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跑累了走,能避免跑马猝死吗?

2016-01-25 孙蕃 慧跑



2015年,国内马拉松愈发火热,然而跑马猝死事件频发:1月25日香港马拉松、10月25日合肥马拉松、11月15日上饶半程马拉松、12月06日深圳马拉松、12月20日福州马拉松均出现选手猝死。

                                             


小编看到这些新闻,总会感到心痛和惋惜。持续的剧烈运动的确给心脏造成极大压力,导致极个别选手爆缸而发生意外。那么适当降低强度,比如采用走跑交替的方式,跑累了走一会儿,觉得缓过来了再接着跑,是否可以降低心血管意外风险?这也许是我们首先容易想到的。


小编这个人,始终都是秉承着严谨、负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特地为跑友就“跑马时走跑结合是否可以降低心脏风险”这个话题查阅了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果不其然,一篇国外研究科学精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小编,别废话!说正题!)


这篇名为《业余选手跑马时跑走结合是否可以减少心脏压力?》的文章发表于《国际运动科学与运动医学杂志》(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小编仔细解读了这篇文章。


德国Martin-Luther大学的学者从参加德国卡塞尔马拉松比赛的选手中招募了42名志愿者(22名男性业余跑者和20名女性业余跑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全程跑完马拉松,一组走跑结合完成马拉松(每跑2.5公里走一阵),研究人员测试了志愿者以下三个指标:


1. B型钠尿:高B型钠尿肽水平与心衰、房颤及心源性死亡有关,代表心肌缺血损伤;


2. 血清肌酸激酶:是重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也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3. 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早期最灵敏指标;


上述三个指标均提示心脏承受了过量负荷,而使得心脏发生一过性损害,可以视作心脏猝死的早期预测指标。


(别再卖关子了,赶紧公布答案!)


对比两种不同方式完成马拉松赛,结果发现:

1. 两组志愿者完赛时间没有差异:走跑结合组04:14:25±00:19:51,全程跑完组04:07:40±00:27:15


2. 反映心脏损伤的三个指标在两组志愿者间呈现同样变化趋势,表现为跑后指标上升,跑后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跑马对于心脏的确制造了相当大的压力,导致心脏发生一过性轻度损害,但这种损害是可接受的,尚在正常生理活动范畴,而非病理改变,跑后4天一般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与跑马后接下来两三天肌肉酸痛现象明显,而再过几天后自然缓解同样道理。


在两种不同方式完成马拉松的研究中,的确引起了42名志愿者体内的B型钠尿、血清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的升高,但这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述指标的急剧上升,跑马后上述指标升高一般不超过4天,且是可逆的,因此这只是一种长时间剧烈运动后的生理反应,是心脏的应激反应,而非心肌梗塞所导致的心脏永久损害,大可不必过度担心。


3. 反映心脏损伤的三个指标变化在两组志愿者间没有差别,走跑结合组没有因为看上去强度有所降低,而使得心脏损伤指标上升幅度小于全程跑步组。也就是说走跑结合不会减少心脏所承受的负荷;


(神马?!这什么结果……意思就是怎么跑都一样?!小编,你逗我呢?)


虽然心脏指标变化在两组间都没有差异,但是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单纯的跑相比,走跑形式可以相对减少肌肉酸痛和疲劳!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跑马新手,可以在参加马拉松过程中采用跑跑走走的方式,这样至少可以减少肌肉疲劳感,从而让你坚持到终点,但走跑结合不会减少心脏疲劳。


回到主题,跑跑走走的方式可以避免马拉松猝死吗?这个研究告诉我们,不能!不能!不能!我们都知道,长期有规律的健身跑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增强心脏功能才是预防猝死的最有力保障。而走跑结合看似降低了跑马强度,却并不能降低心脏风险!

 

总结

说了这么多,小编只想告诉跑友们:“怎么跑可以减少心血管压力避免猝死?”这个话题目前更多是来自于经验总结,而非基于科学研究的研究和建议。走跑结合方式可以减少肌肉骨骼系统的压力,相对减少肌肉疼痛和疲惫,但心脏压力仍然持续存在,并不会因为走跑结合而减少可能存在的心脏风险。所以回到一句话—量力而行,理性参赛,才能健康、无伤、持久地跑下去!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跑姿 | 配速 | 心率 | 术语 | 越野跑 | 戈壁 | 牵拉 |

热身 | 减肥 | 冰敷 | 半月板 | 护膝 | 雾霾 | 恢复放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