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行锦囊 | 李轶男:用写作凿出“小我”与“大我”的个性化通路

李轶男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2-07-15


同行锦囊”专


编 者 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

李轶男:用写作凿出“小我”与

“大我”的个性化通路











李轶男老师

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



大家好,我是写作中心的李轶男,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写作与沟通”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我的课程主题之一是“九十年代”。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问大家:“你所了解的,你感兴趣的,关于九十年代的人、事、物有哪些?”在中心同事们扮演学生进行试讲时,老师们揣测同学们的心态,在这个环节给出的答案都是微观的,如四大天王、日本动漫、电视剧等等;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同学们最常给出的回答却是“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港澳回归”等等。乍看之下,在第一节课,同学们就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课程思政”的目标,他们都关心家国大事,也都明白九十年代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性。


但是,当我回头去看他们在朋友圈分享的生活——他们关心二次元,关心清华的学习压力,分享各种玩乐打卡,又会觉得老师们所揣测的答案是应该出现的。而现在同学们给出的答案似乎向我展示了这样一个现状:他们同时拥有一个“小我”的精神世界和一个“大我”的精神世界,但这两部分在他们的思想中是分割开的,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就表征为他们在谈论这两方面事物的时候,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套语言系统。就此,在写作课中,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从“写作”这个实践入手,帮助学生找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连通“小我”与“大我”精神世界的路。到学期结束,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给自己一个交代:从兴趣出发,从家庭出发,从学科出发,从生活出发,此时此刻的我究竟与九十年代那些大情小事有什么内在的、深刻的关联。只有我们真正在写作实践中连通了自己与历史,我想,我们才能够真正进一步理解自己,理解九十年代那些“大事件”的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