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台岛一季度出版欧美流行小说概览

2017-04-29 陈杰 西方文学速递

1.不安之书

出版社:野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作品简介:

仿日记体片段式随笔,费尔南多·佩索亚化身为无数“异名者”,粉碎自己的内心,探究平凡自我无数的可能性,深入心底,直达失落的灵魂禁区。
  《不安之书》是费尔南多·佩索亚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内容曾经长期散佚,且多为“仿日记”形式,在佩索亚逝后五十年,终于由众多研究专家搜集整理而成。佩索亚在散文和诗歌中几乎不使用本名,而是通过“异名者”身分进行写作。在其他的作品中,这些“异名者”甚至有自己的传记、个性、政治观点和文学追求。佩索亚穿梭在数十位“异名者”之间,不断变换随笔的立场,其中以会计助理身份出场的“贝尔纳多•苏亚雷斯”与他本人最为接近,也在相当的程度上呈现佩索亚对生活、对命运、对世界的深刻认知,以及一个濒于崩溃的灵魂的自我认识。
  《不安之书》的“不安”代表永远处于踟蹰、不确定和过渡中,
  是灵魂的无政府主义者,以各种角度检视所谓的“存在”与“真实”。
  乔治‧斯坦纳认为《不安之书》为里斯本下了魔咒,使它如同乔伊斯的都柏林,卡夫卡的布拉格呈现出魔幻的色彩。

 

作者简介:

费尔南多·佩索亚,二十世纪葡萄牙代表诗人、散文作家,同时也撰写文学评论及翻译,一八八八年生于里斯本,但六岁便随母亲和继父搬到南非,十七岁时才只身回到里斯本求学,自此直到他一九三五年辞世,佩索亚几乎没有再离开过这个城市,作品也多以里斯本为题。反观南非的童年在他身上仅存的痕迹似乎只有他优异的英语能力,他的作品中从未出现关于南非的描述。
  佩索亚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中学后的文学底子全靠自己在图书馆内自修,英美文学对他影响很深,他翻译过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爱伦坡和惠特曼,也评论过丁尼生和布朗宁等诗人的作品。而翻译米尔顿和莎士比亚,则是他没能完成的愿望。


  佩索亚平日靠为贸易公司翻译英文书信维生,白天过着上班族的日子,晚上就回家写作,有段时间他还会收费帮人看星座算命。持续写作不辍的佩索亚生前虽然发表了逾四百篇诗文与评论,却只有一本葡文书和两、三册薄薄的英文诗集得以正式出版。直到他过世之后,家人才在他房里找到超过两万五千页未出版或未完成的稿件,因此开启了世人对佩索亚世界的挖掘与探索。其中散文部分编成了《不安之书》与《自决之书》,阐述佩索亚的人生观及文学批评理念。

 

2.到远方:“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的人文关怀

出版社:新经典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

作品简介:

★科技消费主义如何伪装成“爱”,让人们逃避所有可能的痛。
  ★带着《鲁宾逊漂流记》与好友的骨灰,法兰岑开启了一段差点回不来的荒岛放逐。
  ★挚友大卫·华莱士的迷人风采,与其孤决又令人心碎的自尽之路。
  ★“先发展,后环保”的口号,实际“创造”的是对环境的毁灭。
  ★“狩猎”是传统文化的一部份,“无差别猎杀”却是新时代的产物!
  ★小说家最讨厌被问到哪四个问题?
  ★法兰岑谈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里的“完整”人生,谈她擅长的“事中之事”。

  “我对鸟的爱俨然成为一个入口,通往心中一个重要但没那么自我中心的部分,我从不知道有这东西存在的地方。我不能再以地球居民的姿态一辈子漂流,不能再只管喜不喜欢而把承诺留给未来,反而被迫面对一个要不就坦然接受,要不就断然拒绝的自我。这就是爱会对人做的事。”——乔纳森·弗兰岑
   在这本深刻的演说和散文选集,乔纳森·弗兰岑带着焕然一新的力度回到萦绕心头已久的主题,包括人和文学。无论是回忆他在塞浦路斯和违法猎鸟者的暴力冲突,省视心中对亦敌亦友的作家大卫·华莱士自杀的感受,或是针对科技如何改变人们表达爱的方式提出动人而风趣的看法,这些文章都实现了法兰岑“毫不隐瞒”的承诺。《到远方》出自当代顶尖小说家之手,是部杰出而具启发性的作品,记录了一颗独特而成熟的心灵与自我,与文学和当今一些最重要议题角力的过程。

 

作者简介:

乔纳森·弗兰岑,一九五九年生,美国小说家、散文作家,《纽约客》撰稿人。一九九六年,三十七岁、已经出版过两本小说的法兰岑在《哈珀》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偶然作梦——在影像世纪还写小说的一个原因》的文章,表达其对文学现况的惋惜,引起众多瞩目。他的第三部小说《修正》(二零零一)出版后好评如潮,弗兰岑凭此书获得美国国家书卷奖及二零零二年美国普利策奖提名。第四本小说《自由》(二零一零)令他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最新长篇小说《纯真》(二零一五),亦引领话题旋风。


  乔纳森·弗兰岑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瑞典人。在圣路易度过童年,一九八一年从斯沃思莫学院毕业,主修德文。一九七九至一九八零年,通过韦恩州立大学设立的“去慕尼黑读大三”合作项目,曾到德国留学。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二年,获欧布莱特奖学金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因此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创作第一部小说期间,曾在哈佛大学地震实验室打工。现居纽约。
  他著有五本小说:《第27个城市》、《强震》、《修正》、《自由》、《纯真》,两部散文集:《如何独处》、《到远方》,一部个人史:《不舒适区》,并译有法兰克‧韦德金德的《春醒》等书。

 

3.没有神也没有佛:佐野洋子的老后宣言

出版社:木马文化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作品简介:

皮松肉垮,记忆衰退,
  不变的是懒散又难以取悦。
  又哭又笑又不爽,迎接六十五岁,
  但只要现在活着,就只能活下去。

  《我可不这么想》诙谐自嘲的中年之后,《无用的日子》癌变之前,佐野洋子说:“老年,是神明赐予的平安。”
  五年在北轻井泽的山居岁月,她结识博学内敛的农家友人,以蔬果互为赠礼,收到友人自酿的蜂蜜就满意得开怀大笑,觅得与伞一般大的蜂斗菜便心满意足。她看山赏花,冬季时远望覆雪的浅间山,春天时满山遍野的辛夷花与樱花,夏天山头翠绿的植被,秋天则转为绝美的枫红。她还独自一人开着车,三更半夜闯入山间野溪温泉,连滚带爬滑下河堤,摔得鼻青脸肿,只为了尝试漆黑星空下一人独享温泉的滋味。
  身体面容急速崩坏,松弛的手背肌肤可以捏出一座松软的富士山。还得应付自己漫不经心的老毛病,时常搞不清是记性差,还是步母亲老年痴呆的后尘。日常生活丢三捡四,认真生气认真发愣。往往忘记与友人的约会,被戏称“放鸽子洋子”,配了三副老花眼镜、四副隐形眼镜却还是一直在找眼镜。
  一旦受到死讯惊扰,才发现,老年的落寞就是陆续与周遭友人告别。老年,就是更接近死亡。然而,大哭之后,仍能被电视上的愚蠢节目逗得放声大笑,也仍然去逛百圆商店,探望痴呆的母亲,和妹妹吵架,并卯起劲来谈论无用之事。
  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但每天都确实吃饭,大便,睡觉,好好活着。往往驻足流连路边的花、远方的山。不知道活着是什么,不知道何时会死,面对人生的尽头,只想蹒跚走完最后一段路,普普通通地死去。
  什么时候死都无所谓,不是今天也无妨。

书中金句:


  ■人究竟要到几岁才能成为大人?混乱迷惑只比九岁的时候更复杂,更深不见底。

  ■笨蛋是天生的,年岁增长也治不好笨病。笨蛋只会重复聪明家伙没经历过的蠢事,一直笨下去。然而我认为,活得愚蠢或许比较有趣。

  ■有比无用之事,更让人雀跃的吗?无用才是人生的醍醐味吧。

  ■我只是毫无目标地转来转去,尽管如此,我每天都好好地活着,确实吃饭,大便,睡觉。

  ■什么朝气蓬勃的老后啦,活力充沛的熟年啦,每次看到这种印刷品我就火冒三丈。都这把年纪了,为什么还得参加赛跑?老娘可是累坏了。

  ■因为我是丑女,所以不介意自己性情乖僻,只想靠薄弱的力量鼓励自己好好活下去,就这样成为皱纹、松弛、斑点大放异彩的老人,真的很轻松。

  ■对我而言,六十岁是人生的尽头终于来了。我只觉得登上了人生最顶点的山巅,接下来不是滚落山崖,就是站着面对死亡之谷。

  ■什么时候死都无所谓,不是今天也无妨。

  ■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死,但现在活着。只要还活着,就只能活下去。

 

作者简介:

       一九三八年出生于北京,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系毕业,曾留学德国柏林造形大学学习石板画。主要的绘本作品有《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老伯伯的雨伞》、《我的帽子》、《熊爸爸》(荣获日本绘本奖,小学馆儿童出版文化奖),童话作品有《当我是妹妹的时候》等。此外散文集有《普通才伟大》、《没有神也没有佛》(小林秀雄奖)、《不记得》、《静子》、《无用的日子》、《我可不这么想》,小说有《打开那个院子的门的时候》、《酷酷氏的结婚,奇奇夫人的幸福》等。

 

4.极北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日

作品简介:

       “如果要为人情而读完一本和自己性向不合的小说,也相当辛苦。不过我到书店去买回来,一开始翻阅起来,却出乎意料之外的有趣,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到底。而且读完不久后,甚至开始想‘这本书我非翻译不可’。这是我近来读过的小说之中,最耐人寻味的一本。故事的发展强韧有力,读后留下相当沉重的感触。更重要的是充满意外感。”──摘自村上春树的译后记(注:村上是《极北》的日文版译者)


每个人都料到总有一天会来到某件事情的终点;
  没有人料到的是,我们竟然会来到一切的终点……
  我每天带上枪,出门巡视这座黯淡无人的小镇。
  在这座无人的城镇中,天地之间以雪作为连结,触目一片灰白;镇上没有半点生气,比最寂寥的天堂还要空荡。但在这之前,时机曾经糟到我几乎要庆幸成年男女都被杀光了。
  那天,我一如往常出门,却在街道上的废弃小屋捡回一个干瘦的蓝衣少年,他发出类似“平”的声音。我第一次想到,说不定我与平是最后剩下的两个人了。一两个月之前,我知道至少还有三家人住在城里的不同区域。然而从了望台向下俯望时,我看不见他们存在的迹象。

但是到了夏天,六月,平死了。
  好不容易出现在我生命中的生存意义灰飞烟灭,我不想再度独自孤绝地活在这片白雪之中,于是我来到湖边想要自我了结,然后……
  一架意味着这世界某处尚有文明存在的飞机,出现在我眼前──

 

作者简介:

       马赛尔·泰鲁,集编剧、广播主持人和小说新秀于一身的才子。一九六八年生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在剑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后来获得耶鲁大学的研究生奖学金,并拿到苏维埃和东欧国际关系的文学硕士学位。毕业以后,他为英、美国多家电视公司工作,并撰写小说。二零零五年一月英国第四频道播放他主持的节目《我们知道的世界末日》,专门讨论气候改变的话题,深受青睐。二零零六年三月,英国第四电视台播出他编写的纪录片《国家之死》,让观众看到他对俄国人口危机的精湛研究。除了为电视电台撰写剧本之外,他的小说一样备受注目。《纽约时报》评价他的第一本小说《地球上的陌生人》是一部迷人、生动、活泼及令人愉悦的作品。第二部小说《撒纸追踪》荣获毛姆小说奖,之后出版的第三部小说《心灵打击》和第四部最新小说《极北》皆跻身畅销书榜。

 

5.钥匙:谷崎润一郎作品集三

出版社:木马文化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一月五日

作品简介:

一对夫妻,一把钥匙,
    两本记录私密情欲的日记,
    不剪断、理更乱的复杂三角关系,
    四个人各怀鬼胎、各自膜拜的心机与刺激……
    牺牲、羞耻与幸福的极致,如何可能是一体的三面?


  书写至死不灭的欲望——高龄七十的文坛巨擘,再次冲撞人性幽暗面。
  一九五六年,年届七十,在此前已获得各种荣耀与奖项、文化勋章等肯定的文坛巨擘谷崎润一郎,在《中央公论》一月号首度发表了《钥匙》,引发社会骚动。甚至惊动国会议员大加挞伐:
  “老人假借文艺之名撰写猥亵的文章,深感遗憾。”
  “那样的东西在今日思春期青少年旧道德丧失、新道德尚未建立之际泛滥,深感遗憾。有如在文章里大剌剌地‘读’春画。”
  不一而足。
  在卫道之士眼中,《钥匙》或许被视作老作家“伤风败俗”之作;然而,在其他作家眼里,却是杰作中的杰作。名作家后藤明生曾于一九九三年表示,如果要从谷崎文学中选择三部作品,《钥匙》非列入不可。
  这部:“伤风败俗”的作品,究竟说了些什么?
  简而言之,是日记体的“夫妇间性生活斗争的记录”。
  日文书名“键”,在中文是“钥匙”的意思——不是用来开门、开抽屉,或者开保险库的钥匙;而是用来打开上了锁的日记。

本书节选:
  一月一日‧我
  ……我从今年开始,把到目前为止写在日记里会踌躇的事情,也勉强记录下来。
  我对有关自己的性生活、自己与妻的关系,不会描述得太详细。
  那是因为担心妻偷看到这本日记会生气;不过,今年我就不担心了。
  妻无疑知道这本日记就放在书斋的某个抽屉里。

  三月十九日‧妻
  让丈夫感到嫉妒,是让丈夫幸福的方法。
  虽然这样,我绝不会说刺激丈夫是唯一的目的……

  主角“我”是五十六岁的大学教授,一向有写日记的习惯,而四十五岁的妻郁子,也从今年开始写日记;小说中,“我”和太太的日记交互出现。“我”故意让钥匙掉在不显眼处。打扫的妻看到钥匙,认为是丈夫要她偷看日记。然而,妻也在日记里写,即使故意留下钥匙,她也没兴趣偷看。
  两人都在日记中说没“偷”看对方的日记,其实,都兴冲冲地窥看对方的私密念头。而两本日记的特别处不在于记录生活的日常心情,而是都写一些自己对性欲的需求、希望,或对彼此的批评。
  “我”对性能力逐渐丧失信心,可是,妻对性的需求却愈来愈高;如何提高性欲、增强性能力,成了“我”生活的重心——这时,“我”想到了利用女儿敏子的爱人木村,当作与妻之间的刺激剂。木村是“我”的学生,常到家里来,而且和敏子有婚约。“我”让木村接近妻,藉此使自己“嫉妒”,透过想象木村与郁子的关系,给自己性的刺激……
  谷崎在三角关系中积极地描述三人的官能、性心理。
  小说从一月一日开始,“我”的日记在四月十五中断,之后则是“妻”的记述,说明三人合演夫妻性生活的斗争戏码真相。
  小说中登场的四人,尽管构成几种三角关系,却没有明显的加害者与被害者,四人可以说是对等的恶人,形成以对话的结构书写谷崎美学的杰作。就这层意义上,后藤明生认为谷崎的《钥匙》脱离了“日本式”的特殊氛围,具有一种普遍性,置于世界文学之中,也是毫不逊色的杰出作品。

 

作者简介:

       谷崎润一郎,一八八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出生于东京,父亲是米商。一九零八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两年后便离开,创办《新思潮》文学杂志,并以《刺青》、《麒麟》等短篇小说确立文坛地位。一九二三年九月东京大地震后,谷崎润一郎全家搬到关西京都,此后写作也从青年时的西方风格转变,开始带有一些大阪特有的风土人情。一九四九年,六十三岁时获得日本文化勋章,一九六零年由美国作家赛珍珠推荐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三年后由另一位知名作家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谷崎润一郎已年老病重,于一九六五年七月三十日因肾病去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春琴抄》、《细雪》等,被日本文学界推崇为经典的唯美派大师。

 

6..抛弃了的女人

出版社:立绪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二月十六日

内容简介: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一定会在他人的人生当中,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

  在远藤周作的创作谱系中,《我.抛弃了的.女人》归属大众文学作品,虽不同于《沉默》、《深河》、《武士》等纯文学创作,但仍贯串作者一直以来不懈追寻、探讨的共通主题:神性和人性的对峙。
  远藤试图在面向大众的报纸连载作品中,实现纯文学作品所无法达到的理想,亦即破除文学的框架,以更积极的态度尝试不同风格的创作。《我.抛弃了的.女人》便是其勇于尝试之下的佼佼者,亦是远藤本人最钟爱的作品之一。
  书中主角森田蜜的一生,平凡却坎坷,但她却有着“看到有人受苦,无论何时都会忍受不了”的个性,为了安慰小儿麻痹症患者而献贞操,又因痲疯病遭送入医院隔绝,被证实为误诊后,仍回到医院照顾孤独的痲疯病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把别人的悲伤和自己的悲伤连结在一起”,作者透过主角森田蜜愿与他人共甘苦的爱德行为,将基督的讯息寓于其中——“他们都是好人,为什么要受这种苦?这么好的人,为什么会遭遇到这么悲惨的命运?”——这是蜜提出的疑问,也是远藤对读者的提问。
  故事的最后我们看见,原来神不在他方,就在蜜的心里。原本生活在泥泞中,平凡而愚蠢的女孩,因为对“爱”的希求而奉献自我,真正地活出了神的教导,最终将自己的人生从卑下提升到崇高的境界,成为了“理想的人”。


作者简介:

近代日本文学大家。一九二三年生于东京,庆应大学法文系毕业,别号狐狸庵山人。一生获奖无数,曾先后获芥川奖、新潮社文学奖、每日出版文学奖、每日艺术奖、谷崎润一郎奖、野间文学奖等多项日本文学大奖,一九九五年获日本文化勋章。远藤承袭了自夏目漱石、经芥川龙之介至崛辰雄一脉相传的传统,在近代日本文学中居承先启后的地位。

    生于东京,在中国大连度过童年的远藤周作,于一九三三年随离婚的母亲回到日本;由于身体虚弱,他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未被征召入伍,而进入庆应大学攻读法国文学,并在一九五零年成为日本战后第一批留学生,前往法国里昂大学留学达二年之久。

  回到日本之后,远藤周作随即展开了他的作家生涯。作品有以宗教信仰为主的,也有老少咸宜的通俗小说,着有《母亲》、《影子》、《丑闻》、《海与毒药》、《沉默》、《武士》、《深河》、《深河创作日记》等书。一九九六年九月辞世,享年七十三岁。

 

7.明天,我要和昨天的你约会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二月十四日

内容简介:

“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痛苦。”
  ……我知道你的未来。
  “但我必须努力。”
  ……我看到了很努力的你。
  “……我跟你说,我很喜欢你,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很美好、很重要……所以才能够这么努力……我接下来的日子愿意撑下去,即使再痛苦,也愿意撑下去……是因为我想要见到现在的你。”
  就读美术大学的南山高寿,某日在电车上遇到福寿爱美,高寿对爱美一见钟情,
  忍不住鼓起勇气向爱美搭讪,在高寿提出希望再与爱美见面的请求时,爱美竟不自觉流下眼泪……之后高寿顺利与爱美成为恋人。爱美很贴心,也怕孤单,在一起的每一天,约会的每个场景,点点滴滴堆满了两人甜蜜的回忆,直到有天,
  高寿发现了爱美一直以来不可告人的祕密——
  “如果我说我知道你的未来,你会怎么样?”

  因为奇迹般的命运而相遇的年轻男女
  一部甜蜜却又催泪的纯爱小说
  一旦得知了她的秘密,必定会想从头再看一遍!

 

佳句摘抄:

 

作者简介:

       七月隆文,出生于大阪府。以《Astral》踏入文坛,擅长叙情的故事和喜剧。

 著有《蛋糕王子的名推理》、轻小说《我被绑架到贵族女校当庶民样本
》、轻小说《
LOVE YOU 我的勇者公主》

 

8.谁找到的就是谁的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二月六日

内容简介:

合上书,莫里斯怒火中烧。他最喜欢的吉米·高德系列小说的结局,主角吉米竟然甘心放弃他的冒险生活,成为一个平凡家庭里的父亲。莫里斯认为自己遭到背叛,咽不下这口气的他,决定去找作者约翰·罗森斯坦理论。
  莫里斯闯入罗森斯坦家,疯狂书迷和作家在对文学的看法上起了争执,气不过的莫里斯一枪打穿了罗森斯坦的脑袋,拿走他所有的钱财,以及最重要的——保险箱里一百多本尚未出版的吉米·高德小说手稿笔记本。莫里斯把赃物藏了起来,但还没来得及读完手稿,就因为另一起罪案锒铛入狱。
  二十多年后,男孩彼得从大树底下挖出了一个破旧的大皮箱。自从父亲在“梅赛德斯先生案件”伤了双腿后,全家人的生活就陷入困境,如今皮箱里多得吓人的钞票彷彿及时雨,而笔记本上的小说手稿更让彼得成了罗森斯坦的忠实读者。
  但不久之后,莫里斯出狱了。他很快就会发现赔上一生换来的那只皮箱消失无踪。谁找到就是谁的,更具威胁性和报复心的莫里斯现在要去找回他的吉米‧高德,而且不介意再多几个书下亡魂……

 

作者简介:

       斯蒂芬·金,本公众号曾有介绍。

 

编者的话:替金爷选照片的时候,不禁为金爷的上照感叹,金爷的每一张照片形态各异,都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比大多数作家单一的形态表情厉害多了。

 

9. 阿吽

出版社:麦田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二月四日

内容简介:

“阿”是张嘴时发出的第一个音,“吽”是阖上嘴时最后的音,
  对坐在神社鸟居前、分别张阖着嘴的狛犬石像,名字就是“阿”跟“吽”。
  “阿吽”意味着呼吸一致、如神兽狛犬般友好的情谊。
  门仓修造长相俊美,走在街上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回头看他;水田仙吉则恰好相反,是个平凡无奇的中年男子。如果门仓是花,仙吉就是叶。
  天差地别的两人,感情如神社前的石雕神兽狛犬“阿”和“吽”般亲密。当仙吉一家搬回久违的东京时,门仓义不容辞地帮忙张罗新居,甚至亲手烧洗澡水迎接,只为了一睹仙吉惊讶的表情。
  暗地里,门仓却对仙吉的妻子多美默默抱有情愫,多美也对英俊的门仓动了情。一次三人共处之际,多美雪白的脚情不自禁朝门仓靠近,快要碰到之前,却又缩了回去……
  门仓的情妇突然宣告怀有身孕,平稳的生活表象瓦解了。膝下无子的门仓非常高兴,妻子君子却因此大受打击,计划吞药自杀,仙吉正好撞见了这一幕……
  是男人间义气相挺的热烈友情重要?还是对朋友之妻难以压抑的爱恋更值得珍惜?一段战前光阴、两个情感紧密的家庭、四种各怀想望的幽微心思,所有明知绝对无法付诸言语的祕密,在中日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夕,一一地揭露而出……

作者简介:

向田邦子,一九二九年生于东京市。童年时期随着父亲的职务异动,搬迁各地留学。实践女子专科学校毕业,曾任职电影杂志编辑等工作,之后成为广播、电视剧作家,代表作有《寺内贯太郎一家》、《森繁的高级主管课本》等。因为乳癌病发,开始写作随笔散文。作家山本夏彦激赏地表示:“向田邦子猛然乍现,便成了名人。”昭和五十五年(一九八零年),向田邦子以《花的名字》、《水獭》、《狗屋》获直木奖,值得一提的是,以正在小说杂志上刊载的短篇小说获得提名,实属日本文坛难得一见的特例。昭和五十六年(一九八一年)八月,向田邦子在台湾旅游途中因空难猝逝。着有《女人的食指》、《父亲的道歉信》、《回忆.扑克牌》、《女儿的道歉信》、《午夜的玫瑰》等书。

向田邦子是日本的重要作家,逝世后大学为她设立研究所、电视台每年为她推出年度大戏、出版社为她设立电视剧本奖。她知性的笔调中带着锐利的感性,以温柔婉约而意味深长的词汇,描写在经济急速成长之下对于旧时代的感怀。

 

10.王与马戏团

出版社:尖端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零一七年三月七日

内容简介:

二零零一年,刚辞去报社工作的太刀洗万智接受熟识的杂志编辑委托,准备编写海外旅行特集。她为了进行事前采访而远赴尼泊尔,请了在当地认识的男孩担任导游,正准备享受平静的时光,却遇到了王宫凶杀事件──包括国王在内的众多王室成员遭到杀害。身为新闻工作者的太刀洗立刻开始进行采访。但彷彿在嘲弄她一般,预定接受访问的军官居然也成为一具尸体……“这个男人是不是因为我而被杀?或者……”在疑问与苦恼当中,太刀洗得到什么样的冷酷真相?
  本书巧妙结合二零零一年实际发生在尼泊尔的王储谋杀事件,格局宏大,堪称米泽推理小说的杰作里程碑!

本书击败东野圭吾、凑佳苗、东山彰良,荣获二零一五年日本三大推理年度排行榜第一名!


作者简介:

       米泽穗信,一九七八年出生于岐阜。二零零一年以《冰菓》获得第五回角川学园小说大赏奖励赏(青少年推理&恐怖小说部门)而出道。他兼具青春小说魅力与解谜趣味的作风受到瞩目,在发表《春季限定草莓塔事件》等作品之后奠定人气作家的地位。二零一一年以《折断的龙骨》获得第六十四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二零一四年以《满愿》获得第二十七回山本周五郎赏。隔年又以《王与马戏团》连续获得三项年底推理小说排行榜第一名,同时入选本屋大赏TOP10,创下相当惊人的成绩。

 

编者的话:若干年前,豆瓣推理小组有个置顶帖专门介绍台湾每季度的推理和文学新书,这个帖子对我帮助很大,许多好书都是通过这个帖子知道然后购买的。后来这个系列因作者的工作原因停止了。本公众号从今年起想试着做这个系列,但限于资讯不足等原因,一开始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有些简陋和不过瘾,希望大家能够谅解,并多多提出建议,把这个系列越做越好。从下一季起,我准备把每季新书按欧美和日本分别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