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吃粥是福,你悟了吗?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4-03-14

    

请点击,聆听


             赞 佛 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今天是2024年1月18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汉传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中国民间称“腊八节”。每年腊八,汉传佛寺选择上好的各种食材煲粥,施粥结缘惠利普劳大众,人们一起喝腊八粥,庆祝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成道,普度一切众生。
      佛成道日,若人戒杀、戒淫、素食、布施、供养、诵经、礼佛、念佛等做诸多善事,其功德比平日相同善法所得功德增加百千万倍,获福无量.
     在这么特殊的日子,愿大众“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去除烦恼,陪福修慧,爱护地球,远离病毒,远离病苦,趋向佛陀正法,了生死苦,达证涅槃圣道! 

 喝腊八粥是福,你悟了吗?       怎样才能觉悟?
       一、腊八佛粥与佛教兴起
    “腊八节”,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腊八的日子,人们煮腊八粥,喝腊八粥是中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的风俗习惯,全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中国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在寒冷的冬季吃清淡营养的腊八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润喉。

       二千五百多年,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佛教徒根据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接受“牧女献乳糜”的供养故事,用五谷杂粮、瓜果等煮粥供佛,称“腊八节”,于是成为中国佛教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目前,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在腊八节时,把佛教寺院的“腊八粥”赠送善男信女,布施结缘利益大众,故称腊八粥为“佛粥、福寿粥”。南宋诗人陆游的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二、粥有十利,饶益有情

    在汉传大乘佛教寺院,每天早饭在五观堂,全体僧众都念诵佛教粥偈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佛教“粥有十利”的说法,出自《摩诃僧祇律》:佛陀住在舍卫城时,难陀母作食。先饭比丘,然后自食。复作釜饭,逼上汁自饮。即觉身内风除,宿食顿消。由是多水少米合煎,复用胡椒荜菝调和,以奉世尊。由是佛听比丘,从今日后,许食粥,有十种利。时,世尊即说偈曰:

  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粥施。

  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

  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陀说。

  欲生人天常受乐,应当以粥施众僧。


     粥有如下十种利益

1、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能够让人面容丰满有光泽。
2、增力吃粥能滋补羸弱的身体,增长气力。
3、益寿吃粥能补养人体所需,增加寿命。
4、安乐吃粥能促进身体清净柔软,让人体会这是安乐的饮食.
5、辩说吃粥有利于滋润喉咙,论法辩经有帮助。
6、除风吃粥能调和身体,上下通利,消除风寒。
7、消宿食吃粥能温暖人的脾胃,帮助人消化胃中的积食。
8、辞清吃粥的人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说话的声音清晰昂扬。
9、除饥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让饥饿感马上消失。
10、消渴吃粥能够让人喉咙沾润,让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

         


        三、南北传佛教的佛成道日

     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导师。据《现在贤劫千佛名经》、《贤劫经》记载:释迦牟尼佛为贤劫第四尊佛。公元前六世纪释迦太子降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宫,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太子名为“乔达摩·悉达多”。一日,太子在城中游四门,见到不同人的生命形态生、老、病、死,最后还见到一个清净庄严的沙门修行者。太子感觉生命无常,经过一番思考后,舍弃王位、妻子,夜半踰城去出家到雪山六年苦行,日食马麦。然而,苦行不能解脱烦恼。于是,他舍去无意义的苦行,接受牧女供养乳糜,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禅坐,进入禅观修持,最后证悟成佛。

            

      在古印度佛教史上,释迦牟尼佛是那一天成佛的呢?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1、北传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时二月初八成佛:《长阿含经》、《因果经》作二月八日;《俱舍论疏》、《佛祖统纪》取二月八日之说。由于中国古代历法不同,例如;周历比夏历(现在的农历)早二个月。因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夏历十一月为岁首,所以,经中的二月八日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自宋代起,中国佛教以“腊八日”来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由此可知,“腊八节”,喝腊八粥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一个盛大节日。
2、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认为:释迦牟尼佛诞辰、成道、涅槃都在五月月圆日。在这一天,南传佛教徒举办盛大的佛教纪念活动。


       四、世尊在菩提树下证悟

     佛教徒跟随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习成佛之道,依佛教诫,如法修行,决不能自己凭空想象,想当然地乱修一通,成为邪魔外道,害人害己,误人误己。那么,悉达多太子是如何成佛的?其禅观修持方法是什么?

      为查找佛陀证悟的禅观修持方法,笔者曾闭关阅读《新修大正藏》、《南传大藏经》。在澳洲悉尼常去葛印卡禅坐中心,修习止观毗婆舍那。之后,去缅甸帕奥禅林学习《清净道论》、《阿毗达磨》,后留学泰国。也学习马哈希禅法,阿姜查禅法以及了解动中禅的修习方法等,深入南传上座部各派禅系。根据佛经记载整理出《看见佛陀在人间》,供养喜欢修习止观的有缘大众,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就佛道的禅观修持:

       1、舍弃苦行,入于圣道 

     六年苦行期间,悉达多太子日食一麻一麦,形体枯萎、心身衰竭,始终未能解脱生死烦恼。太子思维省悟到苦行非了脱生死之因。因此,太子离开苦行林。当时,太子的五位侍者误认为太子退了道心,于是他们舍太子而去。太子舍弃苦行后,一个人走到尼连禅河(梵Nairañjanā)沐浴,并接受牧女乳糜供养。体力稍微恢复后,太子走到菩提伽耶(Buddha-gayā)毕钵罗树(梵pippala)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向东跏趺坐,端身正念入于禅定。

  


       2、入第四禅,除诸结使,自识宿命
     据《增一阿含经·八经增上品》卷23说:尔时,贪欲意解,除诸恶法,有觉、有观、游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尔时,以清净之心,除诸结使,得无所畏,自识宿命无数来变。我便自忆无数世事,或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千生、百千万生、成劫、败劫、无数成劫、无数败劫、无数成败之劫。”

           


        3、以二力故,降伏魔众
     据《增一阿含经·八经·火灭品》卷七说:以我有忍力,思维力,便能降伏魔众,成就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注1
      4、观十二因缘,成就佛道
     据《长阿含经·大本经》卷1说:菩萨逆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实见已,即于座上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2)       

           

        5、正观生死流转之因
     据《杂阿含经》287经卷12中说,世尊正观:“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维,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维,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注释3

      我作是思维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注释4):谓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处,缘六入处{有}触,触缘{有}受,缘受{有}爱,缘爱u{有}取,缘取{有}有生,缘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以上是世尊正观生死流转十二因缘,由此可知,生死的由来。

            


       6、正观生死,还灭之因
    “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正思维,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思维:‘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维,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灭,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逆观十二因缘,得思维教证。         

             


        7、得古仙人道,成就正觉

     “我时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道径,古仙人道迹’。……谓八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从彼道,见老病死(苦),老病死集,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我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注释5)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深观苦、集、灭、道四谛、十二因缘,经四十九日,于十二月初八日黎明,太子觉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成佛,时年三十五岁(或说三十岁)。由此,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梵Bodhivṛkṣa)。佛陀成道,给一切有情众生带领解脱、希望与光明。        

               

       五、佛陀成道的意义与腊八粥

     通过学习佛经,我们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禅观修持方法。佛在人间成佛,中国汉传大乘佛教徒根据佛经记载,进一步深化了佛在菩提树下成就佛道与腊八节的意义,使“腊八节”成为佛教中国本土化的盛大节日之一。  


   喝腊八粥,你悟了吗?
     每年农历腊八,汉传佛教举办“佛陀成道纪念法会”,其的目的为:接引一切众生学习佛陀正法,去除烦恼,趋向生死解脱,离苦得乐,达证涅槃圣道
     当人们庆祝腊八节,喝腊八粥时,最重要的是:别忘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禅观修持,这才是佛教徒过腊八节的核心意义所在。
     有些民间信仰者庆祝腊八节,只为喝腊八粥,这从根本上忘却了释尊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自利利他、觉行圆满的修道法义。把“出世佛法”的修行主题,转变为“世俗养生”之道,与释迦牟尼佛正法,没多大关系。希望具有正见的佛弟子,以佛子之责推动腊八节,让民众明白:“腊八节佛陀成道的根本意义,是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而不仅仅是吃营养丰富的腊八粥。  
     对于认真实践佛陀教法的修行者来说,吃粥的目的是:为了让色身利益修行之用,去除烦恼,趋向生死解脱,离苦得乐,达证涅槃圣道,出离轮回。

      最后,我深深地祈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一切众生体解佛陀正法菩提圣道,离苦得乐!


       行愿  旧文编 2024.1.18


————————————

注释:

1)(CBETA, T02, no. 125, p. 580, b28-c4)

2)(CBETA, T01, no. 1, p. 7,c6-8)

3)《杂阿含.288经》卷12:“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芦立於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CBETA,T02, no. 99, p.81,b4-8)

4)印顺导师《唯识学探源》(p.17-p.19):进一步观察:名色要从识而有,所以说‘识缘名色’。但识也还要依托名色才能存在,所以又说‘名色缘识’。识与名色,相依相缘而存在;《杂阿含经》(卷一二二八八经)曾用束芦的比喻,说明它的相互依存性:‘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识与名色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是站在认识论的立场,说明有主观才有客观,有客观才有主观。依经文看来,释尊的本意,是从探索认识活动的根源,触发到生命相依相持而存在的见地。名色,确乎可以概括內外一切的物质与精神,概括认识的一切对象,但经中每用它代表有情身心组织的全体。

5)(CBETA, T02, no. 99, p. 80,b25-p. 81, a4)

6)关于释尊降魔、成道的经过《阿含经·罗摩经》卷五十六、《修行本起经·六年勤苦品》卷下及《修行本起经·降魔品》、《佛本行集经》卷二十六至卷三十都有记载。 


点击查看★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云水天涯集2023

云水天涯集2022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

《云水天涯行脚僧》专辑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礼仪篇】

《佛学论文集》

【评论荟萃·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辣椒,静悄悄的长
珍惜善缘,培福修慧
屋顶材料送来了
和谐共存,自立自强
电锯切枯枝,般若断烦恼
慧剑斩烦恼,出六道轮回
云水天涯集2023
开心鸟在梨树上
开心吃瓜
送来新木梁
凉拌:九层塔、黄瓜、木耳
善女人的供养
龙葵上的竹节虫
如何谈?适合愉快
心珠一颗照山河
乌黑如龙的眼珠
2024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