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七年》英国那个 7 年一拍的纪录片更新了,当年的 7 岁小孩们现在 63 岁了... | 有趣的推荐

CastAI 有趣的制造 2022-06-09

话说去年 4 月份,我就介绍过这个像是多人版真实《楚门的世界》纪录片:


BBC 拍过一个了不起的系列片《人生七年》,找了英国不同阶层的 14 个七岁小孩,从 1964 年开始每隔 7 年跟踪拍摄现状,到 2012 年拍到他们 56 岁了,真是各色人生的缩影,看完相当震撼。这个系列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分别是《7up》~《56up》,每集豆瓣评分都在 9 以上,看完很恍惚...感受很复杂。


到今年 2019 年,是又一个 7 年,出了新一期这群人 63 岁的现状,活生生的生活在地球那一边的这些人的经历和状态。我本来想着分享个图片就蒙混过关了,但 140 字真的不够我介绍整个系列...


先放一个特别直观的头像图。63 岁的这列头像图是手残的我吭哧吭哧俩小时新拼上去的,这之前的头像大图是豆瓣用户「坍塌」做的 ,超级棒啊!感谢你的制图,做的好用心。👏


《人生七年》可能是我见过豆瓣评分最高的纪录片,整个系列没有一集低于 9 分

这片子也没什么花哨的内容,就是一个个人坐在那里采访式的一问一答干讲,偶尔穿插一些生活相关的镜头。你知道这不是演出来的, 这就是他们真实的人生,所以你看的时候会有种恍惚感,「我...我的日子会不会也过成这样?」


它的拍摄的初衷,是为了验证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人的阶层出身,在这个社会里会不会改变?」但如果你怀着这样的心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片子,等到被打了脸后就很摇摆...


比如其中有个家庭条件很好的小男孩,长大后的生活也顺风顺水,甚至娶了某个大使的女儿。我就在想,果然,他延续了上一辈的阶级。结果在 63 岁的这次采访里他才说出自己 10 来岁时父亲意外去世,母亲很辛苦地抚养他。不由惊觉「我这有色眼镜是戴起来看了他几十年的生活...」他一直是我认定的「阶级固化」的代言人,却在后来以这样的方式打得我措手不及。这时候特能感受到这种偏见带来的荒谬感...


还没完,荒谬感完了的下一个念头是:那这些都是真的吗?那种不可逆的真实感,把一个人的一生串起来,像是存了档放在那边,你想怎么回溯就怎么回溯。可真让人遗憾的是,每个人物的人生只有一次,你能回头看 ta 的过去得出些自己的体悟,可能会做出一些改变,可 ta 的人生就是这样了。


比如你作为局外人在这边可惜某个小姑娘,她 20 出头时给自己理由充分的选择辍学,镜头一转她 60 多了,现在还能且还会再工作几年,平静的说「我希望我的孙女不要经历我那样的选择」。这种真实引发的思考,打得屏幕前的我措手不及。不是阶级问题,也不是选择问题,而是真实的人生…


里面还有个很容易被认为是犯罪预备役的男孩…青春年少的时候有去赌博,梦想成为马师,折腾了一阵发现自己不是干这块儿的料子,最后先讨生活当司机,中年又想演电影,结果一当司机就是一辈子,63 岁了,在这一集里讲 Uber 抢了他的生意…但他却是按照自己意愿,过得这辈子,很独立,没读过什么书,也没听他说吃什么大苦,哪怕梦想破灭,老来投资失去一切,电影也只当过几句话的配角,他最眉飞色舞的是某次开车时的经历:乘客说「我在纪录片里看到过你,能给我签个名么?」


我看到他这段介绍的时候,就觉得人的一生要是也不用经历过多的挣扎,不用经历特别多的风霜,那又怎么样呢?又有什么值得鄙夷的呢?一个个过的都是生活的无奈啊,可能「祝你万事如意」还真是最美好的祝福...


这片子另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每次看的时候,都能看出些不一样的东西。我去年忙着想再继续受教育的时候吧,看到的是:


1. 性格这件事像是 7 岁看老,沉静的继续沉静,活跃的还在活跃,除非青春期被外力改变,比如住了寄宿学校或是父母离婚;


2. 14 岁给自己定的规划,一般真的就这么走了,成不成看 21 岁到 28 岁怎么过,最后的机会在 35 岁;


3. 20 来岁接受更高教育是最正确的投资,因为 30 多岁后的时间说废就废,一废能好多年,十几年,几十年。受过的教育在将来总会反哺你,混最惨的小正太, 40 多了竟然是靠小时候学的法语,教别人赚糊口费;


4. 很抱歉的是:精英只和精英一起做事,高认知水平的人只和高认知水平的人混,高教育水平的人只和高教育水平的人结婚。


等今年再看过一遍,就觉得以前的小结过于片面...再加上这次的 63 岁新内容,又有感受「即便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每个人这一生追求到的幸福的份量好像是一样的。」


对了,只要是被问到「你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答案都是「家人,不管是父母、伴侣、子女」的情感联系。


我今年28岁…如果按照人生 7 年来算,是第四期…说起来,二十多岁常常被说是人生岔路口的年纪,有的人结婚生子,有的人打拼事业,有的人继续深造,慢慢地开始体现出差异。但回忆以前看过的第四期,印象并不深刻…可能是因为对于不同时代的同龄人的生活,并没有对当下的,哪怕年纪有些差异的人感受来得多;也可能是这个年纪谈梦想稍显奢侈,谈人生又流于浅薄。


写到这里,脑子里就跳出来其中有人发出的感慨「不知为何,我们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总之,你想要的人生这堂课的参考答案,这些人在这片子里,或许都能给到你一点半点的小启发。



等等!Cast 还有话说

流水线,在写在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