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2017-06-24 宋凌云 王嘉毅 教育研究微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教育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发展方向、队伍建设、发展动力等作了深入全面系统的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教育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深化了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战略地位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十大期盼之首提出,之后又多次强调这一点。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贺词时明确提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放在整个治国理政的总体格局中去把握,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去强调。他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习近平总书记还从整个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高度强调教育的作用。他强调,人类文明和知识的传承离不开教育,人类美好生活的创造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2013年4月,他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贺信中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应该“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 大志向”。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这就是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初衷。”“这样一种期待,这样一种憧憬,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坚守的。不仅要坚守,而且要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动,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为此,“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既十分重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十分重视教育在传承人类文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教 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所承载的功能。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前提。

根本任务论:“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教育思想,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完全一样。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有着很大不同。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认识我国的教育问题,探索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才是有意义的。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高屋建瓴、旗帜鲜明,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核心,阐明了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目标任务、方法手段,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警醒作用,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也将指引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回归本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还首次提出“四个服务”的新思想,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既是讲给高等教育的,也适用于所有阶段的教育,是对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 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邓小平强调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自此以后,培养“四有”新人被明确写入党的代表大 会的报告和有关决议之中。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写入会议报告,将其明确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希望学校“承担 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 班人”。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办好 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如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 上。他提出,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要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当代中国的大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就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对于广大青年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他还对青年提出了“五个一定要”: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对于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四个方面:记住要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接受帮助,就是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树立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行动上 ,落实到道德实践中。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修 德,既要立意高远 ,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从这些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既对培养什么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对如何培养人提出了具体建议。特别是在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抓住了本质,既立意高远又强调现实生活,既注重理想信念又强调行为规范,丰富了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保证了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体系。

发展方向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慰问信中,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 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是对我国教育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高度概括。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十分重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也高度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他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他强调,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他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战略任务,强调以此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 学府。”他提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 国大地办大学。中国特色的教育必然是传承中华文化血脉、践行中国特色道路、服务中国人民和中国发展的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并不代表封闭保守,中国教育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强调,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他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他认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他强调指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突出我国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突出“四个服务”的新定位,突出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指针,必将在实践中产生深远影响。

队伍建设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 ,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他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 “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 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 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在他看来,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他勉励教师要努力做到“三个牢固树立”,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关于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条标准。其一,要有理想信念。好老师应该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其二,要有道德情操。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其三,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其四,要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总书记希望“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他希望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 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他为此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还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以 及学生管理与服务人员等的作用,充分肯定他们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并要求各级党委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也阐明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将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不仅有利于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四有”教师的阐述,从时代的要求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优秀教师的具体标准,这为我国教师的培养、培训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发展动力论:“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在客观分析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也正是基于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 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高度,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决心和战略考虑。

教育改革发展要着眼于解决教育中的短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他强调,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 ,教育扶贫等政策 要“突出精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 ,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要在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布局、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生源、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 望。”

教育改革发展要把考试招生制度作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公平、科学的教育体制机制是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在充分论证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教育改革发展要以信息技术推进变革和创新。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他强调,中国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 改变命运。

教育改革发展高等院校要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高等院校要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坚 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改革发展,还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强调要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此外 ,习近平总书记还就教育公平、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等,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 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2013年9月9日,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贺词时明确提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继承了我们党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 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根据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想观点和重要论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长按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