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镇做题家”:做个小镇做题家不丢人,嘲讽别人的努力才丢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小镇做题家”是用来自嘲的,而不是用来讽刺别人的。“小镇做题家”做的不是题,做的是改变自己人生的努力。每个平凡努力的人都应该被尊重。

  ——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主持人阿喆”


我生在大山,你生在罗马。

你说你一步步走得 “辛苦”,

却不知,

我一笔一划都在抗衡自己的苦难。


站在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大城市,

我不感谢那堆积如山的题海,

只感谢那个淌过题海的自己。


▲有人嘲笑“小镇做题家”无能,可过去三十年,我们的国家,不正是靠着这些“小镇做题家”才变得越来越好吗?

                                  ——@抖音  蔡紫曰


我吃我的咸菜窝头,你吃你的满汉全席。

我也不羡慕你,我就想吃我的咸菜窝头。

可你把满汉全席端在我面前吃,

还抢我的米饭咸菜打水漂,

还让我鼓掌夸你水漂打得好……


我还不能抱怨,

抱怨我就是指责型人格的小镇做题家。


▲我连小镇做题家都不配,我顶多算乡村习题集。


▲从小镇青年到小镇做题家,从浪漫情怀到现实主义的转变。


▲“小镇做题家”们太厉害了,能做出来的都是各行各业的大神,我顶多只能算是“乡村错题集”……


▲70年前这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七十年后叫做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也是为了梦想而努力!也是为了中华振兴,用着最差的教育资源实现价值,有错?


无论是“打工人”还是“小镇做题家”,每个梦想都应善待




       “小镇做题家”上热搜,众多网友发声正名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近日,“小镇做题家”再度成为网络热词,意思指那些为了考取大学、求学路上钻研做题的学子,而“小镇”则成为了普通家庭的代名词。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来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些嘲讽“小镇做题家”的声音,而更多的网友则是大胆呼吁,无论是“打工人”还是“小镇做题家”,每个梦想都应善待。还有的网友则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在微博、抖音等平台讲述自己的“小镇做题家”之路,“寒门贵子不该被嘲讽为小镇做题家”7月13日一度跻身抖音热搜榜前列。

例如,时代楷模、“大山女孩的校长妈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12日在接受云南媒体采访时就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对此,网友评论称,努力永远不该被嘲讽!

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主持人阿喆”点评:“小镇做题家”出自豆瓣小组,这个称呼指代小城市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本是网友们的自嘲,未曾想成了舆论下场嘲讽的新名头。一句话就给小镇做题家定了性“没有能力空会做题的书呆子”,既贬低了出身,又贬低了努力,这才是大家愤怒的地方。“小镇做题家”是用来自嘲的,而不是用来讽刺别人的。“小镇做题家”做的不是题,做的是改变自己人生的努力。每个平凡努力的人都应该被尊重。

拥有140万粉丝的抖音账号“糖妈糖包在美国”自陈“我就是小镇做题家”,该网友表示,“我觉得我说平常家庭的孩子,你如果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走,那就是做题考试嘛。不光是我,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小镇做题家、乡村做题家,那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途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肯定小镇做题家的这个社会流动的途径。

拥有60多万粉丝的抖音账号“蔡紫曰”引用了触动自己的一段网文:我生在大山,你生在罗马。你说你一步步走得 “辛苦”,却不知,我一笔一划都在抗衡自己的苦难。站在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大城市,我不感谢那堆积如山的题海,只感谢那个淌过题海的自己。这些来自大山的孩子们,无数次在寒风中翻动书页,在闷热的教室里忍受孤独,用长满冻疮的手书写自己的未来。他们咬牙走了很久,终于以为和你们站在了同一个高度。却不曾想到,有人嘲讽他们不擅交际,有人奚落他们出生底层只会做题。可是,如果他们连题都不做,出路就会被彻底堵死。有的人,出生是坐着直升电梯,而有的人,出生只能拽着一个烂绳子死死往上爬。


文章写道:有人嘲笑“小镇做题家”无能,可过去三十年,我们的国家,不正是靠着这些“小镇做题家”才变得越来越好吗?打破国外氢弹垄断,让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存有 30 颗氢弹国家的,是来自河北芦台小镇的于敏教授。出生寒门,著作等身,通过一生的研究,终于在抗肿瘤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来自于浙江永康的颜德岳院士。还有当年感动全国背着疯娘去上学的刘秀祥,他来自农村,出身极苦,可是他考上名校后,毅然决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当一名人民教师,培养更多的孩子走出农门。所以你看,“小镇做题家”身上那些闪着光的炽热,怎可磨灭?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六科主治医师李鹤也在个人抖音号上点评:当别人自谦为敝人、称自己孩子是犬子、妻子是贱内时,旁人最好称之为尊驾、令郎、贵夫人。我们可以自嘲是“小镇做题家”,但是不允许被别人轻而易举去践踏这份努力和赤诚。


拥有310万粉丝的最强大脑选手“北大花花老师”也坦言“我就是小镇做题家”,她认为,“我觉得只会做题一点都不丢人,以前出身小城市埋头苦读、通过努力考入名校的孩子,我们夸他是‘寒门贵子’,现在被称作‘小镇做题家’……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更好的路。我自己是从河北这样的高考大省一路考到北大,真的每天五点半起床,12点睡觉,睁眼就是做题,用光了无数根笔芯。哪怕除夕晚上,别人都在看春晚,我还在刷卷子,是因为我不敢放松呀……我不明白靠努力改变命运,现在还有错了是吗?小镇做题家不丢人,嘲讽别人的努力才丢人。”

广西新闻网13日也刊文写道:戏称那些改变代际的学子为“小镇做题家”,无非是“不对等打击”的心理慰藉的“粗鄙的快感”,还有那种“自以为优越的感官”心理作祟。此外,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每一个都是奋斗者、进取者、实干者,不容许存在旁观者、懈怠者、等靠者,一起奋斗才是前景。

最近因为收到上海交大研究生录取通知而爆火的外卖骑手高帅旗,在接受采访时也笑着回应:“我挺喜欢小镇做题家的,会考试也是一种本事。但我会考试的本事,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好。不过,咱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去丰富自己的学识,读书是最直接的办法。

【评论推荐】

  “小镇做题家”缘何引发热议 

(光明日报)

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有点火。这个词指的是一群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寒学子,依靠题海战术与学业高压考进一流高校,但在大学期间乃至毕业后就变得泯然众人,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风险。

这个词主要来源于网络,是对那些毕业于“985”“211”大学,却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子的描述。希望通过讨论如何“脱困”,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救”。该话题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这个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农村地区大多数学子的高中生涯都是在做题与高压学习中度过的,城市学子则相对接触了更多其他教育资源、培养了更多兴趣爱好。这种教育差异,在目前社会中是很普遍的,而造成这种资源差异的原因之一,正是城乡二元结构。从这个角度上说,通过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人才选拔通道,打破限制阶层流动的桎梏当然很重要,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话题,很容易让人想到最近流传颇广的另外一篇文章——《看不见的二本学校学生》。作者是南方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教师,入职14年,教过4000多名学生。他认为,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了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作者以班主任的身份,观察了06级某班学生的命运,目睹了这个班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从学生时代到完全步入社会的状况。她得出的结论是:“整体上,对80后一代孩子而言,在房价平稳低廉、经济上行的阶段,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和尝试,大都能拥有一份让人踏实的工作,并在工作的庇佑下,得以成家立业,实现读书改变命运的古老承诺。”这个结论令人信服。

与那些多数毕业于一流高校的“小镇做题家”相比,这些二本学校的年轻人整体所拥有的条件还不如他们,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也能拥有一份踏实的工作,并安稳地成家立业。“擅长做题的孩子”从较低的起点出发进入名校,本身就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是,他们也因此背负了更多的家庭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有更高的期望。这也是他们内心失衡、自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每个人的发展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定,教育是摆脱父辈生活轨道最重要的途径,但并不是所有限定都能被个体所突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事实。另外一个事实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都逃不出“庸常”二字。走出小镇,头顶光环,进入大城市,却遭遇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落差,这是难免的。但不必为此自怨自艾,甚至颓废、悲观。摆正心态,脚踏实地继续努力,朝着目标前行,生活自然不会辜负这份努力。就像“擅长做题的孩子”中的很多人,虽然他们有叹息,但更会反思,并在梳理过往中寻找出路。他们深知,进入大学之后的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作者:李一陵,系媒体评论员)



         尊重每个平凡且努力上进的“小镇做题家”(大众网)


近日,“小镇做题家”一次火爆网络,引发网友的抨击。事情起因是《中国新闻周刊》的主编发表的一篇文章,评论“易烊千玺罗一舟胡先煦等人考编”一事。原文提到:“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依旧考不上那个能为他们带上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简而言之就是,普通人考不上编制,因而将不满转移到入编的明星(如易烊千玺)身上,这是无能狂怒、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小镇做题家”是对无数寒门学子的侮辱,这个词带有明显的立场站位,鲜明的表达了对无数寒门学子的蔑视,将无数寒门学子的努力变成一个不值一提的笑称。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太让人唏嘘了,平凡的大多数人没有背景、没有金钱权势,为了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继续奋斗,封闭自己的社交一心努力上进,最终却成为别人嘲笑的根源,这种对寒门学子的蔑称给社会造成错误的价值观导向,抹杀了众多平凡人的努力和上进。


“小镇做题家”实际上是宣扬读书无用论,“我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罗马,而你却早已锦衣玉食出生在罗马”,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不能成为平凡人放弃努力的借口。世间有千千万万个像张桂梅老师的学生一样,通过每天起早贪黑刷题学习,从大山或是偏远地区考学出来,他们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也认为知识终将改变命运,最终却被嘲笑“只会做题”,仅用“小镇做题家”五个字就否定了张桂梅老师一生的努力,这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起负面影响。


中国的强大正是由于众多“小镇做题家”的努力。出生在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的于敏教授,几乎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权威物理学家,就凭着勤奋努力打破国外氢弹垄断,让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存有30枚氢弹的国家,还有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的“核物理女王”吴健雄,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小村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工程施工专家谭靖夷,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和赵煦,为根瘤菌研究和无人机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他们都曾经是“小镇做题家”,中国以前的发展需要他们,今后国家的发展必将还是要依靠占比大多数的“小镇做题家”们。


事实上,有些人能够站在制高点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有多高、有多努力,而是他的出身和所受教育将他推上高处,才能站在高处带着傲慢去评价别人只会刷题,当他们除去所能依仗的一切,并不见得能够达到这些平凡但坚持不懈奋进的学生们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身处高位更应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倘若做不到,又凭什么站在高处?又凭什么蔑视嘲笑努力奋进的人们?我认为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值得我们学习,每一个平凡且上进的“小镇做题家”都值得我们尊重!

          (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宣传部 边茹)


“小镇做题家”跌入了沉迷学霸人设的陷阱(《中国青年报》)

 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个新词引发青年群体的共鸣,词源来自豆瓣网的一个聚集5万多名成员的小组。该小组在简介中称,组群的主要功能是给“985”“211”大学的“失败学子”来“分享失败故事”,从而达到“自救”的目的。

  所谓“失败学子”,被形象地称为“小镇做题家”,指的是出身村镇的寒门弟子。他们在中学阶段依附于“题海战术”,迫于师长的压力与管教取得优异学习成绩,从而脱离小镇考入一流名校。但在步入大学后,有人感叹错过时代红利,有人学业荒废,哀叹前途迷茫。挣不脱小镇的束缚,进不去城市的围墙,成为他们心态失衡的主要原因。

  在一篇题为《小镇做题家:一个211高校学生的命运陷阱》的自媒体文章中,主人公赵韦正是这样一名典型的小镇青年。进入“考试工厂”式高中的他,从学渣到学霸,生生把自己变成一台“做题机器”,终于“鲤鱼跳龙门”升入“211”高校。此后,他却把穷看成人生的原罪,把格格不入的边缘感,完全归咎原生家庭,甚至陷入抑郁,与父母断绝关系。

  虽然文章表述主观色彩偏重,却也让很多出身小镇的青年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纷纷在文章下留言称,“内容过于真实,引起不适”“看完泪目”“感同身受”……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故事主人公赵韦的结局,显得不太美好。“小镇做题家”的人生高光时刻,真的只停留在高考放榜的那一刻,此后的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滑铁卢吗?

  不容否认,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异真实存在。但是,比起60后、70后的父辈,90后农村学子获得教育和升学的机会已经大为改善。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入大学的入学率都有大幅提升。单纯从掌握书本知识的角度来看,依靠直播网课等方式,城乡教育的差距正逐渐缩小,教育的鸿沟正一点点被填平。

  现阶段而言,部分青年群体之所以集体陷入一种错觉,似乎教育不再是出路,出身决定论、读书无用论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让他们陷入人生的无力感和迷茫失落,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差别,也就是所谓视野和社会资源的区别。

  与“小镇做题家”为生计奔波的父母相比,城市家庭的父母确实有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兼顾孩子兴趣的培养。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主持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为孩子报音乐兴趣班的城市家庭占到18.05%,农村仅6.14%。65.55%的农村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兴趣班或课外辅导班,而非农学生未参加的比例只有34.64%。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还显示,作为重要文化资本测量指标的“与父母一起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农业户中有54.42%的家庭从未做过,而非农户口中的该比例只有26.39%。

  在高考结束升入大学后,这部分教育短板对出身小镇的农村学子而言,就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不足。

  不过,只会怨天尤人、吐槽社会,将人生遭遇的挫折全部归咎于出身,就能改变人生吗?


  还记得我的大学时代,同寝室的姑娘出身于江西最贫苦的农村,入学时城市孩子的行李占据了寝室大部分空间,她只有一小包衣物。当城里孩子拿着笔记本电脑与网友聊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她连台式机都没摸过……那还是2000年前后,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凭借自身的努力,很快融入集体生活,通过刻苦钻研率先通过计算机二级。

  其实,“小镇做题家”的迷茫,恰恰从侧面反映了优质教育的意义。他们没有沿袭父辈设定的生活,通过高考改变了人生轨迹,拥有了选择的权利,有机会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只不过,一次高考分数的胜利,并不足以为人生铺设坦途,这就像父辈费尽心机积累的财富,对子孙而言,也可能是祸不是福一样。

  人生注定要经历磨炼和沉淀。对小镇青年来说,与其沉迷过去的学霸光环,不如把握机会,学会直面更真实更复杂的人生,利用更全面的教育环境实现人生跃升。(白晶晶)


延伸阅读:


卷得不像话,上学卷,上班卷,现在,相亲也卷?


愿这世间,再无烂尾楼,因为烂掉的不只是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