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有没被那些“排队效应”坑过?美食网红店跟风将成过去式

2017-10-01 韦小宝 伟绩财富

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伟绩财富",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研究钱

导语:

排大队,排几个小时的大队,就是为了一杯饮料或者一块面包。这事儿奇怪吗?

那么,有多少人曾被“排队效应”裹挟过?


排大队,排几个小时的大队,就是为了一杯饮料或者一块面包。这事儿奇怪吗?

  

真的不奇怪,自打网络和社交媒体火爆之后,某某店门口几十上百人排队,等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只为了那梦中一票难求的“美味”,真的不叫事儿!

  

“看到网上许多评论说那家酥饼店很不错,也有朋友‘安利’,所以就去买了。”同事Amy在一家“热门”饼店排队近一个小时,终于买到了“长草”已久的酥饼,结果一口吃下去:“就是那么回事儿,味道平平。”

  

那么,有多少人曾被“排队效应”裹挟过?

  

饮品店“某茶”、面包店“某雪”、糕点店“某师傅”……这些“网红店”大排长龙的场面相信许多人都见识过,也有不少人去体验了一把排长队的滋味。

  

显然,美食是最容易让人跟风的,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很多“网红”店飞得又快又高。然而这些“网红”店门前的火爆,真的是因为“品质高”吗?有些“飞”上天又“摔”下来的“网红”店,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


1借社交媒体的“东风”开店,可以不用那么“累”


“曾经有一次在综合体楼下看到一条长龙,目测大概有80人左右,往前走一看,原来是一家面包店。”对于“排队”这种饥饿营销的手法,一家刚刚“过气儿”的潮汕美食店老板大龙(化名)坦言,自己是在路上随手“抄”的,而这家“某雪”面包店,就是他创业最初的灵感来源。

  

作为潮汕人,大龙对于潮汕大地的美食一直很有自信:“从大学到上班,一直有身边的人让我带潮汕特产,潮汕美食总是让许多人‘一口难忘’。”

 

自从看过了那家面包店“大排长龙”的场面之后,他就一直在想,如何也把自己的店也做得更“速成”更“社交化”一些。在与几位伙伴商量之后,他们决定以美食之名,在深圳“搞点事情”。

  

“作为一名潮汕人,你忘记故乡的味道了吗?”春节后,一篇很走心的文章在不少平台上被大肆转发,对于家乡的思念,美食的渴望,以及在外游子对家人的牵挂,戳痛了不少在深潮汕人的心。这篇网文,就是出自于阿龙以及团队小伙伴之手。


而过了几天,无论是游子还是已在当地安家的,很多潮汕人的朋友圈都齐刷刷地刷屏了另外一条推送:史上最全面的潮汕美食攻略。“觅食”是最容易引起食客好奇心的,这篇10W+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论是否潮汕人,都开始在寻觅“最正宗”的潮汕美食的踪影。而且身为潮汕人的他,最知道这个群体感兴趣的词——正宗。

  

随着“正宗”的话题不断发酵,大龙和团队也连续推出了好几个相关的话题,在深圳“潮人圈”掀起了一股“觅食”潮。而这时,感觉话题热度差不多了之后,大龙和团队开始筹备开店了。

  

“当时贷了20万,这个数字在深圳开家餐饮店是标配。”大龙说,店铺的选址选在人员密集的社区附近,两公里内有综合体、高档写字楼,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人流量。经过一个月的“折腾”,大龙这家主打潮汕美食的店开起来了。

  

“看到网上推荐,慕名而来的食客越来越多,但当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大龙觉得,虽然让“托”这么一捧,生意着实好了许多,甚至有不少消费者打电话询问店家具体位置,但他总觉得没有那些“某茶”或者“某雪”的火爆带感。

  

对于大龙来说,他的本意就是想借“社交媒体”这风口,把自己想做的买卖吹“胀”起来,这思路现在看来并不稀奇。雇佣“托”在网上刷“存在感”已经成为餐饮行业公开的秘密,试问又有多少“网红店”不靠炒作就能红起来的呢?

  

这一招之所以奏效,其实就是抓住了大部分人的从众心理。而在网上看到某些茶饮店需要排队几个小时,却依然爆火的信息,让聪明的大龙决定操作一把!


2“排队”=生意兴隆?


“每每光顾我们店的食客,我们都会给些小恩小惠的。”大龙说,短短时间内,大龙他们就累积了大量的“好口碑”。

  

零差评,全好评!这个成绩让大龙的潮汕美食店一时间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店,随着送出去的“小吃”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就在一天晚上,谋划已定的大龙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店里的桌椅撤掉三分之一。他说:“很多伙计一开始以为我疯了,本来坐得满满的桌椅,为什么要撤掉。”虽然疑惑,但大家还是照做了。

  

然而从第二天开始,一到中午和傍晚的用餐高峰期,店铺都会出现“等位”的现象。这恰巧就是大龙想要的结果。一桌,两桌,高峰时间甚至会出现六、七桌等位轮候的情况。


在一个周五傍晚,他第一次把30位兼职集体叫到店铺外面排队,与“领队”谈好的价格是每人100块的酬劳,外加一顿30块的晚餐。

  

就那一个傍晚,大龙店铺外面的长龙排出了十几米开外。他回忆,尽管天气暴热,但许多路过的人看到这里在排大队,所以第一个条件反射就是:“这家店的东西好吃。”为了满足好奇心,很多人想要尝试一番,就跟着队伍排了起来。

  

排队的人“无心”,但大龙却是“有意”。他找到了一些区域“大V”将这个排队的场景“贴”到了网上、微博和朋友圈,也有食客主动拍下了排队的场景发到朋友圈里。

  

一时间,这家打着“正宗”的潮汕美食店真的“爆红”了,除了“潮人圈”里的奔走相告之外,许多深圳本地“吃货”,也想品尝一下这家店到底有多“正宗”。

  

慕名而来的食客越来越多,大龙就像疯了一样“享受”营销带来的“成果”,果断撤去厨房里的两位“颠勺”师傅之后,他终于满意了。因为网络发酵,减少一部分桌椅,再撤去两位厨师,每逢“饭点”大龙的店外总能排起超长的队伍。


“一环扣一环,最终的结果就会这么火爆。”在大龙眼里,这样的人气热度和队伍长度,终于和“某茶”、“某雪”相当了,这时的他显然有些“膨胀”。“我当时坚信我们会这么一直火下去,做餐饮很累,但我们非但没感受到,反而钱赚感觉挺轻松的。”大龙说。

  

这时候的大龙,已经开始构想“铺满”深圳,涉足华南了。

  

“物以稀为贵”,稀缺资源总能引发大量的关注与价值的提升,然而就吃一顿饭来说,还本谈不上什么“稀缺资源”。对于有实践经验的大龙以及很多“网红店”来说,要做到的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这事情揭开盖子其实也不新鲜:既然不“稀缺”,那就人为的让它“稀缺”!减少桌椅、减少人手、控制时间、网络推动、兼职大军……这一切都是有心人意图制造“热闹”气氛,造成“资源稀缺”的假象罢了。


3“口碑”与现实反差太大,品牌瞬间崩塌


既然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店,大龙自然不会满足于“现状”。“在第一家店迅速回本的情况下,我们决定贷款再开分店。”

  

他们邀约了大量的网媒、纸媒对美食店进行报道,并马上成立了餐饮管理公司,以“互联网新潮菜”为名自我标榜。“这年头,加上互联网仨字就能飞。”这是大龙对于这个“标签”的解释。

  

但在某美食点评上出现的一条评价,却成为大龙的“互联网新潮菜”危机的开端。

  

“完全称不上正宗,应该说是很难吃,沙茶太咸,无米果(潮汕一种小吃)的皮都是酸的。”一片和谐的“点评”下,突然冒出了这么个“异类”,大龙显然很膈应。不过乌泱泱上千条的好评里,他觉得偶尔有一两颗“老鼠屎”问题不大,也就没过多理会。做“大事儿”的人,不在乎这些小节,大龙继续打磨下一步“扩张”的战略。


此时的大龙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生意太好了,店内馈赠的“好评”小食停止。随之点评平台上的低分评价,迅速在短短半个月里就多了起来,大多评论都是“不正宗”、“不好吃”甚至“变质了”。虽然门口排队依旧,但是关注网络评价的大龙此时已经感觉问题的严重性。

  

一方面,他将问题归咎于负责厨房与采购工作的叔叔;另一方面,他觉得应该再次启动“赠食”活动,通过这些小恩小惠快速提高点评平台上的整体好评率。

  

就在他忙着处理这两方面事情的时候,一位朋友截了一张群聊图给他:有一位食客慕名从广州赶过来,排了很久的队,结果吃到的东西十分不满意,表示和正宗一点都扯不上边。

  

很不巧,这位食客不是普通的食客,而是一位广州的美食达人,并且在华南美食圈里小有“名气”。就在当天,这位食客就把大龙的店“怼”到了网络上。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许多光顾过大龙店的食客也纷纷“发话”了,点评平台、微信平台、朋友圈、微博、同乡群……一时间口诛笔伐:又贵又不正宗、这种货色还要排队、辣椒就已经很难吃了更别提……有些评论耿直得好像之前没有因为赠食给过“好评”一样。


最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人气已经下来了,但点评平台上依旧络绎不绝有人给“差评”,而且都说的跟真的一样,连图片带文字的。

  

“不管是恶意还是真实,我知道我们现在‘红’转‘黑’了。”大龙说,从9月初到现在,三家店铺每天都只能维持正常的收支平衡,而随着在“潮汕圈”的名声“臭”了之后,他还不知道接下来食客会不会更少。


原本没有那么高的期待值,一旦你铺天盖地把所有人的胃口吊起来了,用户的期待值会远远超出你实际产品能提供的满足感。火起来容易,掉下去会更快。

  

网红店的“红”并不一定代表其出品的品质就一定上乘。相反,有一些“网红店”把所谓的“预算”都花在“刷”口碑和做营销上了,其出品价格必定包含了这一部分的营销成本在里面。

  

羊毛出在羊身上。店家要么通过抬高价格让消费者为此买单,要么降低成本导致品质降低。久而久之,当真正的消费者发现“网红店”的出品并没有相应“价值”,就会回归理性。


来源: 懂懂笔记


只研究钱和女人

韦小宝






伟绩财富推荐阅读:


家长们带孩子外出一定要注意这些,不然可能毁孩子一生(图片慎点,可能引起不适)

刷爆了朋友圈的文章,看哭了所有人:我不怕死,但我怕生病,

21世纪最应富养的不是孩子,而是妻子

到现在还把女性当生育工具的,请TM滚回大清朝

穷人有没有权利享受癌症治疗,专家称315万是良心价

你不止被监控,你还在被直播:千万人看你换衣、亲热

北上广深的存款超10万,你都拖后腿了,为啥还不逃离?

愉林待产孕妇跳楼身亡,为什么自己生产权却需要别人来决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