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访”一棵左公柳丨观察一棵楼028

豆豆豆荚 城南花事
2024-09-04
前两天审稿时,看到了左宗棠的故事以及左公柳。这才发现,左宗棠于我,就像身边很多常见事物一样,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洋务运动
#收复新疆
#清朝重臣
#跟曾国藩、李鸿章齐名……
就算用贴标签的方式来描述,我好像也说不出几个,在中学历史课上习得的对他的“盖棺定论”,也全无印象。
网络图
书稿中分配给他的篇幅不多,但浓缩的故事已让人荡气回肠。于是,这几天我就搜集了《左宗棠传》《树梢上的中国》《历史的温度》等书中关于左宗棠、关于左公柳的内容来读。巧合的是,本周在新闻里看到习大大去视察我大新疆了,多么期待他的行程中有伊犁,有将军府(纪念林则徐的伊犁将军府),或左公柳。
左宗棠的人生可谓传奇,我们只来说说关于他收复新疆和修路栽柳的一段。
1875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封疆大吏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这棘手的差事,对时年63岁的左宗棠来说,是得偿所愿。当时的清朝已是一副烂摊子,新疆更是被英国、沙俄、乌兹别克等外来势力觊觎。
光绪帝即位后,李鸿章上书建议加强海防,发展海军,放弃“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的化外之地新疆,免得“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得不偿失。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又是重要的边塞,岂能坐视其被列强瓜分?左宗棠与李鸿章展开了“海防塞防之争”。幸好慈禧怕丢了偌大新疆,顶着愧对列祖列宗的罪名,拍板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从外国银行“借贷”打仗、行军数千里、“抬棺出征”……其间艰辛和决心不言而喻。

“先北后南”收复新疆

从1876年5月到1877年3月,清军只用了10个月时间,就摧垮了阿古柏苦心经营的“天山防线”(后台是英国),光复北疆

到1878年1月初,清军攻克南疆所有土地,收复全疆(沙俄盘踞的伊犁除外)

1881年2月24日,与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几乎收回了伊犁全境

1884年,在左宗棠的反复敦促下,清王朝正式设立“新疆省”


说到这儿,跑个题。
小时候,填各种表格,大家都时不时会把自己的出生地什么的,误写为“新疆省”,被老师批评:新疆是自治区,不能写成“省”,没有新疆省!
嗯,对,现在没有新疆省,老师请看,一百年前真的有耶~
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在茫茫沙漠和戈壁中,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根据对当地土壤和降水等条件的考察,左宗棠认为沿途最适宜种植榆、杨、柳树。几年之内,“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军队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关于“左公柳”的诗作不少,不知是否有人专门搜集整理过。其中,被大家引用最多的是这一首: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审稿时,耗费我的时间最多。书稿里写的是“杨昌濬”,我当时是想确认一下诗文的写法和作者名字是否有错讹,然后发现作者的名字至少有三种写法,除了上述那个,还有“杨昌浚”“杨昌俊”,三个写法的读音一致。
在知网里检索,搜“杨昌濬”,有18篇文献;“杨昌浚”,有49篇;“杨昌俊”,1篇,但不是晚清的这位。
杨是左宗棠的同乡、老部下、清朝重臣,跟左一样,也是一位廉吏。秦翰才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一书中,在所引的杨诗前有一段话:“光绪五年,杨昌濬应文襄公(豆荚注:左宗棠的谥号)之约西行,见著道旁树,即景生情,吟诗一首。”
秦翰才是翻译家、史学家,更重要的是,他被时人称为“左癖”。他一生注重搜集、研究左宗棠资料。“早年受二伯影响,对左宗棠的爱国思想和在西北的建树尤感兴趣。后在汉口、长沙、香港等地随时搜集有关资料,到兰州后,更深入搜集、踏勘,终于1944年写成约20万字的《左文襄公在西北》,次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又撰成《左宗棠全传》(豆荚注:微信读书里有电子版,但需要是付费会员才能读全书)、《左宗棠外记》、《左宗棠逸事汇编》等稿,成为国内左宗棠研究的开拓者。所以呢,在没有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之前,我选择相信“左癖”秦翰才的写法“杨昌濬”。
网络图
左宗棠的部队在几千里的“左公大道”边栽种了多少杨柳?没有确切的数字。梁衡在《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豆荚注:微信读书里有电子版))一文中说,左宗棠在光绪六年(1880年)的奏折中称:“自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县东门六百里,……种活树二十六万四千多棵。”其中柳湖有一千二百多棵。再加上甘肃其余各州约有四十万棵,还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种的树,总数在一二百万棵之多。百万杨柳,在“赤地千里”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
传说当时左宗棠让士兵种树,为了保证存活率,责任到人,“树上还挂了牌子,上书某年某月某日,某部官兵某某种下这棵树”。一百四十余年弹指而过,如今,左宗棠当年行军时所种的树已所剩不多,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寻到被保护起来的“左公柳”。梁衡的文章中说,根据档案记载,“1935年时的统计,甘肃平凉境内的还有左公柳7978棵,而1998年8月出版的《甘肃森林》记载,全省境内的左公柳只剩202棵,其中大部分存于柳湖公园,有187棵(左当年栽了1200棵)。”
而据《北京农业》杂志2015年刊登的《新疆哈密左公柳保护与复壮措施》一文统计,“目前, 左公柳在兰州以东及河西走廊一带总共不到100株, 而唯独哈密境内至今尚存千余株。哈密是西北地区现存左公柳最多、保存最好的地方。”具体到这千余株的位置和年龄,文中说,“在哈密东西河坝湿地有100 a以上树龄的左公柳765株, 80~100 a树龄的左公柳450株, 50~80 a树龄的左公柳550株。
树龄在百岁以下的,可能会让人觉得有“放水”之嫌(左1881年离疆)不过,《左宗棠传》里有佐证,在看到第一批种下的树大都长势喜人后,左宗棠又让人继续种,到后来奉命受调入京,左宗棠就把这事交给了陕西巡抚冯骥誉
后来历任的巡抚依旧在坚持左公未完的绿化边塞大业。这些在左公授意下后续种植的柳树,被称为“左公柳”也是情理之中的吧。
目前,我是没有机会去甘肃或新疆寻访左公柳。跟身在天水的花间老师联系时,尝试问他有没有拍过左公柳。他分享了几张古柳树的照片,即使不是左公柳,我想历经150年风霜雨雪的左公柳,其根扎大地,仰望苍穹的气势,与此应无二致。

树龄有两三百岁的古柳树,在甘肃省甘谷县,一个叫魏家岔的村子。渭河北六盘山南沿山系区域。图片拍摄:花间


古树上的绿叶,是种子落在树干上长出来的小榆树。图片拍摄:花间

古树旁边,有诸多旱柳。图片拍摄:花间

最后,回到现实。看看我楼下和元大都柳树的现状。

很多柳叶的正面,尤其是叶脉两侧,能看到这中内部“雕花”的图案,柳树组小伙伴说,应该是某蝽

小月河畔的柳树,叶子上“粉刺”越来越多

柳叶上另一种不知名的虫虫,求名~

小月河畔柳树上的气生根

柳树的托叶,越发显眼,像一对天使的翅膀

说到托叶,不由得想再提一下《树梢上的中国》。书中,在“左公柳”和“百年震柳”两篇文章的“释名页”,都附了柳树枝条的线图:

翻拍自《树梢上的中国》一书

图中的柳枝,正处花期,画了花序下的小叶、叶基部的托叶等细节。不过,若为旱柳,根据我们今年的观察,无论雌雄,花期的时候,托叶应该都没长出来哈。

新芽的芽鳞片,还是跟枝条同色,而且也是茸茸的。想追踪它变色以及变硬的过程

总拍不够的馒头柳。小月河畔

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柳。以后准备把它每周的留影,当作当周作业的压轴图啦~

入伏了。白居易有诗云: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期待你也能找到让自己神清气爽的“竹窗”。

夏安!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南花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