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acBook Air 两年使用,还有果子的 8GB 内存

王新宇beta11 王新宇beta11 2023-11-02


  • 手头这台 M1 的 MacBook Air 服役两年了,可以说是在使用过的 Mac 里面最满意的一台了。

  • 从配置上来说当时选择了 16GB + 1TB 的存储配置,M1 对于我目前的主要的应用:备忘录、Keynote、邮件、Excel 、Windows 虚拟机来说足够应付,目前看来,再战两三年不是问题。

  • 但是从外观上来说已经有点落后了,有些人比较喜欢这种楔形设计,有些人喜欢现在的平平的设计,反正这东西看人。

  • 正好赶上这次 Mac 更新,8GB 的初始内存又让很多人破防甚至破口大骂。

  • 那么下面的内容就随便胡说八道一下吧。以下内容都建立在自己的使用体验上,不代表大多数

我的下一台 Mac 可能还会是 Air

  • 当然了,真的要买设备的时候肯定是充满变数的。不同时期的工作生活需要不同的设备支持。就像这台 MacBook Air 成为主力设备之前,我的主力设备是一台 2018 年的 iPad Pro。

  • 现在选择 Air 的原因是因为续航和轻薄的需求大于性能。HDMI、SD 卡槽、高刷屏幕都不是刚需,更好的音响以及耳机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 所以,目前要更换电脑肯定还是首选 Air 的。即便定制内存和存储之后的价格是可以选择一台 Pro 机型。

这两年使用设备和程序的一些变化

  • 总结一句就是:能用就行,断舍离,原生化,免费替换付费,不那么追求更新,本质就是预算不足

  • 对本地存储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执着了,外置存储主要还是备份作用,有些东西想一想,删了也就删了,无所谓的事情了。所以,本地存储多数还是 1TB 的容量且预留三分之一的空余空间。外置存储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过了。Lacie 2big 里面两块 1TB 的 SSD,一块存储一些不大常用的冷数据并且和 OneDrive 同步,一块用来做 TimeMachine 备份。还有两块 3.5 寸 4TB 的机械硬盘,存放 iTunes 上购买的影片、电视剧、有声书的资料,还有一些自己下载的学习资料。

  • 用的程序基本上原生化,比如用备忘录取代了 Ulysses,提醒事项取代了 Things。

  • 有些是用免费或者更便宜的替换付费,比如屏幕录制 ScreenFlow 太贵了,基本上用 CleanShot X 也能完成。BetterZip 大版本更新要是收费的话,可能就会用 keka 替换了。还有一些程序的大版本也没有更新,因为用的真的不多,比如 A Better Finder Rename 现在最新是 12 版本,我还用着 11 版本。今年更换的最「大」的程序应该就是重新购买了 Surge。

  • 订阅的程序也越来越少了,除了一些必须的比如 Office 365、Parallels Desktop,也退订和结束了不少订阅。

8GB内存,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五百。

  • 8GB 的初始内存仿佛祖宗之法不可变。

  • 这个事情很难说,要是说这件事无所谓就会被一些人就上「Apple 精神股东」「Apple 畜牧业产物」的帽子。但要是说这件事情对自己影响很大,也不现实,因为真的没啥影响。

  • 当然了,我也很讨厌这种行为,就像当年 iMac 的基础版就是给你 5400 转的机械硬盘一样恶心你。逼着一些「有需求」的用户买更高的配置,但是作为商家来说,赚钱么,不寒碜。

  • 不懂的人买了也就买了,因为他们也没有体验过好的,我曾经劝说过两个朋友不要买机械硬盘版本的 iMac,但是最终人家还是买了。而知道自己需求的人呢,也不看那个「标准配置」,直接定制更大内存和存储了,有人说定制的价格很贵,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可以很简单的把这个钱赚回来呢?

  • 很多人讨厌的不是 8GB 起步,而是为什么 8GB 起步的机器不能再便宜一些呢

  • 还有一些人一说到 8GB 内存就说内存不够频繁使用硬盘做 SWAP 磨损硬盘、减少硬盘寿命。256GB 和 512 GB 的存储也不行,顺序读写都降速了。咱也不明白你都懂这么多了,真的有对速度的刚需,你真的还会选择这个配置的机器么,是什么理由让你非要选择标配的 Mac 不可呢?

  • 也有很多人说 PC 加上内存和存储比 Mac 便宜太多了。但是,为什么这些人也没有去买 PC 呢?或者也没见到他的 PC 装上几百 GB 的内存啊。

  • 上面的人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种一边说着 8GB 不够,一边还不定制内存,一边还要买 Mac 的人,我是想不明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好了,依然是水一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