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大郑钢人文社科奖学金 | 张清扬:有磨练处定有希望

南大党委学工部 南大育教 2024-05-03


专业排名年级第一、国家奖学金得主、郑钢人文社科奖学金得主、南京大学优秀学生、南大人气演说家、职业生涯大赛外国语学院季军……


“我还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往墙上面贴过一句话,叫有希望处定有磨练。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说,有磨练处定有希望。


心存希冀,沐光而行。在张清扬耀眼的荣誉背后,我们看到了她的韧性与豁达。


乐观向上,在压力中把握当下


在和张清扬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她是一个目标坚定,并且很善于自我调整的人。如果她想达到自己设立的目标,不管要经历怎样的困难,她都会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轻言放弃。


大家都会有压力大或者迷茫的时刻,面对类似的境遇,张清扬坦然道:“如果在考试或者其他事情中取得不好的成绩,我当然也会难受。但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一般不会特别沉溺于这个情绪。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看事情的话倾向于去看好的一面,不会让负面的情绪把自己吞没掉。”她相信“正面反馈”的力量,当她希望某件事情发生时,首先会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2022年迎新志愿者(右一)


面对未来,张清扬认为,对未来的规划不应当是一场空想,但也不大可能面面俱到,因为某些契机的出现往往会带领我们去往全新的未知领域。她会更关注当下,带着好奇心向外探索,去涉猎不同的事物。同时又向内探索,去追问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在自己身上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她带给我们这样的启发: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稍微短期的规划,再制定稍微长期的规划,“跳一跳,够得着”,循序渐进。


平和地接纳,持续地奋斗,勇毅地前行。这便是张清扬的处事之道。


善思笃行,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经常说外语人应该讲好中国故事,但是如果没有实践的话,就相当于没有落到实处。”张清扬这样理解外语人的使命和追求。


作为一名外语类保送生,张清扬起初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多是“惯性”使然,并没有太深的感触。但随着在南大外院的不断学习,她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信念,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够扎根祖国大地,了解更真实的中国国情,并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南京大学“一席话议建党精神”微团课比赛主持(右一)


张清扬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是语言上要讲好,另一方面是内容上要讲好。她十分谦虚地告诉我们:“我觉得能够在公众场合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能力。但是我觉得自己仍然欠缺很多,尤其是在观点的深度、语言的流利度、结构的完整度等方面,我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后,她也有意加强练习,并通过参加比赛来提升自己的语言“硬实力”。起初,在面对听众或观众时,张清扬心中满是紧张和担心。


“Be brave, even if you are not, pretend to be. No one will tell the difference”,偶然间看到的一句话激励她坚持下去——不论结果如何,首先应该拿出的就是认真的态度和讲述的勇气。


2020年南大演说家比赛


张清扬期待自己能够真正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中提到的“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通过创新形式让国际友人喜欢上中国故事,传递独特的中国声音。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曾与同学一起参与首届“高教社杯”高等学校(本科)“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短视频大赛。她和同学们以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绒花”为主题,运用专业知识讲好中国的非遗故事。她们的作品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江苏省一等奖、“最佳纪实短片”专项奖,相关成果也报道在学习强国、南京日报、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官网等平台。




融入集体,在合作中获得成长


“外院的团学组织,对我来说真的是像家一样存在,是非常温暖,能够给人力量的地方。”


张清扬告诉我们,在秉文书院和外院的团学组织中,她认识到了非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大家一起办活动,一起团建,一起聊天……她相信,即使在大学毕业后,这也会是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


“我记得我在某一次的答辩词里面写到,团学工作就是我的半个南大。这么说可能稍微有一点夸张,但是除了学习之外,我投入最多的就是团学工作。在其中,我收获的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一份份真挚的情谊。”她认为相比于学习上大多数时候的单枪匹马,在团学工作中大家一起去举办活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更能让人体会到并肩作战的力量感。


2021年外国语学院团学合照

秉文书院团学联合照


在今年暑假,张清扬作为副队长,同朋友们走进秦巴山区,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广佛镇的广佛中学进行支教活动。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清扬告诉我们:“我从郑州出发,要先坐绿皮火车到安康,这就要七八个小时。然后再从安康坐车到平利县,走过山路,最后到达广佛镇。”


交通不便带来的疲惫很快被孩子们的热情冲淡,她在课上带领孩子们走进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也在主持朗诵课程中鼓励孩子们走上讲台锻炼沟通与表达技巧;她在体育课中和孩子们一起做广播体操,也在放学后走进社区辅导作业。“小镇真的非常美,白天被绿水青山环抱,夜晚能看见星河满天”,她兴致勃勃地分享道。


张清扬在支教


在支教过程中,张清扬发现当地的硬件设施还是很齐全的,她提出如果能再多一些带有规划性质的课程,让孩子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或许更能帮助他们真正明白学习的价值,鼓励他们继续建设自己的家乡。


爱好广泛,寻找生活中的松弛感


当被问到课余生活喜欢做些什么时,张清扬告诉我们,她很喜欢运动,经常会去跑步;后来又慢慢发展了旅游和航拍的爱好。她说,如果长途旅行有困难,不如先把握好当下的美景。闲暇时,她喜欢在南京城里走走逛逛;如果感觉压力大,想去放松一下,她便带上小无人机,让它替自己爬升到高处去“登高望远”,拍一拍城市景色。



张清扬认为,如果一直闷头学,我们难免会经历一个精神非常疲惫的时期,这时候学习效率其实并不高,不如去放松一下,转换心情,养精蓄锐。“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说法叫 ‘work hard play hard’,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不过大家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调整休息。”



在采访的最后,张清扬也为学弟学妹们留下了寄语。“希望学弟学妹能享受过程,不论结果如何,体验和过程本身就是最有价值感的事情。”


图片来源 | 张清扬文编 | 刘昕宜美编 | 丁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