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咖啡女性 | 有计划、有预谋地开着小店,“大小咖啡”联合创始人张一芃&南杉专访

幕后“黑”手 幕后黑手ToolboxPlus 2021-09-06

”大小咖啡“ 北锣鼓巷新店

摄影:联合创始人南杉



这是《咖啡女性》专栏第5期文章。


2年前,第一次和“大小咖啡”的联合创始人张一芃坐下来聊天,当时就坐在香饵胡同(北京)第一家“大小咖啡”门外的台阶上。


联合创始人 张一芃的背影

图片来自:张一芃


隔壁是那种很老式的理发店,对面的树中间还挂着五颜六色的毛巾。有趣的是,这样的“胡同”气息反倒与“大小”的现代风格无缝融合。

 

第一家“大小咖啡”

摄影:Eric Zhang,版权️AIO Studio


第一家“大小咖啡”备受各路媒体(包括国外媒体)的关注,还先后获得IDA 2016年度美国国际设计奖的商业类荣誉奖,和2017年始接室内设计节酒吧与餐厅类别大奖。一家小小店面里,充满了设计上的惊喜,不由觉得这家店的“火”是和花的心思成正比的。


第一家店内部设计

摄影:Eric Zhang,版权️AIO Studio


当时的聊天内容有些到现在还记得。

 

张一芃告诉我,品牌的识别,不一定是一个Logo,完全可以是一个颜色,有的时候比logo更有说服力。比如说“大小咖啡”极具识别度的VI色 - 克莱因蓝。


克莱因蓝色的围裙

拍摄:南杉


P.S. 在大小咖啡之前,张一芃已开始了自己的另一个专做南非如意宝茶的品牌 - Smash A Cup(打碎杯子)。


那天坐在店外,并没有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南杉说上话,只见她穿梭在客人间,不停地送着咖啡。传媒大学摄影专业科班毕业的南杉,承包着大小咖啡所有好看的照片(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


大小咖啡袋泡咖啡产品照

(两大VI色组成)

摄影:南杉


品牌背景

 

2016年,第一家大小咖啡在北京东城区的香饵胡同开业了,次年因为外在不可控原因关闭。


香饵胡同 大小咖啡

摄影:Eric Zhang,版权️AIO Studio


 2017年8月 故宫店开业

2017年10月 国贸店开业

2018年12月 前门店开业


前门店 日景

拱形门头是个钟摆设计

每晚7点“大小”字眼与金色圆形重叠

变成夜间模式

摄影:Boris Shiu,版权️大小咖啡


前门店 夜景

摄影:Boris Shiu,版权️大小咖啡


2019年1月 北锣鼓巷店开业


北锣鼓巷店 内部设计

摄影:南杉


北锣鼓巷店 外部社区化院子设计

包含乒乓球台

以及代表“吉祥”的石榴树

摄影:南杉




访问内容


幕后“黑”手(下文简称“手”):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张一芃(下文简称“芃”)我们是13年还是14年在活动上认识的。

 

当时是为什么想开店的呢?或者说“大小咖啡”是怎么诞生的呢?

 

:一切发生地正好是个时候,我正好处于一个阶段想开店。所以我研究了很多咖啡店,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咖啡店运营上有意思的地方,以及开始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说开咖啡店不赚钱。后来去了很多很多店,发现并不是这个行业不赚钱,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还是赚钱的。

 

于是就决定开“大小”,验证一些自己的想法。刚好南杉也刚刚大学毕业,我们两个经常在一起喝咖啡,所以我们就很想看看自己的那些想法落实是怎么样的,而南杉又刚好可以在门店上班。

 

南杉先去星巴克甄选店工作了半年的时间,回来的时候刚好就是“大小”第一家店施工的阶段。

 

南杉


手:那你们两个的分工是怎么样的呢?


:我从一开始对自己的定位就不是在门店工作的,我负责前期和视觉沟通、和建筑团队施工团队沟通,和办营业执照,基本上和咖啡没有关系的都是我。

 

手:所以你都是负责前期,南杉负责实际的咖啡馆运营?


:那个时候(第一家“大小”)是的。南杉负责财务、出纳、订货、供应链、培训、拍照、活动,这些全是她的工作。

 

跟品牌的合作啊什么的前期商务都是我去谈,具体的落地执行是南杉,总结起来就是我只负责“从0到1”的事情。


装修中的北锣鼓巷店

图片来自:张一芃


手:那你们两位如何互相形容对方呢?


:我觉得南杉是一个特别严谨,有的时候严谨到让人抓狂的一个人(麻烦把这句话一定写上!)

南杉(下文简称“杉”):我觉得张一芃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

 

(手:挺搭的)

 

:南杉对于“规范化”操作是非常非常坚持的,她会因为同事洗杯子洗得不干净,或者我在门店没有遵守门店的规范而特别特别地苦恼。

 

手:你觉得为什么很多咖啡店不赚钱呢?


:我觉得,一家咖啡店赚不赚钱,主理人的意识是最关键的。换句话说,这个就跟“木桶理论”一样,比如说,如果这家店的所有硬件条件都是这个木桶最长的木板,而主理人的意识却是那个最短的木板,那么这个最短的木板就决定了这家店的最高发展水平。

 

理性思考很重要,所有的事情是都可以从理性和经济的角度去思考的。

 

手:从开第一家“大小”到现在,北京这几年整体的市场,你觉得有什么变化吗?


:我觉得首先第一点,当初第一家“大小”的空间设计,或者说对于设计的投入,多少给了开咖啡店的一些朋友们一些激励或者启发把,大家会知道设计的力量,我们自己是很高兴的。

 

从一个行业的角度来说,“设计”从过去的一个“高配”变成了现在的“标配”,换句话说,今天如果有一家咖啡店不做设计,反而觉得奇怪。还有就是,“设计”了之后,能不能再一次成为话题,这个现在真的未必了。

 

这是整个社会要更加充分竞争的体现。


前门店 内部设计

摄影:Boris Shiu,版权️大小咖啡

 

手:那当时第一家“大小”的设计是歪打正着成了一个话题点?还是其实是有计划的?


:我们其实一切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

 

就像一开始对于这家店的投入,我们所有投入的时间,以及对于这家店的感情,都完全因为我们需要去这样做,包括设计上,这绝对不是一个偶然成功的事情,而是经过设计的,整个事件都是设计的。


第一家“大小咖啡”

节省空间 可翻下来的台子

摄影:Eric Zhang,版权️AIO Studio


手:而且当时一定要开一家小店,也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是吗?


:对的。

 

手:为啥是小店呢?


:我想知道,从你的角度怎么看待这些咖啡店为什么要开小店?

 

手:以我的观察,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两个点。第一点,是因为硬性条件所限,资金所限或人力所限,比如说老板只能自己站吧台,或者有的人拿着第一桶金,只能选择开这么一个小店。第二点是,现在的市场需求是往“定制化”的趋势去走,所谓“定制化”就是这个店固有的东西,并且只属于这个店的,让消费者重复来的。

 

:从我的角度来说,的确在决定开小店之前,我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在开了“大小”之后,有很多行业内外的朋友和我说,也想和“大小”一样开一家小店。

 

我会告诉大家,我们开小店不是随便开的,那么大家开小店知道自己会碰到什么吗?

 

开小店,一个店一个月的最高收入是有天花板的。既然收入有天花板,那么接下来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如果是一个“夫妻老婆店”,开店是为了给自己发工资,活得比较自在,那么这是一种人生选择。

 

但是对于在咖啡这个职业上,希望有更高发展的人,当一个店的收入碰到天花板的时候,但又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的时候,你怎样去突破这个瓶颈?这个时候,你就要选择开“多店”。但是开多店以后,你会很快发现你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培训、供应链能力等,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团队的组织能力,你的根基受到了挑战。

 

由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设计师设计的壁画

寓意着”夹缝中活得精彩“

摄影:幕后”黑“手


手:还有就是,小店开多店,是开成“可复制的”还是“不可复制的”,其实很多小店都是很突出“个人魅力”的,那么开到第二家店的时候,就很难去支撑“个人魅力”所带来的东西。

 

:对,这就是因为这家店没有在塑造它的品牌,而只是在塑造个人的东西,是把个人当作品牌了,而不是把店当作品牌。

 

: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人们是需要小店的。“定制”其实就是通过,一个人选择来这家店喝咖啡,来标杆了一下自己。我也认可,现在小店是更加“个性化”的时代。

 

所以说,对于很多咖啡店开了多店之后,丧失了创始人的个人魅力之后,又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样把这个“劲儿”带出来,这其实是很恐怖的

 

手:那么问题来了,“大小”正在开着多店,但是主理人或创始人们又不站吧台,培训咖啡师的时候也是希望他们传递统一的信息,或者说给大家带来同样的格调,那你觉得像“大小”这样的“连锁型小店”到底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除了咖啡之外)?

 

:首先对于“大小”来说,我和南杉都不是“主理人”,而是每家店都有自己的主理人。我们很鼓励每家店的主理人有个性化的发挥,既然他们在这里管理这个店,那么就应该成为他们的气质。


摄影:幕后“黑”手

 

其次,作为小型的专业连锁品牌,我们提供的其实是一种“便利”。

 

手:那么你们在设计每一家新店的时候,会根据什么去确定它的风格呢?尽管设计不同,但会有一个保持一致的轴线吗?

 

:我们在风格上没有“大小”的轴线,但是我们在功能上有,我们的店是小,但是为客人提供的挂钩、USB插口、充电线之类的必须要留着。还有像吧台的动线,这种功能需求都是我们来提。但是美观这件事情,是我们和设计师逐步了解中发生的,我们只提“大小”的精神气质是什么样的。

 

:“社区精神”是“大小”的核心精神,视觉上看不出我们有什么统一的风格,但是“社区力”是我们一直不断和我们的视觉团队沟通的很重要的点。无论是哪家店,我们都希望这家店和社区是有机地互动,不会很突兀,不会格格不入。也就是说,一家“大小”的出现能够给这个社区带来新的东西,并且尊重这个社区的人和环境。


融入“社区”的大小咖啡

图片来自:南杉

 

手:从开店到现在,困难重重,是什么让你们俩坚持下来的呢?


:首先,我是个乐观的人,拿南杉的话来说。北京确实经历了一个,发展中但是还没发展起来,就被官方大大影响了进度的阶段。其实仔细去看这些问题的本质时,就会发现并不是不可以开店。

: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其实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修炼自己的内功上。可能表面上我们的店铺数量减少了,或者说没有增加,但是我们自己在供应链和内部组织管理上,都在默默的下功夫。

:所以说,从第一家店到后来的故宫店、国贸店,一直到17年的夏天决定做前门店,我们的内心是非常非常安定的,觉得终于有一片土地可以降落了,我们觉得我们自己成长了许多。

 

之前的店“火”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外在的原因,但接下来你会发现,现在所有的企业都进入了一个精细化运营,向内部要效率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依然用很粗糙的管理方式,慢慢你会发现钱和竞争力怎么就没了。

 

手:从开店以来,有没有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比较错误的决定?


:我觉得对于一些咖啡师的离职。我们过去会完全看这个人的能力,去判断TA能不能做这家店的主理人。但现在反思的话,如果TA有意愿,我一定会给这个机会。因为,“愿望”实际上比能力更重要,这是我最近学到的。还有一点,当一个人不在这个位置的时候,TA可能显得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在这个位置上,很多能力是会被激发出来的,责任心则然而然就有了。

 

手:面对压力的时候,你们两个通常用什么方式去消化呢?


:我是有我自己的爱好的,我不知到你(南杉)。

:我这么一个严谨的人,我消化压力的方式肯定是解决这个问题啊!

(芃:成长了!) 

:确实是的,面对挑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直面它,不然小问题一定会变成大问题。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很难做到。

 

手:一句话概括“大小咖啡”的核心竞争力的话,是什么?

:我们自己团队的学习能力;我们经常会遇到新的挑战,而且经常很小的事情会让你很有挫败感。但是每次遇到问题,我们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是可以传递给我们各个主理人的方法,而不是自己解决了就行。

 

还有一点,我完全不认为一个品牌可以完全复制自己的成功,即便自己成功过,也不大容易再次成功,因为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消费习惯在变,一个品牌要与时俱进

 

摄影:幕后“黑”手

 

这一次的对话中,“效率”这个词一再被提起。

 

张一芃用了一段很直白的话解释,80%的毛利还是90%毛利润很重要吗?重要的是,80%的毛利润所带来的顾客的信任感要花多少钱去买,这背后要付出的人力、供应链能力等等。

 

一家咖啡店的内部运作能力是根基,根基越深效率越高,不是开完一家小店,再开小店是可以必然利润复制的。




马上过年了

给大家拜个早年


关注请扫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