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孩政策放开:对不起,我不能生二胎

灵魂故事 2022-07-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闲时花开 Author 刘娜

作者 | 刘娜

来源 | 闲时花开(ID:xsha369)

作者语:

不是生不生,而是能不能,敢不敢,愿不愿的问题。

我生孩子时,已经29岁了,是一个女人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的阶段。
之所以生的有点晚,不怪政府,只怪我自己。
我出身农村,家境贫寒,人又孤傲,大学毕业后,到一个陌生地方上班,连个男朋友都没有。
强烈自尊感和好胜心,让热爱文艺鸡汤的我,无比坚定地相信:
一个女孩子,一定要先谋生,再谋爱。
穷孩子“总想证明自己”的自卑,和“一个阶段只能埋头做好一件事”的局限,让我对工作投入了极大热忱后,已无暇顾及男欢女爱——
真相是,那时候的我像个毛头小子,也没有人来爱。
当时,我在报社24小时热线新闻部上班,经常吃住在办公室里,和一帮大老爷们一起,采访突发事件,对话犯罪分子,曝光不正之风,亲历抓捕现场。
我最辉煌的记者生涯,基本就永驻在刚上班那几年,有热情,有目标,有干劲,有梦想。
用作品在报社站稳脚跟后,我在四处辗转租房,日日吃方便面喝果啤的孤独里,开始琢磨人生的大事:
必须逮住一个男人结婚,给我做饭,顾我周全。
这个想法,在某个深夜,我在出租屋里,孤身一人和盗窃蟊贼过招后,愈发强烈。
那时,我已二十五六岁。
通过相亲,认识了老陈,稀里糊涂地牵起了他的手,成了他的女人。
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结婚第二年,我怀了第一个孩子。

那时,我尚懵懂,以为自己体壮如牛,力大无比。
天天坐着班车、摩托车和手扶拖拉机,下乡奔波采访,为百姓伸张正义。
结果,在一次采访归来后,怀孕3个多月的我,流产了。
我哭着从手术台上下来,第一次清晰地知道,我是个弱女子,不是钢铁侠。
就算我小时候吃过很多苦,不代表我要人为地伤害自己。
但,成长的代价在于,人总是跌落在同一条河里。
比如,知道健康重要,但就是忘记善待自己。
一年多后,我再次怀孕,保胎10个月,终于迎来了孩子的平安出生。
孩子出生后,各项开支骤增。
生活和养育上,我和老陈都不是特别讲究的人,也极少在物质方面和人攀比,养孩子上基本都是随大流。
即便如此,我还常常感到经济捉襟见肘:
当时,我和老陈的工资,加起来差不多大几千块,但总是还没有到发工资的日子,钱已经不够花了。
我的原生家庭,就我一个人读书出来。
那时,父母和兄妹都还在乡下,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需要花钱的事情,我必须还要留一点钱,以备他们应急。
所以,结婚生娃后的头几年,我最大的感受,依然是:
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挣的钱太少了。
结婚生子后,我和公婆同住。
公婆都是极好的老人,但孩子出生后,隔代教养的问题,让我和他们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小矛盾。
那时,我还没有学心理学。
但在内心强烈冲突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你很难改变一个人,更不要说上代人。但凡是沟通无法解决的,就必须交给距离和时间
我有了必须买房单住的念头。
这就意味着,我必须省钱供房。
怎么省钱?
还是挣钱。
对于一个穷人来说,挣钱唯一的途经,就是好好工作。

好在那两年,纸媒还行,工资奖金能全发,写得好写得多,还有奖金。
我就拼命采访写稿,上了白天上夜班,常常深夜值班归来,第二天一早又出去采访了。
因为我干活实在,写稿也不差,领导乐意把难啃的硬骨头交给我,我和单位的一帮老黄牛,常常以报社为家。
但我要全心投入工作,就没法安心陪伴孩子。
我不能分身,也做不到家庭和工作兼顾。
所以,我家孩子6岁前,我真正陪他的时间并不多。
孩子小时候,又特别黏妈妈。
你陪他越少,他越黏你。
印象极深的,有一次,见我着急出门采访,婆婆就把孩子抱到小房间里。
孩子是能通过情绪和磁场的变化,感受到大人的慌张和欺骗的。
所以,孩子不停张望,透过门缝看见我要出门的身影,急急忙忙跑出来追我,一头撞到墙上,撞个大包,号啕大哭。
我一狠心,还是走了。
后来,孩子渐长,行为习惯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为了看清这些问题,开始学习心理学,才知道自己当年错过了什么:
孩子的诸多问题,在6岁之前,大都能找到根源。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我虽然没有一直缺席,但至少陪伴和引导是不够的。
我没脸指责孩子的问题,我应该反思的是自己。

孩子正式上学之前,是我最忙乱的几年。
经常熬夜,经常出差,经常在单位加班。
但,投入的工作和拼命的努力,也让我收获良多:
孩子上小学前,我和老陈终于买了学区房,但也花光了我们俩结婚10年的积蓄。
日复一日的笔耕不辍,让我的两个专栏深受读者喜爱,很多读者跑到报社来见我,顺便给我送来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自己做的馒头和蛋糕:
读者表达喜欢的方式,总是这么实惠温暖。
生活安稳下来,我也评上了职称,家里的老人又念叨二胎,人到中年的我和老陈,也动了再生一个宝宝的念头。
孩子还没有怀上,两个意外突然到来:
第一,网络繁盛,自媒活跃,纸媒开始没落。
报纸发行量急剧下滑,街头报刊亭逐渐消失,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闻曝出“XX晚报倒闭”“XX晨报停刊”“有着60年历史的XX杂志不再出纸质版……”
我一边心惊胆战地承受着这些“纸媒已死”的负面新闻,一边查着工资卡上越来越少的收入。
忍不住质问自己:“相比生二胎,你最该思考的,或许是到底该何去何从?”
还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第二个意外,就再次降临:
我因为无法承受的痛经,到医院检查身体,被确诊患上了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极其难缠的妇科疾病。
除了经期痛得要死,大量出血,还带来了腰疼、不孕、贫血、浑身无力等一系列并发症。
患病后,我复盘自己为何会患上这种疾病。
我觉得这和我自己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别看我写的文章,看起来通情达理,温暖可亲,其实现实中,我是一个多少有点偏执的人。
这大概也是很多苦出身的人,都有的通病——
因为没有安全感,总是活在证明自己的完美执念里,以至于最后弄丢了自己。
工作中,我对自己是极其苛刻的。
我写稿子时,可以长达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和任何人说话,就连上厕所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一口气写完、写尽、写美,才会停下笔来。
有好几次,我月经期写稿,过于投入,经血顺腿而下,染红了衣服,却浑然不知。
这种过于专注的态度,给我带来了愉悦的心流,也让我的身体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
尤其是腰部以下,时常疼痛,肢体僵硬,循环极差。
但是,一个出身不硬,没有靠山,要靠工资吃饭的已婚女人,如果在工作上不死磕到底,又怎么行走于世,撑得起家,养得起娃,获得那一丁点聊以自慰的安全感?
活着太难。
有梦想地活着,更难。
女人有梦想地活着,难上加难。

就这样,我被身体病患和行业没落,携手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到底是继续坚守,在纸媒做下去,还是出走逃离,修复身体,自己做点什么?
那几年,自媒已经崛起,我在工作的同时,已经开始学心理学,写公众号,赚钱不多,但也有了一点收入。
我算了一笔账后,决定当逃兵。
2019年5月,38岁的我,选择了辞职。
我专心做起自媒,放弃了编制,逃离了体制,迎来自负盈亏的后半生。
但,真的辞职后,我悲哀地发现:
所谓人生,不过是从一个坑,掉进另一个坑。
在体制内时,觉得自己犹如困兽,辛苦且不自由,苦涩又拧巴。
真的逃离后,才知道自己做事,付出更多,操心更大,责任更重。
如今,我辞职两年整,也迈入了40岁。
实话实说,辞职后,收入比原来好一些,但压力比原来更大。
我出于个人成长和孩子教育的考虑,准备在毕业18年、结婚14年、生子12年后,杀回一线城市。
这是一个不易的决定。
但这也是一个出身底层,奋斗多年的女人,改造自我的必然选择。
至于生二胎,对于我来说,只能是遗憾了:
身体不允许,病患和忙碌,也让我丧失了再生一个孩子的热望。
这是我自己的宿命,我必须接受。
我们家的孩子,马上12周岁。
他虽然调皮,但算得上勤奋努力又有主见的孩子。
在教育内卷如此严重的当下,眼睛早早近视的他,在校内繁重学业和校外各种补习班中,不停穿梭。
受着他们这代人的罪,花着我们这代人的钱,过着远远没有我们小时候快乐的人生。
我如今最大的心愿,已经不是生二胎,而是尽力陪他健康长大。
我身边的朋友,大都和我一样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
出身底层,一路奋斗,结婚生子,陷入车贷房贷中。
人到中年,身患疾病,面临父母衰老,孩子叛逆,教育内卷。
更有甚者,突然失业下岗,或丧偶离婚。
我还会写字,碰上自媒崛起的时代,多少赚一点钱,撑起一个家的运转。
而她们中,有的人,失业下岗,又遭遇婚变后,只能成为辛苦卑微的打工人,受尽白眼冷眼,还要忍气吞声,才能供房贷车贷,养孩子老人,过招病患伤痛。
所以,5月31日,国家放开三胎的消息传出后,我和她们凑到一起,聊得热火朝天,也达成了如下共识:
●三孩政策,不是放不放开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生的问题,能不能生的问题,敢不敢生的问题。
就算放开了四胎五胎,没钱没房也没法生,身体不行也不能生,压力山大也不敢生。
生容易,养难。
●相比再生,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已经生出来的,养好。
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已经出生的孩子身上,陪他们长大,养他们成人,护他们健康,是比生三胎,更重要的事情。
相比未知的,最重要的,是做好当下的。
何况,一起又一起的少年跳楼案,和一桩又一桩的报复社会案,让老父老母在恐慌中,只想到给孩子更多安全感。
●比生育欲更亟待提高的,是生存欲。
如果我们买得起房子,能给娃一个舒适的环境;
如果我们不因为生孩子,在职场上遭遇歧视,或受到不公平待遇;
如果我们可以不考虑孩子上学,和我们上班的冲突,不会陷入家庭和事业兼顾的两难;
如果我们没有教育焦虑,不用考虑孩子的培训班、课外班和教育内卷;
如果我们不会因为多养一个孩子,而必须降低原有生活质量……
那么,为什么不生?!
现如今,当活着就成了难题时,造人就没了欲望。
毕竟,要提高生育欲,先激发生存欲。
●相比造孩子,这代女人更想造自己。
生不生,生几个,这事儿不是标配。
国家鼓励生三胎,不是强制生三胎。
有条件生,也愿意生的人,值得尊重。
没有条件生,也不愿生的人,也不犯法。
子宫长在女人自己身上,没有必要跟风。
我们这代女性,已经不愿再忍辱负重,祭奠自己,奉献子宫。
相比不停造人,我们更热衷的事情,是不断改造自己。
毕竟,生而为人,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成为谁的妻子或母亲,而是为了成为真实饱满的自己。

-END-

关注灵魂故事,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