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必过度妖魔化一模成绩,它真的能决定高考成绩吗?

朱步忠 作文与课件 2024-04-05



不必过度妖魔化一模成绩,它真的能决定高考成绩吗?


许多地方高三一模考试都结束了。

后台有不少一模考的不理想的学生和家长表示很是绝望。

因为家长说孩子的老师告诉他们说,一模成绩基本确定了你的高考成绩。

看到这消息,我很生气:

这些老师不凭良心和教学经验说话,拿着营销号那一套,自以为是地忽悠学生,忽悠自己呢!

人生之路,犹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而高三之路,更似一场马拉松,每一步都承载着汗水与希望。

在这漫长的旅程中,一模考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但绝非高考的终极宣判,一模成绩不能决定高考结果。



几大城市联考的一模排名也不具多少参考价值,各个城市也只是根据自己城市往年录取人数划个参考线,这些数据都说明不了今年的走向。

何必拿着一个模棱两可的数据,否定接下来几十天努力的意义呢?

而且城市与城市的模拟考试本科线相差甚大;

也不是统一阅卷,手松手紧,差别很大。

真正的高考全省统一阅卷,尺度基本统一,那样的分数才有可比性。

另外根据试卷的难易度,阅卷标准不同,分数大不同。

七分在考,三方在阅卷的标准,甚至有时候五分在阅卷。

唯一不变的就是你的排名,可联考看不到省排名。

网上很多说“一模定高考”的,你们千万别信,这只能反映出你复习到目前为止的水平。

经历过高三的同学都知道,一模、二模、三模成绩相差很大的同学不在少数。

只统计一模的成绩来和高考做比较,还有那么多次考试,你怎么知道哪一次才最接近高考呢?

所以有网友说,“一模成绩,就是个屁。”此言虽糙,却道出了部分真相。

一模,不过是一次阶段性检测,是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一次试水。

它的价值在于让我们了解自身的不足,明确复习的方向,而非预言未来的高考成绩。

因此,我们无需对一模成绩过分执着,更不应将其视为高考的“定海神针”。

然而,现实中却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对一模成绩过分看重,甚至陷入绝望的境地。

这其中,不乏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在作祟。

有些老师为了所谓的“激励学生”,不负责任地告诉学生“一模成绩基本确定了你的高考成绩”。

这样的言论,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是对学生心理的巨大打击。

我们要明白,高考是一场综合性的考试,它考察的是学生多年的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

仅凭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就妄言高考成绩,无疑是对高考的误解和轻视。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模考试的重要性。

它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复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我们接下来复习方向的重要参考。

但我们要明确,一模乃至后面的二模三模,只是高考前的一次热身,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因此,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模成绩,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进步。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从一模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接下来的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一模考试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

首先,我们要把一模当作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通过它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其次,我们要把一模当作一次调整复习策略的机会,根据一模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方法,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最后,我们要把一模当作一次锻炼心理素质的机会,通过它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应试能力,为高考做好心理准备。

总之,一模考试是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它绝非高考的终极宣判。



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它,既要看到它的价值,也要避免过度解读它的意义。

我们要理性看待一模考试,不必过度妖魔化。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不是高考的话,不用赋予考试太大意义。”

当初这句话支撑我走过了那段频频自我否定的日子,希望也能给你力量。

让你在面对二模三模乃至高考考时,能够保持冷静,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一模之鉴,非高考之镜。



热点推荐规则之美:表达喜爱的艺术
强制学生签字放弃中考?这鬼套路咋还活着法院判决书出现110处错误:司法公正岂容如此敷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