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 薇 赵晴晴 | 文献计量视角下中外职业教育评价比较研究

奋进的 大学教育科学 2024-02-0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更方便哦!




文献计量视角下中外职业教育评价比较研究
全 薇  赵晴晴
作者简介:全薇(1989-),女,湖南怀化人,管理学博士,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基地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赵晴晴: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长沙,410082。(原文载于《大学教育科学》2022年第2期 P91-100)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研究主题分布、期刊分布、作者网络等视角对国内外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侧重宏观层面的政策分析,研究主题覆盖职业教育评价中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社会评价等,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质量、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学业评价等;国外的研究主题较为微观,侧重于学科评价、职业培训评价、职业教育评价方法、职业疗法评价、职业医学评价、健康促进评价、健康教育评价等。从作者合作网络密度来看,国内的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缺少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人员合作参与,专门刊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论文的高质量期刊较少。对此,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完善需要兼顾宏观层面顶层设计与微观层面的协同,促进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特别是须从规范性建设、构建国家级评价结果共享平台、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声誉等角度出发,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治理体系与评价制度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文献计量;Ucinet


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成为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围绕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要求。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督导评估,要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是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格局,我国需要建立健全院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育人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从文献计量视角对职业教育评价发展态势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相关

研究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当前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发之后,围绕方案的解释与阐述的研究成果丰富,特别是围绕职业院校评价的办学效果、教学成果、教学质量等内容。

(一)推进职业院校的分类评价

教育的功能决定了教育的分类评价要求。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主要由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培养层次来分,又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是指在初中阶段展开的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初中毕业之后进入高职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指高中毕业之后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习阶段。实现中、高职贯通教育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式之一,三者在承担的教育功能上也有区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区域发展,应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实用的新型职业农民;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特别是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因此,不同的学习方式、教育层次、培养目标、服务对象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评价需要分类进行,通过分类评价的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二)围绕“1+X”证书的评价模式创新研究

“1+X”证书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等级证书模式。这一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改革、职业等级评价多元化与创新,都要从制度层面构建X证书的认证标准体系;国家“学分银行”的建设能促进“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学分的追溯、细化、认证、转换等灵活多变的形式,都有助于形成职业教育技能等级多元认证的新模式。

近年来,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之后,围绕方案提出的具体要求,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例如,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招生模式改革、“1+X”证书的作用、产教融合建设、教育评估机构的建设等。

(三)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评价研究

有关职业教育竞争力的评价也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主要有职业教育评价理论、评价方法的探讨。例如,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职业教育竞争力的构成、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评价等。早期的一些有关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价理论的研究认为,职业教育的研究要充分重视人的中介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应从消除职业教育偏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提升教师队伍软实力等几个方面入手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有学者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竞争力提升的着力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入学率低、区域分布不均衡以及职业观念薄弱等问题,有学者认为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应从端正职业教育的观念态度和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展开。

关于职业教育评估价值取向与竞争力评价研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评估价值取向大概可以表达为:引导增强质量意识和规范办学标准,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教育特色,评估重心因势而变,评估理念与时俱进。基于此,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是要凸显职业教育的竞争力,特别是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有学者提出,以专业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三个部分组成的“三元驱动模式”,驱动职业教育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经费是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一项基于统计数据的研究,对“十一五”期间省域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竞争力进行统计、排名和分级,并对相关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竞争力的省域差距在逐渐缩小;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程度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以及它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是评估中的重点指标。

关于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目标是要从优化专业结构、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行业特色型校园文化等三个方面提升职业教育的专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整合竞争力。在具体实践中,通过构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办学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作出综合判断。基于此,职业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有学者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贡献两个维度构建了职业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也有学者采用分类评价的方法,按8大类别对中国职业教育进行了评价与排名,发现地区人口和经济差异影响着高职高专的质量;还有学者通过对影响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构建了规模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发展竞争力组成的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钻石模型”。

综上,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有关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少有实际的评价实践研究,也有学者对职业教育的办学与竞争力进行评价。从评价的对象来看,侧重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而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价研究成果较少。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对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出发,内容较为细化,但缺少从制度设计角度的综合性研究,对国外研究的参考和分析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有关职业教育评价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国内外的对比探究目前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内容、视角与特点,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评价制度建设提供参考;此外,笔者结合文献计量的结果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性文本,提出了构建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思路。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了对比分析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进展,梳理目前职业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成果,本研究从国内外对比的视角,主要采用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职业教育评价的论文,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对职业教育评价的主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构建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主题检索,笔者从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职业教育评价主题的相关论文共2353篇,发文时间主要集中在2010~2021年,其中2016年发文量最高,为208篇,说明我国近年来围绕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评价改革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主题检索,笔者将有关”Vocational Education”“Career Education”“Occupational Education”评价(Evaluation/Assessment)相关的论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虽然这三个单词在表达“职业教育”这一主题时涵盖的范围有区别,但是为了提高检全率,将三个单词一并进行检索,共得到与职业教育评价相关主题的论文6636篇。可以看出,关于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论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发文量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了653篇,从发文量来看,与国内的发文量相似,数量的增长也是逐年增加,说明对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活跃度越来越高。

本论文采用Ucinet软件,从科研论文研究的作者、机构以及主题三个角度剖析国内外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文本分析,深入分析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举措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社会网络分析中,网络的节点大小是由发文量的多少决定的,发文量越高,在图中的显示度就越高。


三、数据分析


科研合作不仅是科研生产的客观需求,也是知识交流与融合的必然发展,科研合作的活跃程度主要通过科研合作网络来体现。通过对职业教育评价领域科研合作网络的分析能为我们了解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态势提供参考。

(一)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CNKI数据的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合作没有形成复杂的网络。从图1中可以看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和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以及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中德职业教育研究所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合作网络。除此以外,还有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两个机构间的合作网络。对图1中的机构分析可以发现,职业技术学院也是重要的研究力量,但是职业院校间主要是两个机构之间(双边)的合作,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间的合作力量不强。因此,加强职业院校间,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间,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与企业间的多方合作,是未来提升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作者合作网络能反映出科研合作的态势,从一定程度体现科研生产的模式。合作规模与科研生产力、学术影响力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比国内外作者合作网络可以发现,国外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多个较为紧密的多作者合作网络,而国内的作者合作网络较少,网络中的节点也较少。国内研究主要以单独作者、2~3位作者合作为主,没有形成多个稳定的多作者合作网络群;国外的研究中出现了多个合作网络群,其中有2个显著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作者(昆士南大学的Bennett Sally和莫纳什大学的Brown Ted)。从这一点说明,国内外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力量在合作研究中存在明显差异,国内作者主要以独著、少量作者合作为主,国外作者则倾向于多作者的合作网络。合作研究是科研产出的主要方式,也有利于提高科研质量与影响力,我国在大力进行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研究中也需要加大合作研究。合作研究不仅是同一机构中的合作,还要鼓励高校、职业教育管理单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企业间的合作研究。这样,既能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出发,借鉴高等院校对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成果,又能结合职业院校、企业的实践经验与实际需求,为职业教育的评价制度改革提供新思考、新方法与新成果。

(三)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能反映出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研究主题,通过此分析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通过对国外内研究主题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见图2、图3,关键词中心度见表1和表2),可以发现国内外在职业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主题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国内的研究形成了2个显著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第一个是以“职业教育”为中心,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1+X”证书制度、学业评价、多元评价、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关;第二个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中心,与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社会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绩效评价等相关;国内研究还有3个小型网络,分别是以“高职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为中心,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估、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师资建设、质量评价等是目前关注的重点之一;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工学结合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也是研究的另一重点;高职学生评价、中等职业教育评价、教师评价、评价实施等也构成了重点之一;同时,学历证书、培训评价、技能等级、职业教育改革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网络,说明围绕这几个主题的职业教育评价问题是国内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结合图3与表2发现,国外的职业教育评价研究形成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研究网络。这一主要研究网络是围绕职业教育评估、学科(数学、科学、工程学、医学、公共健康等)评估、职业培训评估展开,以及职业教育评价方法研究等;在图3和表2中还能发现国外的研究主题中还涉及到职业疗法评估、职业医学、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等,职业发展与导师制、领导力,还有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研究。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国外有关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内容不仅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甚至细化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学科层面,与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是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中的重点。国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我国有一定区别,例如美国职业教育的课程分为学术课程(Academic Courses)和职业课程(Vocational Courses),学术课程主要学习数学与科学、人文与通讯、社会科学、艺术设计与教育,职业课程主要学习农学、商务与办公、健康、家政学、技能教育、贸易和工业等。从图3显示的结果看,与健康相关的职业教育评价是国外学者关注较多的重点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综合对比图2和图3,表1和表2的内容,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主题区别显著。国内对于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更宏观,主要关注的是评价制度、院校、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的评价改革问题,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评价制度层面,这与国家近年来的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布局具有一定的联系。而国外对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则主要是从微观层面展开的,关注的主题更广泛,涉及到职业教育的各个层面,侧重于健康相关的主题。这似乎与国外职业教育制度一直沿袭的“关注特殊人群”有一定的关系。例如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在美国职业教育制度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的《卡尔柏金斯法案》,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点资助转业妇女、单身家长、其他特殊人群等,开启了美国全民职业教育的时代。经过不断的修改与实践,美国颁布《加强21世纪职业和技术教育法案》[The Strengthening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Perkins V) Act],并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对特别资助对象的“特殊人群”(Special Populations)进行了修改,包括无家可归者、寄养青年、脱离寄养系统的老年人以及父母在武装部队服役的青年。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对比分析发现,关于职业教育评价研究,国内外的文献数量在近几年都有了一定增长,但研究内容稍有不同,在合作研究方面也有较大差异。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的学术网络单一,没有形成复杂的合作团队;二是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宏观阐述,侧重于制度的建设问题;三是国内外的研究团队合作模式、研究主题内容均存在显著差距,我国在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中没有形成稳定的多作者合作网络群,研究主题较为宏观。针对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研究结论的综合分析,结合有关职业教育评价的宏观政策文本,笔者从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的参与力量建设、职业教育评价内容建设以及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强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的机构力量建设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研究职业教育评价较为活跃的机构是普通高校,形成的合作网络较强,有关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论文主要是由高校从事教育学的专业研究人员撰写的,来自职业教育一线的专业人员发表论文较少。通过检索发现,在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职业教育”相关研究共346983篇,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中,只有一所职业院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这也说明不仅“职业教育评价”研究,“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人员也主要是来自其它高校的教育学研究者,而不是来自职业院校的一线工作实践者。这与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人员的研究水平、研究兴趣有一定关系,但也反映出当前的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首先,科研人员没有深入一线教学与实践的经验,理论性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距离;其次,研究者缺乏与职业院校的联系与沟通,研究成果难以应用到职业院校的改革与管理中。

(二)提升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期刊水平

数据结果还反映出职业教育研究没有重要核心期刊。目前,没有职业教育领域期刊进入CSSCI数据库行列,虽然不能用期刊的影响因子来判断论文质量,但CSSCI数据库行列期刊都是经过同行严格评议审核的,能从一定程度反映论文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论文的质量反映出期刊的质量。虽然有一些教育学领域优秀的期刊开设了职业教育研究的栏目,但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体量和重要性需要高水平的期刊来发表来自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研究论文,真正为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与评价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平台。

(三)丰富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的内容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和制度建设的探索阶段,缺乏实证研究对理论进行验证,这也说明我国的职业教育评价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制度建设还不成熟。笔者认为,这与职业教育的研究力量主要是普通高校的科研人员有一定的关系。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建设需要真正从事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管理人员、校企合作的企业人员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在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同时,建立起合适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才能有效开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实际指导。

(四)完善职业教育评价的制度建设

构建职业教育评价制度,需要明确职业院校评价的目标、原则、主体与客体。可结合本论文的结果分析,以及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等部委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2020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等内容,从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的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评价方案,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具体思路图见图4。

一是要建立分期评价目标。职业教育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快校企之间的合作。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评价的目的应做出调整,建立职业教育初期、中期和长期评价目标体系。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制度建设的落实阶段,评价的主要目的应以职业院校对改革措施的落实上,要从评价的结果来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要建立动态评价原则与方法。职业教育评价应符合动态发展的原则,评价的目标是发展性的、阶段性的。评价方法应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结合数量指标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进行定性描述,例如在对学生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方面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就业率,还要结合学生、企业对职业院校的描述性评价。同时,职业教育评价也要实行分类评价,针对不同的职业教育阶段、职业教育的类型、评价的对象等实行分类评价,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也不一样。职业教育具有特殊性,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相对健全,相应的方法可以借鉴到职业教育的评价中。

三是要明确评价主体与客体。也就是要明确由谁来对职业教育进行评价,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对象是职业院校、教师还是学生,再以此来采用不用的评价方法。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评价可以是由专门从事教育管理的行政部门开展,或者委托高校的教育评价机构,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等进行评价,可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选择评价的机构。在评价中还可以将企业纳入到评价活动中,从企业对于职业技能需求、未来人才储备的角度出发对评价方案的制定提出建议。

四是要加强职业教育规范性建设的评价。职业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最大的区别是技能等级的认定,而技能等级的考核需要建立一套通用的标准。因此,规范性建设贯穿整个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不论是职业院校、师生、企业等都需要在规范性评价的范围内发展。特别是“1+X证书”的模式,需要把规范性建设纳入重点考察范围,职业技能的国家标准由谁来制定,职业技能由谁来考核评定,证书的效力等能否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这些都是职业教育规范性建设评价中的重点。

五是要构建评价结果发布的国家级平台。职业教育的评价结果应以纠偏目的为导向,而不是发布排行榜单。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将成果应用指导职业教育院校的建设、教育质量的提升。评价结果不仅应该公开发布,还需要建立国家级的评价结果数据平台,让职业院校能及时了解本学校的建设情况,对于特色院校的建设建立案例库,并推广相关方法。

六要通过评价促进职业教育社会声誉的提升。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社会的传统观念不无关系。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规范性认证、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以及宣传引导方面还存在问题。要将社会声誉评价纳入到职业教育的评价制度中来,逐步构建多层次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

总之,职业教育评价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性的活动,是为了明晰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成果与不足。国家治理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大。因此,亟需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引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完善职业教育评价的制度建设需要政府、职业院校、社会力量的多方参与,实现多元建设。特别是在当前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存在偏差的背景下,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提升职业教育的贡献度无疑是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略)



大学教育科学


● 扫码关注我们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点个在看分享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全 薇 赵晴晴 | 文献计量视角下中外职业教育评价比较研究

奋进的 大学教育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