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马拉松是好是坏尽可慢慢争论,就是别拿生命和健康开玩笑

陈季冰 冰川思享号 2021-07-01

当下的“全民马拉松热”非但不代表国人体育精神的提高,反而恰恰是中国人体育精神依然严重欠缺的体现。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陈季冰


我的朋友关不羽昨天发表在“冰川思想库”的文章《甘肃死亡越野赛背后:一个新谎言》引发了很多激烈的反对声音,实话说这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我自己也不完全同意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而且我身边就有不少狂热的长跑爱好者,我自己也经常跑步锻炼,因此,从我个人的切身体验出发,我能够预感到它会冒犯到不少人。


如此众多而强烈的反弹还说明了另一个重要问题:群众性的马拉松运动在当下中国已经蔚然成风,不折不扣地变成了关不羽文章中所说的一种流行文化,还有人甚至将它戏称为中国中产阶级的一种“新宗教”……如此,这件原本似乎应该属于小众的个人兴趣爱好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个很值得深入讨论的严肃话题。


当然,这种讨论超出了这次“白银悲剧”本身的范畴。



01


有好几位读者昨天私下里向我抱怨关不羽这篇文章时,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致的假设:“作者大概连10公里都从来没有跑过吧?他根本就不懂热爱体育运动的人的体验……”


凭我对作者的了解,我估计这种猜测大概率是不准确的。但我自己也经常跑步,即便我跑步的目的纯粹只是为了健身,几乎从不跑太长距离和时间,我也经常能从那种大汗淋漓和多巴胺分泌中体验到巨大的愉悦。


因此,我是能够理解这些长跑爱好者朋友的精神追求的。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在“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时候,你贬低他的兴趣爱好“糟糕”、“无意义”,那基本上就是没事找抽。


当下中国的长跑爱好者对于他们自己的这门兴趣爱好的态度,真的有点宗教信仰的味道。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图/公号图库


当然我也并不打算充当和事佬,去站在他们一边,称颂他们的这项爱好是多么“有价值”、多么值得尊重。我几乎从不花很多精力去关心他人的内心追求,遑论去评价它们的高低优劣。说到底,究竟什么东西能够让人更好地“超越自我”,这是一个纯粹主观的问题,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外在的客观标准。


现代人在平庸但衣食无忧的日常生活之外,寻求一些小小的乐趣甚至刺激,作为精神寄托,是十分可以理解的。


因为各自的机缘巧合,有人跑了马拉松,有人弹琴吹号,有人写字画画,还有人搞起了文物收藏……甚至插花、园艺、烹饪,都可以用来实现“自我超越”。这些都完全取决于不同人的自我感受,对你来说是巅峰体验的东西,对我来说可能极其乏味无趣。就算都是体育运动,有人喜欢跑步,也有人喜欢游泳……一定要去讨论游泳与跑步哪个更能够“自我实现”,哪个意义更大,基本上是无事生非。


因此我可以有把握地说,关于这样的问题,大家就是面红耳赤地争论到明年这个时候,也不会取得一丁点儿共识。


从我的角度说,如果一件事情,有人觉得自己是在“挑战自我、追求卓越”,都是值得赞许和钦佩的。



02


不过,精神价值层面的意义难以比较短长,并不代表他们从事的这件事情本身是不可讨论的。因为“挑战自我”也好,“追求超越”也好,最终总会落实到一些具体的事上,例如跑马拉松、吹小号,或搞收藏,这些具体的事情是会对自己、他人和社会产生一些后果的,而这是存在客观标准的。


上面列举的几种,好处就不说了,如果权衡一下它们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我们会发现,跑马拉松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吹小号可能会打扰邻居,搞文物收藏可能会面临经济上的风险……只要是心智正常的人,都不会认为死伤、与邻居起纠纷或蒙受财物损失不是坏事情。这是我们人类所能够达成的最坚实的共识。


▲图/公号图库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马拉松热究竟是“高尚文化”还是“糟糕文化”,所有人可以慢慢争论(我其实是认为没必要争论的),但别拿生命和健康开玩笑,这是迫切需要提醒的。一者,我们可以借以“超越自我”的媒介很多,最好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潜在的生命财产风险比较小的项目;二者,即便实在难以割舍那些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比如马拉松,也不必去做毫无必要的“盲目牺牲”。
就连我这个只是为了锻炼健身而只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的人,也很注意必要的准备和防护工作,例如带好护膝、做好热身活动、定期勤换跑鞋(保持良好弹性)……等等。那些毫无经验的小白在加入如今举国兴盛的马拉松热时,还是应当多一点学习、准备和适应。

03


另外,不管你是为了“超越自我”(像关不羽的批评者那样),还是只是为了健身(像我这样),跑步都是手段或媒介,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急于“出成绩”,完全是本末倒置了。再说,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又不是专业运动员,就算拼掉了小命又能出什么成绩啊?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或身体健康,一切的“自我超越”就都泡了汤。


当然我也同意,并且我自己的经验也告诉我,如同任何事情一样,运动锻炼的确需要持之以恒,也确实需要维持一定的强度,否则必然沦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半荒废状态。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着做着就把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相比于琴棋书画和收藏烹饪美食之类,体育运动作为一项“超越自我”的兴趣爱好项目,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这才是它的最大优势。如果因为体育运动而戕害了健康,那就与它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驰了。


▲图/北京马拉松赛事官网


在我看来,如果说中国马拉松的全民热潮存在不理性和不合理的因素,归根结底可能还是盲从的成分更多一些。它再一次说明,即便今天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是相当单一和苍白,普通人可以实践的更加多元化的兴趣爱好要么付之阙如,要么尚未被发掘出来。


这就恰恰需要关不羽昨天文章里包含批评意味的所谓“商业力量”的“共谋”。与那篇文章里的观点完全相反,我认为,在现代社会,对不掌握丰富资源和特权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市场和商业性的参与,所有兴趣爱好都是很难有效实践的。


既然中国的马拉松热中有商业力量的一份功劳,那么我们不仅不应该要求它退出,反而应当希望它参与和促成更多的其他“热”,比如音乐热、文学热、书法热……让它们与单一的马拉松热去形成丰富多彩的多元竞争。这才是一种更好的社会文化生态。



04


最后我还想花少许笔墨说一下的是,我认为,当下的“全民马拉松热”非但不代表国人体育精神的提高,反而恰恰是中国人体育精神依然严重欠缺的体现。


我非常同意昨天几位网友在与我私下交流时共同表达的一种观点:体育运动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有利于健康。


一个健康的体魄当然是体育运动的最直接果实,但培养人们从小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就跟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样重要。体育运动非常有助于形成更顽强的意志,这对于眼下普遍不能承受失败、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独生子女来说,尤其意义重大。


体育运动具有直观的强对抗性,只要有比赛,就必定会有输赢。培养既不轻易服输、又能输得起的强健心理,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今,不要说是孩子,就是成年人,输了(现实没有按他希望的那样发展),就迁怒他人或破罐子破摔,是一种流行病。或者,输了不从自己这里找原因,而是千方百计寻找各种“阴谋”,来让自己的失败合理化、甚至神圣化,把自己打扮成殉道者……这甚至已是当今全球民粹政治的潮流,左右皆然。正如冰川思想库的另一位朋友任大刚所说,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参加的公平公正的体育比赛太少,所以缺乏足够的承受失败的能力。


▲图/杭州马拉松官网


体育运动对一个人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也有很直观的好处。我这一套战术明明是对的,实力比对手也明显更强,逻辑上理应胜出,但结果却输了。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社会中也不少,因此很多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这种在他们看来是“错误的”现实,由此造成了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然而对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和比赛的人来说,这太正常不过了,巴西队不是就在世界杯上输给过哥斯达黎加队吗?会有人认定这场比赛里包含了什么“阴谋”吗?如果赛场严格按照谁强谁就必定赢的原则来运行,那它就不是真实的赛场了。社会亦复如此,而且它往往比赛场更复杂,因为影响它的变量更多。


运气不好的时候,再强也会输;运气好的时候,实力上明明该输掉的,却反而赢了。这种事情在体育运动中太常见了,在体育比赛中,你能极其直观地感受到机械的决定论之荒谬。类似的事情如果多遇到几次,人就不会那么愤世嫉俗、偏执狂热。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冰川精华


甘肃死亡越野赛背后:一个新谎言


对袁隆平的悼念并不虚假


袁隆平打破袁隆平神话


为佟丽娅离婚叫好,你们安的什么心?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