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政府的一些软件这么难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会说话的波吉 Author 会说话的波吉

政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在过去的这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波奥密克戎的疫情中,还是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上海核酸检测系统问题,各地健康码的崩溃问题。



接下来总结四点,希望能够让有关部门有一点反思吧。



1
只注重功能验收,不注重性能

过往的政府信息化系统大部分都是内部系统,而且往往是由政府部门长期合作的一些供应商进行提供。


大部分情况下,传统的政府系统就是简单的信息系统,数据量少的可怜,访问量更是少得可怜,即便是一些窗口的系统,访问量也并不多,因为物理世界的队列系统(窗口排队)已经成功的降低了系统整体的压力了。



所以在这些种种情况下,往往我们看到政府在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到了验收环节,往往注重的是流程,注重的是功能,但往往忽视了性能.


甚至天然的以为性能问题靠堆砌硬件,或者说看硬件的参数就可以决定了,对软件性能毫不在意,西安健康码,包括全国崩溃过的健康码系统,当我们去看他们的硬件规格,不可谓不豪华,但事实上却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要知道健康码(包括核酸检测码等)的功能事实上是政府将线下业务窗口变成了互联网应用,尤其是在疫情这种特殊情况下,整体访问量是呈指数级上升的,功能再完整又有什么用呢?


我强烈呼吁政府信息化过程中要加强性能方面的考核,未来面向全民的政务互联网应用会越来越多,如果还不改变,只会一次次的出问题。



2
只有功能,没有体验


有很多面向老百姓的政务服务系统,它们的用户体验是糟糕透顶的,比如工商注册,一些政府的服务平台,中间的流程设计,手机兼容性,浏览器的兼容性,包括页面上都有经常性的错误。


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是系统设计不专业,外行指导内行。


政府做信息化的人是甲方,很多时候是比较强势的,但坦率来说专业性相对不足,所以在指导整个系统开发工程中基于自己的认知会增加很多无聊的流程步骤,这些过度设计犹如画蛇添足,尽管花了大价钱,但还是让政府的系统变得非常难用。


可能健康码或者核酸检测这一类的平台相对用户体验会好很多,主要因为系统建设周期短,需求反而清晰,没有时间能够给画蛇添足的机会。


其实浙江提出的跑一次工程,也就是重新梳理数字化的流程,不要只是将线下流程搬到线上,这种做法就比较有借鉴意义,我们也看得出整个浙江省的数字化应用的体验是相对高水平的,所以在整个数字化过程中不能照搬传统的流程,反而应该基于数字化的特点降低复杂度,这样用户体验会更好,系统复杂度降低,可靠性稳定性也就提升了。


专业是很宝贵的


第二个还是当前招投标验收体系问题,政府信息化系统就像造一个大楼,没有什么软件提供商,只有软件施工队,大家都是按照政府要求的内容进行定制化开发,目的都是为了最后拿到验收付款。


政府的信息化管理者们也要平衡项目验收上线的时间,当项目上线以后,只要基本功能正常,极少数有供应商会进行二次优化、二次调优、用户体验提升等动作,因为无利可图。


而相比于互联网系统,哪怕是一个中小公司,都需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大家会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系统以取悦最终的使用者。


政务互联网应用中的使用者是老百姓,但软件施工队们取悦的对象并不是老百姓,而是领导们,但领导们真的用吗?


有时候想想当组织相关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有一天作为市民去使用相关平台的时候,我估计可能会导致高血压….


懂的都懂


第三个还是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的传统意识作祟,什么时候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的展示不再是参观 IDC那一堆服务器,不再是看一个大液晶屏展示出来的作战大屏,而是变成整体体验相关信息化成果,作为视察的领导干部真正自己完整的作为用户体验一把各地信息化系统,这样我相信才能真正的提升整个政府的软件应用的质量。


重点是铁疙瘩里的应用



3
缺少专业的系统保障体系


当互联网公司们都在研究所谓的 SRE(系统可靠性工程),研究各种各样的技术如 Kubernetes,云原生等技术,希望进一步实现系统的高可用和稳定性时,大部分政府系统却还是用相当传统的技术在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维护。


这些政府系统的外包商们也不思进取,尽量还是采用以 ITIL(中国叫 ITSS)的方式走传统的工单流转式审批式的系统维护和管理,甚至很多人分不清技术细节。


我曾遇到一个状况,当一个软件需要 Redis主备作为缓存的时候,整个申请流程下来居然提供了一套 Redis 集群版,其实 Redis 主备版本和 Redis 集群版根本是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 API,结果导致系统部署异常。


而相反的是互联网公司为了保证软硬部署的一致性,已经在云上用 IAC(基础设施代码化) 来实现统一的编排交付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很多的政府倾向于上很多的私有云项目,但却无力组建一支真正有能力的系统保障性的团队。相比较公有云托管了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可靠性,有可能一个公有云的中小企业的系统反而比政府的私有云更安全,也有更高的 SLA达成率。


关于这一点我其实一直认为是一个非常魔幻的现实,政府花大代价的系统往往稳定性比不过一个一年几万块钱的爱好者的论坛系统。




4
不要让信创成为一门生意


最近在朋友圈里面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各个政府往日里的各种信息化建设,注入什么智慧城市,城市大脑什么的,可是它们在抗疫的过程中似乎都消失了一般。


这些所谓的高科技根本没有带来任何的存在感,与之相反的是微信几乎成为了各个地方(包括居民小区)管理的最重要的信息化手段。


大家靠微信沟通传递信息,大家靠微信团购,核酸检测也是靠微信通知。


在面对上海整个乱七八糟的基层管理状态,看不到一点点的智慧。


我们提倡信创,我们提倡关键技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当真的遇到灾难,甚至遇到战争,确实可能没有了被外国人掐脖子的状况,但如果系统不可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数字化指挥体系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所谓替代国外技术的价值是什么呢?


不要让信创成为一门骗取老百姓税金而肥了一些无良企业的生意,平时那些只围绕着政府国有企业转圈圈的公司,你真的以为他们有技术么?能实现所谓过程替代么?


如果真的有技术实力也应该市场化的跟全球玩家一起竞争,而不是抱紧政府国家的大腿,吸食着养分,但到了关键时刻,却系统故障,造成巨大的损失。



5
写在最后


疫情的突如其来,实际上就是对整个社会,国家,城市,家庭和人民的一次大考,至少在政府信息化角度,作为一名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同时也是一个技术专业人士,我是觉得是不及格的,各位看官们觉得呢?


疫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未来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我们也不得而知,而且整个互联网已经几乎连接着中国的每一个人,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也需要政府国家本身的信息化。


经历过这些种种之后,作为一个信息化方面的从业者,真心希望政府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在未来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