确诊了,她和同事十天前还有过接触。现在他们头痛的是在布鲁克林的小公寓里如何隔离的问题。


伦敦的同事则说和上周相比,伦敦的抗疫政策突然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现在全部封城,公共交通也有可能中断,每天每家只能一个人出门买菜。



最后大家打赌,疫情之后是新冠baby大幅上涨呢,还是离婚率会上涨。悲观主义者肯定是要选择离婚率的。其实不用猜,曼哈顿某律师事务所最近接受的离婚案子已经上升了一半。失业引起的经济困难无疑让人喘不过气来,很容易成为压垮夫妻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午出去给买女儿最爱吃的韩国炸鸡,因为她说好久都没吃过了。又给她买了一杯奶茶。有喜欢的美食就会觉得日子还不错。这个月几乎没有什么花钱的机会,现在就多花钱在食物上吧。小镇主街上的人很少,车倒不少。大概是看天气好大家都开车出来了。邮局旁边的玉兰花已经开了,和往年并无别样,只是树下多了几个匆匆忙忙戴着口罩的行人。



母亲每天也在追看电视新闻,上面都有中文字幕,油管上也有很多中文频道,所以她白天晚上都在看,消息比我还灵通。


老公在厨房里做例行的消毒工作。二闺女撒娇要我陪她做健身操,她在旁边像只兔子蹦蹦跳跳,我就坐在旁边的大圈椅里敲下这些文字。


大女儿领养的流浪猫非常适应有家的生活,现在每天晚上都要跳到他们的床上睡觉。连小动物都知道谁对它好,知道有人爱着是幸福的。



好友的老公滞留在意大利2个半月以后终于回来了!现在一天就只有一趟从罗马到纽约的航班,整个飞机也就20人。一路上测了三回体温, 入关超快——因为根本没人。从机场回家的路也是一路畅通。飞机上空服都特小心,发吃喝时会特别叮嘱:“在我走开前不要摘口罩。”



一进车库朋友就先让老公把衣服都扒了就剩个裤头儿(不要想歪了), 把衣服立刻扔洗衣机,餐具单独一份让他在角落里吃小饭桌。正式开始了14天的隔离生活。


另外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去法拉盛购物,发现那里不但食品供应充沛,而且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后来看朋友圈说有的华人超市已经严禁不戴口罩的顾客进入了,法拉盛反而成为纽约最安全的地方。现在无论在纽约何处至少戴口罩不再视为异类。一场口罩的东西之争暂时在纽约划上了句号。



很多年轻人给我留言他们都指定父母只看我的文章,不要看那些乱七八糟的自媒体。很多父母觉得读了我的文章以后会安心很多。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华人作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写疫情,他们的文章也都非常值得看。真实的记录越来越多,读者就可以拼出一个大概的面貌来。仅靠一个人的书写都是永远不够的。如果每天只看数字再加上一些添油加醋的描述的确会觉得我们生活在人间地狱里。但是目前我们其实都还算好。


现在读这个系列的人越来越多,我也觉得担子越来越重,会更严谨地审查各种数据。文章传播得之广让我惊讶。非常开心得到很多我尊重的老作家,老艺术家的转发。更感谢的是每一个给我留言,替我转发的普通读者。不知道我是否提过,这个系列每天也在财新的博客上连载。


另外大家如果想要捐款最好选择正规渠道,钱的事情事关重大,我每天都在专心写这个系列,无力完成其他的重任,希望大家理解。


我的咳嗽也基本好了,口罩也够用,因为一周最多只出去一两次。但是感谢每一个关心我的人。


得新冠的名人政要越来越多,新加坡疫情的反复也提醒我们,这个病毒很可能会和我们长期并存,我们应该如何在防疫的同时也能保持社会的相对正常运行,和经济发展保持某种平衡。不谈经济后果的防疫计划最终也是伤害民众和国家,这也是每个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商人总统川普想要复工也反复提及国家不能完全停摆,但愿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疯子。


最后加一个消息:纽约地铁从今天开始关闭B, Z, 和W线。




3月25日

纽约各宠物避难所的

猫狗全被领养光了



早上醒来发现做的梦都是白宫新闻发布会,看来病毒已经侵入我的脑子了。


白宫的新闻发布会有时真的像脱口秀!看川普和记者唇枪舌战太好玩了。也佩服这些记者,面对世界第一强国的总统一点都不怵。吵是吵,大家盼望的好消息来了:刺激经济的法案通过了,1200美金的支票三周之内就会到达美国人的账号里了,90%的美国人口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金额(按2018年报税收入来折算,个人收入7.5万以下,家庭收入15万以下)。4口之家最高可以拿到3400美金。另外还将提供2000亿无息贷款给小企业发工资,让员工能保住工作。



总统新冠领导班子里的女军医Dr Birx以优雅女性化的妆容受到大众瞩目,特别是她每日一换的丝巾,被我很多朋友称为“丝巾女士” 。网上已经有好事者收集了她每天戴的丝巾图案。她仿佛具有母亲一样安抚的能力,就像我总具有带歪楼的能力一样。


Dr Birx NYPost


今天纽约州有30000多例确诊病例,其中3805例住院,住院率为12%。888例住在ICU病床,ICU住院率为3%。州长库莫表示,住院率增速正在下降。他还说纽约人的“亲密的关系”让纽约成为此次疫情中心。但这种“亲密”既是纽约最大的弱点,也是纽约最大的优点。它让纽约在面对任何困难时战无不胜。而纽约最终一定会战胜疫情。


今天4000台呼吸机已经到达曼哈顿了,过几天还会有另外一波。看州长的推特,各种防护用品今天已经陆续到达纽约各医院,他说可以保持几周的用量,暂缓燃眉之急,但还会继续采购。不过其他一些州仍然面临挑战,目前联邦政府的物资是向纽约严重倾斜的。



根据我的经验美国媒体左右旗帜明显,一定要两边都看才能够判断实情,比如看CNN以后一定要看看FOX补补,读了纽约时报一定要再看看纽约邮报平衡一下,好比中国人的阴阳理论。长久只看一个新闻媒体必定中毒太深。所以我现在只看那种综合性的新闻app,哪家都有,尽量防止中毒。


昨天纽约时报的视频报道:“一家急诊中心的72小时”pilou露了昆士Elmhurst公立医院急诊中心最近所面临的困境:前线工作人员已经出现防护物资短缺,病人在死去,每天急诊人数从平时的200人上升到400。各方面已经接近饱和状态。



其他医院普遍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公立医院更为焦头烂额,矛盾更为突出。纽约市和新泽西各有一名医护人员去世。



好在我们华人行动非常快,民间公益组织华藤会昨天已经把采购到的第一批口罩分别送到了Elmhurst Hospital和Harlem Hospital。这次全美华人捐助的行动都非常迅速,而且层面广,大城市,小镇上都有,在这青黄不接之季很管用。




纽约市大概有近百家医院,是美国医疗资源最强的城市。其中有11家公立医院,在美国城市里属于很多的,大部分地区是以私立医院为主,一般私立医院条件会更好但是也会更贵。公立医院平时也是人满为患因为病人和医生的比例大大低于私立。这和美国大学的情况差不多。


美国的好处就是有特别尽职的记者,没有他们不敢写的,不敢曝光的。写了一般就能帮助解决问题。视频里看昨天州长许诺的物资至少是有一部分已经到达医院的手里了,但是这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问题。


由军队主持的詹维斯会展中心的改建正在进行中,预计10天以后开始运行。纽约的高峰应该是4月中到来。


除了华人在捐各种防护物资之外,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来源是各大博物馆和艺术学院。这些机构平时总是储存得有一定数量的口罩,手套供工作人员/学生使用。不管是作画,喷绘,版画,还是雕塑,艺术家一般都得戴上n95保护自己,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取挂艺术品,修复文物时则会用上手套口罩。在听到纽约的医院缺少防护物资时惠特尼博物馆第一个捐出一批物资给医院:“现在是救命之时。” 随后MOMA也继续跟进一批。库柏联盟也翻箱倒柜找到很多积攒的手套口罩。加州的几个博物馆也有类似动作。



到今天为止纽约州共有4万名志愿者主动请战加入防疫大战。这当中包括2265名医生,20000万多注册护士/护理。另外还有6000心理医生加入网上心理咨询服务,美国对于灾难中民众的心理疏导尤为看中。



一个奇怪的现象却是全美范围内可供领养的宠物大量短缺,过去2周增加了10倍以上的申请。现在纽约各个宠物避难所的猫狗全部被领养光了,真是一个令人欣喜的难题。人们突然退缩家中以后一是有大量时间,二是精神上更需要宠物藉慰。不过动物避难所的人担心经济衰退以后又会看见大量宠物被主人抛弃。但是至少目前在灾难之中这些动物都有妥善的去处了。



今天应读者要求我多写一些新泽西的新闻。


木桥市有个老人院94人几乎全体中招。目前全州感染人数4400(注:3月26日下午已经增加到6876例),本郡就占了近1000。州长墨菲表示,目前新泽西州拥有18433张急诊床位,其中有2000张床位可以提供重症治疗(critical care),在接下来的几周,州府的目标是再增加2360张床位。同时特朗普总统已派遣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在新泽西州建立四所医院,分别位于北部,中部和南部。每所“方舱”医院将设有250个床位(这个似乎是标准的),计划为没有新冠症状的重症监护病人开放,为医院腾出床位给新冠病人。



本周新泽西还会增加两处免下车检测中心。一处在纽瓦克市(Newark)的维卡西公园(Weequahic Park),另外一处在威廉•帕特森大学内(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新州一个25岁的小伙子本来是个运动员,身体非常健康。3/12号开始有症状,去爱迪生医院治疗,由于实验室弄丢了他确诊的证明,导致他很多天都无法使用实验性的治疗,病情恶化。目前已经用直升飞机送到宾大医院治疗,预计将使用Remdesivir。



另外一个新泽西50岁的死老头在一个食品店故意朝营业员咳嗽,并声称自己有新冠肺炎,还说:“你们很幸运,还有工作”。星期二他被新州以三级恐怖威胁罪起诉。如果罪名成立,最高可以判3至5年徒刑。



非常时期,既有坏人出没,也有很多蠢人出没。加州一个在Tiktok上的网红,为了赚流量,上周居然直播所谓新冠挑战,直接去添公共马桶!结果现在宣布确诊了。算是梦想成真了吧。



谈完国事谈家事。


我家老二今天继续上网课,谈科技创业。听她讲起这门课,实在让我羡慕不已,我也把普林斯顿的这门“高级网课”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今天是要介绍一家美国的科技初创企业,先由加州的创建者介绍他彪悍的人生:哈佛毕业,此后两年住在一辆面包车里,每天攀岩度日。某日猛醒,就创办了这家公司。(小伙子还非常帅,是非常好的女婿的候选人)。


这家公司是干嘛的呢?是在非洲卢旺达的偏僻之地用无人机递送血浆。因为血浆的保鲜期只有6天,而卢旺达的很多偏远山区道路崎岖,靠汽车运输昂贵又耗时。精彩的是学生马上就和卢旺达的公司接上了视频,可以亲眼看见现场无人机的起降,听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在上课的一个半小时里,学生目睹了大约4,5架飞机的返航过程,详细了解了他们的操作,公司内外环境。



女儿说像这个课程比普通课堂上还有效,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把问题打在屏幕上,效率极高。有意思的是这个公司在帮助当地医院的同时,他并不是非营利组织,作为初创企业他和卢旺达政府签了合同。所以连教授都赞不绝口,说本来我不应该带有立场,但是希望你们以后毕业应该为这样的公司工作。我也了解到非洲大陆其实有非常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只是不被外界所知,其实真的是创业的处女地。


这门课让我感叹在兼顾商业目的其实同时也是可以考虑人道主义的,二者并不矛盾。多一些这样“不作恶”的企业世界将会太平很多。防疫是否也能找到人道主义和经济问题的平衡点呢?


可惜在疫情当中也有很多没有道德底线想发国难财的人们。今天看见一则消息称有华人通过微信在有组织的销售假新冠测试盒,号称以滴血方式马上就能出结果,20几美金一个。结果居然是检查受孕的试孕棒。另外纽约有报道有人假装打电话叫你去做测试,然后先收钱。希望大家警惕,目前试剂仍然紧张,不可能主动叫你去测试的。


另外宾州的一个女人故意朝食品店里的食品吐口水,害得商家被迫被价值3万5美金的食品全部扔掉。真的是非常病态。



最后附上新泽西检测点,需要预约的点请在测试之前首先给家庭医生打电话或者网上问诊:(略)


纽约蓝蓝(张兰)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新冠疫情实录
屠薇君:洛杉矶,风声越来越紧
陈冲: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个武汉老人的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郭爱平:94岁妈妈写下武汉围城记录
蒋国辉:疫中旅程,荷德的从容淡定令人心惊
陈苑苑:疫情袭来之澳洲日记
萧蔚:不羁的澳洲人和口罩
萧蔚:悉尼的抢购潮
李晓平: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李良汉:生死火神山,
我是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
韩晓秋:一个晚期肿瘤患者的疫中生活
姚天臣:一个退休老者的围城记事
向品国:武汉围城中的医院亲历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小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续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三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四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五记
贺建:大年初一,我拍了两百多张实景照片
蒋蓉:我的"疑似"惊魂与疫中杂记
葛有彦:疫情期间,老病号过五关问诊记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灾难中没有岁月静好,
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新生命的降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希望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