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屡屡刷屏的成都七中,凭什么?

北游Sir 北游pro 2021-07-18

点击北游先生-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新知 / 教育 / 电影娱乐 / 微烧脑

北游Sir的小号,不止有趣


1


这几天,成都七中开课致辞刷屏了。

 

印象中,七中的开课辞刷屏也并非第一次,在重视人文教育的成都七中,因文采斐然而受到万众瞩目,其实并不稀奇。

 

也许,这次感动大家的,并非文字本身,而是在特殊的时刻,力透纸背的人性与勇气。

 

四川省外的人,可能对成都七中了解不多,但对于四川人来讲,成都七中一直都是个牛逼的存在。

 

“你娃不努力学习,就只有去读隔壁子大学(四川大学)”,这个督促七中学生好好学习的段子,在四川,尽人皆知。


四川大学也从此被戏称为“成都七中附属大学”。



作为四川最好,没有之一的中学,成都七中在川人心目中的超高声誉,首先当然来自七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硬核学力。

 

要论中国最牛的中学,很多中国家长脱口而出的,多半会是大名鼎鼎的河北衡水中学。

 

其实在中国教育版图上,成都七中是和衡水中学齐名的南北两面旗帜,尤其在竞赛成绩上,成都七中更是力压衡水,领先全国。


 

在2018年全国五大学科奥赛中,成都七中共有21人夺金,入选国家集训队13人,力压衡水中学和去年的冠军人大附中,位列全国第一。

 

而且从得奖情况来看,七中的竞赛发展比较均衡,在各个学科都有拿金,数学和化学最高拿了6枚金牌,没有出现偏科的现象。

 

正因为其超强的竞赛实力,成都七中曾一度被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授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称号。

 

再来看高考成绩。

 

成都七中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上交、复旦、浙大、港大等著名学府,每年考入清北的人数占两校在川招生人数的1/4,占在成都市招生人数的近1/2。

 

仅2018年,七中考取清北就多达74人,当年四川省理科689分以上全省有61人,七中就有17人,超过全省的1/4。另外,有近200人被国外一流大学录取。

 

下图是2019年的高考情况。



 

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竞赛成绩和高考成绩,你一定认为成都七中无非就是跟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军事化管理、天天刷题吧?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


七中什么样,七中学生最有发言权。


在谈到他们眼中的母校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从来不是什么成绩和升学率,而更多是七中传递给他们的“自由”、“包容”、“平等”和“有趣”的品质,正是这些弥足珍贵的品质,让他们终生以七中学子为傲。


 




如七中学子所言,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在七中都能得到平等的关爱和欣赏,七中的老师们不是在培养刷题机器,而是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


正是这种不断传递的人文精神,让七中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都饱含对他人的遭遇和悲苦感同身受的同理之心。


由此可见,七中老师能够在疫情肆掠的特殊时刻,写出全网刷屏的文字,不过是人文传统的自然延续,不过是无心插柳,不是作秀,不是装逼,而是面对疫情和灾难的责任驱使,是发自内心的人性使然。


3


据七中学生说,刷屏的文章仅仅是成都七中高三第一节语文网课的10分钟的课前导语,并非网上盛传的“开学致辞”,并没有面向公众,事先并没有想博取任何点击和关注。


如一位七中普通学生所言,他在亲耳听到老师在课堂上温柔而坚定的说出这些话时,只感觉到“沉静与责任感”,“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觉得充实有力量”。



这让我想起成都七中另一个引发全国关注的刷屏事件。


2018年底,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一则报道《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刷爆朋友圈。文中讲到,国内教育欠发达地区有200多所学校全程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的直播上学,改变了不少学生的命运,也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文章刷屏后,当年受惠于七中直播的学生纷纷现身,在网上表达对七中及其老师的感恩之情,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而更多的人,感觉到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一夜之间,成都七中为国人所知,也感动了无数国人为之疯狂点赞。


其实,这个项目启动于2002年,在中青报道出来引发关注之前,成都七中的老师们已经默默耕耘十多年,如藏于深山,并不为人所知。


在平常日子里,一个人要做一些实事,说一些真话,也许并不难。在承受巨大压力和需要长久付出的时候,也能坚持做实事,说真话,就难多了。


成都七中能够屡屡刷屏,依靠的不是傲人的成绩,显赫的校友,而是他们长久坚持的一些价值,总是能在一些特别的时刻打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这些价值才是成都七中最硬核的部分。


4


国内最大的“二次元”社区——bilibili(哔哩哔哩)的 董事长陈睿,就毕业于成都七中,他和搜狗董事长王小川不但是同班,还是同桌。


1996年,王小川参加第8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高三毕业被特招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


放在今天,这样的学生,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了吧?


但实际上,王小川当时在七中还真排不上“学霸”,初中班里有45个人,他考得好的时候就是12、13名,高中成绩在班里10名左右。学生们都知道,在七中,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


据王小川回忆说, “当时(七中)课外活动办得很出色。我初一就进入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高中时学校还专门安排导师带着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后来甚至用老师的科研经费建了小机房,供我和其他‘好苗子’上机。”


陈睿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高中三年,计算机知识一直是班上同学们的热门话题。那时没有互联网,计算机书籍也很少,如果不是在七中,我是无法接触到计算机知识的。


班上不少同学都买了PC,于是大家会互相COPY软件和游戏。七中旁边是成都电脑城,我放学后的一大乐趣是逛电脑城,流着口水看各种牛B硬件。


正是在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陈睿说,不少同学在后来都走向了IT和互联网行业。



多元包容的评价体系,平等自由的学校氛围,陈睿和王小川在成都七中所体验到的,也是本文中那些七中学子们普遍的感受。


在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教育氛围里,在说真话不讨好的社会环境中,成都七中所坚守的,也许会越来越不合时宜。但也许正因如此,我们知道,它弥足珍贵。


这,可能就是成都七中屡屡刷屏的根本原因吧。


(全文完)

推荐阅读

2019年的神预言:《下一次瘟疫爆发》

为什么一定要夸孩子努力,不能夸孩子聪明?

2020年,世界另有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