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说债务是撬动财富的核武器,可为什么你身上的债务越来越重?

2017-07-07 韦小宝 伟绩财富

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伟绩财富",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研究钱

导语:

很多人谈恋爱的时候,各种花销各种出游;结婚以后后,开销收紧很多,小两口也就一年出游一次;有了小孩以后,很多家庭连旅游也没有了。

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从恋爱到结婚,虽然收入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但是要买房买车;从结婚到有小孩,要换改善房甚至是学区房。

 

简单来说,虽然表面上看两个人加起来的收入更多了,但是买房教育的负债增长更快,所以家庭结余就更少了,这也就导致消费更少了。

 

实际上,这样的剧情正在一线城市全面上演。


1你的债务正在升级


2000年前后,流行着一则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赶往西天途中的一番对话:

中国老太太感慨到,临终前终于买上了房子,买房款是自己整整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

美国老太太则一脸轻松,自己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房屋贷款终于在临终前还清了。

由此,中国人开启了美国消费模式的负债生活——房贷、车贷、装修/教育/旅游/甚至美容为目的的消费贷。


相信每一个生活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中国人都深有感触,每月最难过的日子就是还房贷/车贷/信用卡账单的那几天,每月工资在还清当月债务后还能留存一些积蓄的绝对是少数。不知道多少个城市的白领/中产在每天清晨醒来后睁开眼睛的一刹那,要承担“今天哪怕不吃不喝也要刚性支出几百元”的压力。


负债这个词,对于偏爱储蓄的国人来说,曾经是多么可怕的一个词。然而,房子改变了一切。


想要在大城市扎根,想要结婚,想要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想要享受更好的医疗水平,你都离不开一套房。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背上房贷才能撬动起这些梦想。还一生房贷,已经成为现在城市白领的真实写照。

 

特别是当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也和房子绑在一起的时候,房子带来的债务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改善住房为了学位房,往往卖掉首套房只够二套房的首付,二套房的房贷又远超首套房的规模。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限购限贷等监管政策带来的风险。

 

购房首付不断增加,贷款资格不断被压缩,而房贷利率不断走高,一方面意味着想成为房奴需要背负的债务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换房带来的债务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当下,监管冻住楼市交易,想要通过卖房减少负债也越来越难。三者相加,房奴身上的债务自然越来越重,而没有购房的人更不敢花钱,总想着哪天才能买房上车。

除了房贷债务这座大山以外,大城市高昂的交通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成本等等,都成为债务升级的推手。


2消费升级变降级



伴随着债务升级而来的,就是消费减少,以前的消费升级面临着消费降级的尴尬,快餐式的消费模式正在成为一二线城市的主流。

 

比如说,比星巴克便宜的各种奶茶饮料店如火如荼;再比如说,模仿无印良品的各种低价产品备受追捧;还比如说,迷你的KTV和健身房大行其道,速食型的餐饮更受欢迎。当然,还有越来越成为消费主流的网购、团购等。

 

当然,你可以称之为理性消费,但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是因为囊中羞涩。市场的变化是最好的证明,消费趋于低价化、平民化是不争事实,而这样的商业模式更受到资本的热捧,也足以说明消费趋势的扭转。

 

谁能想得到,在光鲜亮丽的大城市,消费升级却开始掉头向下变成消费降级。这也足以说明,房奴的资金链条是多么脆弱,除了勉力支撑房贷,已经无力再顾及其他。

 

债务升级的速度狠狠压制消费升级的速度,大家连日常消费都只能低端化。

 

真是应了那句话:除了房子,我们一无所有。没有房子,也是身无保障。


3你的债务在升级吗?



如今,消费升级开始向三四线城市蔓延,债务升级其实也在向三四线城市蔓延。

 

大家可以去看看,在一二线楼市冰封以后,三四线房价已经涨得飞快,大量的资金涌入购房。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的汽车、美妆、奢侈品消费需求猛增。

这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三四线城市居民目前的资产负债率较低,负债的升级速度还压制消费的升级速度,大家在买房之余还能够承受中高端的消费

但不得不让人担忧的是,目前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上涨,到底是自然的居住需求还是一二线城市资金溢出效应呢?或者说,是去库存政策下的倒逼呢?

 

相信大家明白这话里面的意思:一旦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大幅回调,手中几套房身上好多债的人就会死得很惨。

 

话说回来,无论是债务升级也好,还是消费升级也好,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风险都太大了。


4负债三大原则

负债的原则可基本概括为:债务收益要大于债务成本、债务杠杆足够长撬动的收益才会足够大、更关键的是债务杠杆不能断裂否则玉石俱焚。


债务收益大于债务成本。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会盈利、才不亏本、才能持续,这是负债的根本。对于投资性负债很好衡量,借入多少钱,收入多少钱,扣除一切成本后即为净利润,这属于定量分析。


可对于消费性负债却较难量化其收益,小长假期间负债5000块做次短途旅行,开拓眼界、放松身心、激发灵感、心理极度满足,可收益多少却无法量化,只是一种定性的自我感觉,且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也就是收益不一样。


也因此,为保证衡量的确定性,更建议负债去投资,而不是负债去消费。


债务杠杆足够长。当确定收益能超过成本费用时,接下来就是要尽可能多的负债、尽可能长时间的负债,把杠杆做的足够长,越长的杠杆撬动力越大——也就是收益越大,最终的收益是杠杆的倍数:

10%的收益,若是加了5倍的杠杆,其最终收益就是50%;

5%的收益,若是加了10倍的杠杆,其最终收益也是50%,杠杆越高其收益倍数也越大。

100万的房产,若是20%的首付(就是5倍的杠杆),当房产上涨10%时,其绝对收益就是50%(收益值=100万*10%=10万;首付投入=100万*20%=20万。收益率=10万/20万*100%=50%)


债务杠杆不断裂。杠杆撬动财富事半功倍、确实来的刺激,但若杠杆断裂则会前功尽弃、甚至身败名裂,所以难的不是负债加杠杆,而是在加了杠杆后如何保证杠杆不断裂!只有杠杆不断裂才能刀口舔血、并享受杠杆撬动财富的高潮快感。


而维持杠杆需要的是现金流,要让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能覆盖住到期的债务,并长此以往的维持下去,直至经历一次牛熊周期,等到泡沫的来临。


我们知道了债务的好处,也知悉了负债的原则,那么到底负债多少才合理呢?


5负债多少合理?


很多人喜欢用债务额或债务率来衡量自己的负债水平或负债能力,但笔者更 48 31723 48 15287 0 0 1293 0 0:00:24 0:00:11 0:00:13 3057 48 31723 48 15287 0 0 1175 0 0:00:26 0:00:13 0:00:13 3453向于用(预期)现金流来衡量。老年人的预期现金流会较少,所以负债就应该少;中年人的预期现金流稳定,所以负债就适当放大;年轻人的预期现金流会上升,所以要尽量用足杠杆。


赚钱能力不一样、预期收入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其负债额度和负债率自然会有差别。

现金流的目的是保证债务不违约、杠杆不断裂,维持的时间足够长、穿越多个时空,经历牛市熊市周期、萧条繁荣循环、泡沫破灭吹起轮回,熬死了别人剩下了自己。

现金流如此重要,也就有了我们在现实中所看到那些资金密集型企业/行业如此的注重现金流管理——房地产公司喜爱净现金流的商贸零售行业(若万达百货)或纷纷开拓金融板块业务(以P2P金控平台为主)、烧钱的互联网大佬也大举进军金融行业(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


对个人来说,大家把现金流狭义的等同于工资,其实我们更应该像经营公司一样的经营个人——现金流不仅包括主动收入的工资/奖金,还包括被动收入的房租/股票基金分红/其他投资收益,甚至还包括借贷融资/预收款,只要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一切资金流入都是现金流,只要到期现金流能覆盖住到期债务,其债务额就是合理的。


现金流管理是杠杆玩家的生存绝技,要讲究债务额度的大小错配、债务到期先后的时间错配、债务成本优先劣后的次序错配、债务(融资)可获得性的难易错配,而这些债务的错配主要是依据自己的现金流情况,从而达到收支均衡,杠杆坚固。


后记:经常有人问什么时候买房合适,并试图买在谷底卖在顶峰,而能做到的人微乎其微,即使有也更多的是运气。如果结合此文,回答就简单很多:当首付够的时候,当月供能维持的时候,也就能看开价格的涨涨跌跌,只要杠杆不断裂,牛市总有再来的时候,泡沫总有再吹起的时候。




只研究钱和女人

韦小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