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加坡的“娘惹”文化为何在福建举办?

鹏陈万语 行游环宇 2023-10-12

这是一首描述娘惹文化的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让人感受其乐融融的美好意境。

这首歌曲,不是只用一种语言,既有闽南语,又有马来语,还有英语,已经显示出融合意味。

gua(闽南语:我),suka(马来语:喜欢),Its ok(英语:好吧) ······

歌词大意是:

你喜欢,我喜欢,喜欢人们平等相处,好吧!看吧!娘惹们家庭其乐融融!

你喜欢,我喜欢,我们都是平等的。来吧,欢乐吧!我们喜欢它!

我喜欢红色,红红的;我喜欢蓝色,蓝蓝的;我喜欢古典音乐,我喜欢现代流行歌曲;我喜欢早晨散步,早晨,早晨;我喜欢晚间徒步,晚上,晚上;我喜欢甜食,我喜欢酸酸的······。

2023年3月8日,第二届南洋文化节暨新加坡梧林娘惹文化季活动在福建晋江梧林传统村落拉开帷幕,为期18天。

开幕式上,新加坡旅游局、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馆代表,以及侨领侨商、福建省内外旅行社代表、品牌商家代表等140余人齐聚梧林传统村落,见证这一盛况。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涵盖开幕仪式、授牌仪式、晋江精品线路推介、梧林招商推介、战略签约、圆桌对话直播、大美晋江行等多项活动。同时开展番喜南洋市集、闽侨剧演、街头非遗快闪、《小娘惹》影视展等多项文旅配套活动。

“娘惹文化”是华人在南洋当地“落地生根”形成的特色文化现象。

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期间,持续不断的“下南洋潮”使得中国南方的移民来到马来群岛(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这些男性的新移民在当地打拼挣钱,日久天长,渐渐地与当地马来女性通婚,男性被尊称为“Baba”(音译:峇峇),女性被称为“Nyonya”(音译:娘惹),Baba与Nyonya都是马来语,新加坡则称作“土生华人”。

“娘惹文化”为何有特色呢?

男性是华人,女性则是当地马来人。因此,家庭生活大多保留着中华文化传统,但在饮食上、女性的服饰上又融入了当地马来文化的精华。因此,形成别具一格的“娘惹文化”,其实,就是华人与当地人文化的交融结果。

笔者在东南亚的“娘惹文化”方面颇有关注,潜心翻阅了大量的史料,积累了丰富的认知。

“娘惹文化”的形成就是华人移民的历史,第一代中国沿海的移民来到南洋后,本想打拼挣钱回家乡盖房子。但发现南洋挣钱要比家乡容易,于是,就与当地马来女性通婚,暂且搁置“赚钱回乡”的念头。但是,华人的家乡观念还是很牢固的。赚的钱除了维持在地的家庭开支外,大部分都汇到家乡盖大厝(大房子),期待落叶归根。

但大多数华人“落叶并没有归根”,因此,在家乡留下一幢幢“中外合璧”的大侨房,福建闽南人称之为“大洋楼”。

据主办方介绍,在晋江百年侨村里,散落着132栋那种建筑风格各异的古厝洋楼。

“娘惹文化”是华人融入当地社会,是中华文化与马来文化的融合。新加坡人称之的“土生华人”,如果从血统上看,已不完全具备“华人”的血缘属性。

因为,第一代华人与马来女性通婚,其子女只有50%的华人血统,这些第二代的“华人”,如果只有50%华人血统的男性娶了当地人,其后代“华人”的血统又被“稀释”了一半,换言之,第三代只剩25%华人血统。那么,如此下去,到了第N代,已经完全融合了。但是,华人代代薪火相传,闽南方言、宗教习俗、儒家礼教,一代传到下一代。因此,即便经过N代繁衍生息的后人,仍坚持称自己的祖先是“福建人”或者“广东人”还是“海南人”。虽然长相已经“中外合璧”了,但仍心存“华人”的根脉。

东南亚国家的“峇峇娘惹”属于哪类族群?


马来西亚人究竟来自何方?


他带领一群人,到婆罗洲租了一块999年的土地。


去新加坡旅行,一定要品尝这三道“国菜”!


新加坡总理的华语演讲杠杠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