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些东西,在悄然改变

子木 子木聊房 2024-04-12

每一个睿智的买房人

都关注了「子木聊房」
正2818字,阅读时间:大概9分钟

文 / 子木



“工作顺利吗?何时结婚啊?买房了吗,车呢?


每逢过年,前辈们都喜欢举着杯,挨个审视着桌边的年轻人,热心肠询问,然后掏心掏肺地说教一番。


甭管对不对,反正老子吃得盐比你的米都多。


今年在买房方面,问题不是很多,大家基本围绕着“房价下跌”、“某大爆雷”做文章,感叹世事无常,今夕不比往年。


而讨论最激烈的当属买车。


男女老少,根据自己的见解自动分为两个阵营,油车VS电车。


买油车的看不起电车,买电车的看不起油车,经常吵得不可开交,最夸张的,我见过酒友绝交,父亲把坚持买电车的儿子,骂出家门。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汽车行业过去几十年建立的品牌等级、鄙视链,正在被电动车挑战,燃油车的等级体系正在瓦解,而电动车自己的体系还尚未形成。


消费者出现了认知盲区,在燃油车和电动车品牌之间,首次出现了空白地带,让这种“鄙视链”肆意蔓延。


一个朋友跟我吐槽,“前两天开了个蔚来回乡过年,村头的大爷们围着我问,你这个充电的车,是不是很便宜,因为一提到电车,就想到了电驴,殊不知这货比普通奥迪还贵。”


而在北方人眼里,普遍觉得电车不靠谱,一到冬天,电池就被“冻掉”电量,再加上北方充电桩的密度较低,电动车就像一个玩具。


事实果真如此吗?新能源电动车值不值得买,和油车之间如何抉择?


这之间,其实藏着一个时代的悄然变革,而我们更应该懂得这些不经意的改变,能带来怎样的财富机遇。



1

能源车分化


关于买电车还是油车,任何人的争论都没有意义,最主要的是销量数据,这是消费者真金白银做出的投票。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EV、PHEV)销量为298.9万辆,增长169.5%。


这是什么概念呢?


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量2014.6万辆,按照这个数值计算,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14.8%。


在工业消费品领域有一个很出名的规律,当一个新产品,它的渗透率超过10%,消费者的习惯以及产品质量就彻底进入了爆发期。


对此,乘联会给出一个更大胆的数值,认为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550万辆,渗透率达到25%。


我们都知道,汽车工业的经济体量基本跟一个国家GDP挂钩,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张并垄断油车,因为这跟石油挂钩,石油又跟美元挂钩,可以维持美元霸权。


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都得看西方人的脸色过活,只能用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换取人家一点点可怜的技术。


长期以往,我国石油近70%依赖进口,进口的石油里面,70%的贸易就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不单被别人扼喉,石油运输常常处于危机之中。


大国之所以是大国,一定要有独立的全产业经济体,不受任何国家约束,所以这些年,我国持续推出一系列新能源补贴政策,就是让我们研发自己的新能源产品,摆脱他国能源限制。


某种意义讲,汽车工业革命,是一场历史级能源革命,是国家之间科技的比拼,更是大国崛起的必要途径。


无论与否,这股浪潮已成定式。因为在新能源车逐渐表现出竞争优势的同时,它背后其实站着的是国家天字号战略。


这几年我在全国调查楼市的同时,也在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现几个很重要的分化问题:


首先是城市能级分化。


大城市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较高,北上广深,杭州、武汉、成都等城市,新能源车遍地都是,人们讲究舒适性,但到了三四线城市,新能源车出现的频率加速降低,基本都把好车归为BBA,讲究面子。


其次是南北差异。


北方因为气候原因,对新能源车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差。而在南方,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主流,尤其深圳,大街小巷都是新能源,当地的士和滴滴基本强制要求是新能源车。


但我认为这些问题终究都会被化解,背后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国产品牌的崛起,第二个是汽车工业技术的变革。



2

民族自信


在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报告中,有这么一项数据,自主品牌占据了253万,占比高达84%。


也就是说,有8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国产品牌,这在我国汽车行业,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数字,一方面源于国外新能源汽车势力布局较晚,另一方面是民族自信的建立。


当然我们的民族自信不是单纯打感情牌,而是实打实的技术革命。


比如小鹏汽车的自动导航,蔚来的全自动换电,理想的增程式,比亚迪的超级混动。


说起比亚迪,在很多人眼里,只有低端和廉价的概念,无论开多么贵的比亚迪,最后都会认为是滴滴司机专用车。


其实不然,比亚迪作为最早的国民品牌之一,已经在悄然发生巨变。


2020年年初,比亚迪的市值只有1370亿左右,而在2021年,比亚迪市值最高接近万亿,位居全球车企第三,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


这种爆发式增长,并不是运气,而是资本市场对比亚迪技术的肯定。这些年比亚迪投入百亿做研发,先后研发出三电核心技术、刀片电池、超级混动技术。


单拿混动技术讲,过去市场一直被日系双田(丰田、本田)占有,中国人想做混动车,简直天方夜谭,而国外也一直用这项技术割中国人韭菜。


一个做汽车的朋友跟我讲:


过去车商卖爆款车,先是巧立名目,跟巨头合作,人家出品牌跟技术,咱们出人力,只要是国内热门车型,一律加价提车,爱买买不买滚,得钱之后三七分,能拿三成,还得看人家外资脸色。


2021年,比亚迪历史性地推出DMI超级混动技术。


1.5L自然吸气插混专用发动机,高达43%的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安全系数高体积小的刀片电池、EHS混动系统、单挡直驱没有变速箱,一套组合下来直接把油耗降低至百公里4-5个油。


而价格,比双田便宜十来万。


与此同时,比亚迪的品牌力也在加速提升。数据显示,比亚迪网红车型“汉”,去年总销量为117665辆。而且连续五月蝉联中大型轿车销量前三,与BBA平起平坐。


可以预见,2022年,比亚迪将以绝对优势抢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宝座,未来比亚迪系列车的均价也将逐渐追平特斯拉。


当我阐述这一切的时候,很多人依旧不信,之前那个国产最不起眼的低端比亚迪,竟然这么牛。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不信,但就从去年开始,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跟我讲比亚迪的故事,讲述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故事,让我大为震惊。


事实上,比亚迪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缩影,在这里面,我最感慨的是,一个小城市来的学霸竟然可以追平白皮肤的高富帅,这种精神比造车带来的价值,更鼓舞人心。



3

见证


我们可能不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但一定是时代的旁观者。


30年前,上汽大众一辆桑塔纳卖到十几万,20年前,国产车登台亮相,然而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只能被外国品牌踩在脚下,在复制和唾弃中苟延残喘。


而现在,我们也可以抬起头赚钱,不久的将来,老百姓也可以自豪地开着“全中国制造”的车子。


在新能源浪潮面前,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它都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毕竟,势一旦起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end


子木精选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