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北外学术期刊”


跨文化研究论丛












跨文化交际研究









 01

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开发及应用模式研究


侯俊霞  北京外国语大学/新疆大学


摘要:我国跨文化教学各阶段的教学案例开发落后于同时期跨文化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当前使用的教学案例缺乏跨文化接触中参试者对交际冲突的真实感受、他们的身份认同发展和关于“第三空间”构建等声音。同时,教学问题的设计缺乏层层递进的思辨性。因此,有必要开展以教学案例开发为目的的实证研究,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理论,提升应对跨文化冲突的能力。笔者通过反思在中英两国开展的一项历时民族志研究,梳理出以实证研究为途径的跨文化教学案例开发流程,并结合中英两国跨文化教学的经验,尝试设计出跨文化教学案例的教学配套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思辨问答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本文提倡跨文化教学研究共同体通力合作,通过系统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去聆听跨文化交际亲历者的真实感受和他们的反思,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深描方法撰写案例,运用跨学科理论知识进行案例解析,并辅以教学配套环节设计,以促进我国跨文化教学。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教学案例;跨文化研究


 0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拉礼貌现象比较研究


丁旭虹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礼貌现象为各民族所共有,但不同的文化造就了礼貌的不同表现方式。近年来,到中国的留学生不断增多,其中不乏来自拉丁美洲的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使得中国学生与拉丁美洲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会。在前人对中西礼貌现象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问卷并结合访谈,以探寻中国大学生与来自拉丁美洲的在华留学生交流时可能存在的易误解礼貌现象。研究发现双方在“对长辈的称呼”“面对赞扬时的反馈方式”“打招呼的方式”“敏感话题”“得到帮助后的致谢”等方面存在不同,可能产生误会。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现象;中国;拉丁美洲;文化比较


跨文化教育研究









 03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学生“全球适应能力”相关性研究


Helen Spencer-Oatey  华威大学 

译者:童可  北京交通大学


摘要:世界上许多大学都注重自身的国际化并且在自身国际化水平提升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相关机构也开发了一些衡量大学国际化水平的工具。本研究认为,大学国际化的基本目标为加深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提升其沟通技巧,从而达到应对全球挑战的目的。在回顾此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 了一个提高学生全球适应能力的发展框架,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工具 —— 教育国际化分析量表(Global Education Profiler)。这一分析量表超越了以往以成分类型为基准点的测量手段。此外,本文还在呈现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帮助学生提升全球适应性的语境特征。 


关键词:国际化;全球适应;跨文化能力;全球教育;大学排名


跨文化传播研究











 04

新闻媒介话语表征研究述评(2010—2019年)——回顾与展望


华莹  上海电机学院/香港理工大学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全球化不断深入和媒介融合不断推进的新背景下,传统的新闻话语模式正在被重构。然而,关于新时代新闻媒介话语表征研究现状的综述鲜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近十年间新闻媒介话语表征研究在内容主题、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做了梳理分析并总结出 研究动态。本文认为,在研究主题方面,新闻媒介话语表征研究应更多地关注新媒体上受众参与话语互动;在理论视角方面,应不断扩展理论框架,关注多符号参与、多模态建构和跨学科视角;在研究方法方面,应重视民族志研究。 


关键词:新闻媒介;话语;表征


 05

跨文化学术对话中的“认识磨蚀”


陈宁阳  苏州大学


摘要:英语作为国际学术通用语的强势发展,引起了学界对非中心话语体系所面临的潜在威胁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认识磨蚀”概念,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审视了现代汉语学术话语语境中的“认识磨蚀”现象。以汉语词“学术”为例,基于语料库历时考察了该词及其相关语词的使用情况,比较其与对应英语表达“academic”之间的内涵与外延差,以此分析概念流变中折射出的“认识磨蚀”。结合概念演变发生的社会文化语境,尝试描画出植根于汉语文化土壤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演进轨迹。在此基础上,讨论向强势主流话语靠拢的向心力作用下,本土学术话语传统受到的潜在冲击及其现实表现,进一步思考学术“走出去”征途中本土学者面临的挑战,提出化挑战为机遇、构建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自信的学术话语应对方案。 


关键词:“学术”;认识磨蚀;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翻译研究









 06

跨文化视角下的口译活动——以冲突情境中的译员角色为例

(阅读本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方菁  郭继荣  西安交通大学


摘要:论文结合翻译史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清代口译员在两次外交活动中扮演的跨文化中介人角色及其口译策略;借鉴有关译员角色、中立性与专业性、口译工作模式和文化翻译等理论,对口译员在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访华和签署《南京条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认为,翻译的专业性并不 是绝对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和忠实于原文,研究者需要针对具体的跨文化情境对译员的中介与协调作用进行多维分析。在跨文化接触中,译员承担的基本角色是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语码转换中介、会话各方利益的代言人,以及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协调者。尽管清代口译员的社会地位低下且缺少职业化的行为准则,但处于跨文化冲突情境中的口译员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他们有望成为翻译史与跨文化研究共享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跨文化冲突;译员角色;跨文化中介人;文化翻译


跨文化商务沟通









 07

文化智力如何影响工作—家庭冲突——对孔子学院外派汉语教师的研究


何国华  安然  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检验了工作投入在文化智力与工作 — 家庭冲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在领导 — 成员交换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以期探讨非营利跨文化组织中,文化智力对外派汉语教师所面对的工作 — 家庭冲突的影响机制。调查样本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三国45所孔子学院的206名中国外派汉语教师。研究表明外派汉语教师的较高的文化智力水平不仅有助于减少其工作 — 家庭冲突,还有助于提升其工作投入度,但工作投入度越高,外派汉语教师所面临的工作 — 家庭冲突问题也会越多。领导 — 成员交换对工作投入与工作 — 家庭冲突的正向关系起调节作用,领导 — 成员交换关系质量越高,文化智力通过工作投入影响工作 — 家庭冲突的间接效应也越弱,存在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文化智力;工作 — 家庭冲突;孔子学院;中国外派人员


 08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焦虑与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研究


王梦然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学习,不同文化在中国碰撞,因而有关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不断增加。焦虑与不确定性管理(AUM)理论一般运用于检测陌生人进入新的文化环境中的文化适应问题,有助于提高陌生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达成跨文化语 境中的有效沟通。同时,对理论的梳理有助于研究者对目前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等情况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焦虑与不确定性管理理论框架及其发展,讨论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该理论的中国化和再全球化问题。


关键词:焦虑与不确定性管理;跨文化传播;文化适应;“一带一路”


国际学术前沿









 09

缺失的友谊——对澳大利亚一所大学本地学生和留学生关系缺失的探索


Lara McKenzie  Loretta Baldassar  西澳大利亚大学 

译者:张家思  北京交通大学


摘要: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关于国际化现状的研究,特别是关于留学生经历和国内项目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留学生的友谊问题,包括留学生与本地学生以及与不同国家留学生彼此之间的友谊问题。然而,在相关文献中,关于本地学生的友谊经历和对友谊看法的研究却很 少。少数研究本地学生生活的文献也只是关注如何增加本地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或是关注少数本地学生和留学生友谊发展的案例。本文假设本地学生的看法和实践经验是阻碍他们和留学生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试图通过探究本地学生对这种友谊缺失的看法解决以上问题,并借鉴了一个国内的国际化项目研究。该项目采用访谈和焦点小组的方式对澳大利亚某所大学的本地学生、留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了访谈。在重点探讨了关于本地学生与留学生之间潜在友谊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缺失的友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友谊的缺失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本地学生认为他们没有必要和留学生建立友谊,他们认为相似性和亲和力自然会产生友谊;二是缺乏促进友谊的结构和空间。总的来说,研究友谊缺失的原因,可以更充分地揭示如何促进本地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大学的国际化程度。 


关键词:友谊;跨文化交际;留学生;国内的国际主义;国际化


跨文化研究关键词









 10

跨文化适应


刘杨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但西方主流跨文化适应研究往往忽视旅居个体的主动性以及跨文化适应开展所处的具体语境对这一动态身份建构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跨文化适应现象,笔者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对比梳理,分别为跨文化适应理论、文化融合理论和差异适应理论。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文化融合;整合;差异性






期刊介绍:本刊是中国学术界专注于跨文化研究的高品位学术期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胡文仲教授、Michael Byram教授、Janet Bennett博士担任顾问,编委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和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组成。本刊发表国内外有关跨文化研究领域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成果。主要栏目包括跨文化(人际)交际研究、跨文化(媒体/组织)传播研究、跨文化翻译研究、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教育研究、跨文化话语研究、跨文化商务沟通与企业管理、跨文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政策、跨国移民研究、全球化研究,以及跨文化案例分析、跨文化研究关键词、国际学术前沿、书刊评论等。


投稿邮箱:

ICSF2018@163.com;llihua08@163.com





点“在看”推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