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11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风未央 历史之瞳 2018-11-10

前言

  先介绍一下汉武帝当政前的情况。

  秦二世而亡,高祖刘邦小吏出身,乱世中起事,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历惠帝刘盈和吕后执政22年,政局持续动荡。前180年,文帝刘恒继位,开启“文景之治”的四十年盛世。

  文景之治的特点是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官方的经济政策是简政降税、提倡节俭。

  汉文帝简化政事,“上无苛令,官无烦治”。把田租的税率降至“三十税一”,这是中国皇权社会田赋税率最低的时期。文帝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车队和服饰,都没有增加。修建自己的霸陵,也不许用豪装,只能用陶瓦。

  到了景帝继位时,《汉书·食货志》说“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景帝延续文帝的政策。

  至汉武帝即位时,距离刘邦立朝已经是六十多年,社会的富裕又上了新的台阶。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有记载:“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大意是:只要不遇水旱天灾,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数不清楚。太仓里的粮食由于时间久,满仓后露天堆积,导致腐烂而不可食用。

  汉武帝运气很好,接了这么一个摊子。




  皇帝通常好大喜功,接了好摊子的汉武帝更是如此。刘彻在位时“内兴工作、外事四夷”,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四处征战,汉初六十多年“休养生息”的积蓄,象流水般消耗殆尽;不过二十几年,国库空虚,财政濒于崩溃的危机。刘彻必须要搞钱,于是使出了三个经济改革的大招。


盐铁酒专营

  专营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垄断经营。

  元狩四年(前119年)桑弘羊策划谋划盐铁的官营,并在第二年得以实施。专营的做法就在中央和地方设立盐铁业的国有机构和盐官铁官,垄断盐铁的整个生产、流通、销售体系,同时,对私营盐铁业严厉打击并取缔。

  汉武帝时中国已经进入成熟的农耕朝代,盐铁是当时最重要的物资,盐是生活必须品,而铁器在战国之后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生产工具。这两种生活必须品利润奇高,市场需求大,对盐铁的专营当然也就有效地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除了盐铁专营,刘彻还看上了酒业。酒的专营政策要稍晚一些,天汉三年(前98年)开始执行,对酒施行官酿官卖,禁止民间私自酿酒出售。

  专营一搞,黄金万两。大家有兴趣可以计算一下盐业专营的利润,保证超乎你的想象。


平准均输

  所谓平准,史书说:“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之物,名日平准。”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国家采购和销售来平抑物价。官方设立专门掌管物资储备的机构对物价进行调控,大农(官员)在商品价格低迷时高价买入,在商品价格偏高了又低价卖出,使物价趋于公平,杜绝投机倒把囤积居奇,以实现物价的稳定。 

  而所谓“均输”,就是将实物纳贡(税)转换为货币或政府所需物资,基本上是配合平准法而实行的另一条经济法律。

  按照文字来看,平准均输是一项很理想化的经济法律,但其成立的前提是假设了一个大公无私的公共权力和执行者,自然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就会产生高度垄断的官有企业,必然结果就是与民争利,一旦大规模应用于社会,便会出现了灾难性问题。历史上著名的案例是熙宁变法,道德高尚的王安石,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这种劫富济贫式理想化的经济改革,严重损害大宋的经济能力,最终导致了不久后北宋的灭亡。其实王安石轰轰烈烈的失败结局,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因为:

  平准均输的本质是增加经济垄断,强化行政控制力。


算缗告缗令

  先说算缗(mín)令。根据张汤提议,元狩四年汉武帝决定向全国有产者征收资产税,称为“算缗令”。缗,为一千钱。算,为一百二十钱(注:算,另一说为二百钱,后面财产税就是10%)。经商者凡二缗抽取一算,即一次性征收百分之六的财产税。小手工业者,则每四缗抽取一算。有车船的业主另有算法。每人自己向政府呈报财产数字,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罚戌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

  注意:算缗令是资产税,6%已经是极重的税负。人们当然不干,所以"富豪皆争匿财",大家普遍地少报税。我们大家都低报少报,难道你能把大家的财产都没收了不成?

  但张汤是什么人啊,刮地皮高手,司马迁老师在《史记》把张汤归入《酷吏列传》。二年后官方公布了告缗令,鼓励举报偷税漏税,有敢于告发的人,政府奖励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这叫做“告缗”。张汤说,我才不想抽你6%的税,我本来就是要抽50%或者100%的税。谁让你们自己先隐瞒的,我查你的合理合法。这个“告缗令”相当于发动了一场浩大的“群众检举揭发”的“反偷漏税运动”,社会秩序顿时大乱。朝廷内部对这一法令颇多非议,时任长安行政长官义纵、大农令(财政部长)颜异对这一政策有异议,均被刘彻大怒处死,并加派杨可、杜式等酷吏严格落实“告缗令”。

  《汉书·食货志》里面清楚地记录下了告缗令的威力:告缗令推行三年,告缗遍天下。中等以上商贾大多被告发抄家,政府没收了数以亿计的民间财产以及成千上万的奴婢,皇家园林上林苑里也堆满了没收来的财物。

  告缗令的实施,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全国上下"商者少,物贵"。自文景以来的经济繁荣局面被彻底打破,其对商业的破坏程度,堪比文化史上的焚书坑儒。



后记

  农耕时代的太平盛世,并不在于国家财政收入多、富人财产多,而在于人民的富足程度,特别是占人口主体的农民的富足程度。从这一点看,华夏历史上,能够算上太平盛世的,也就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仁宗盛治,而后来农民普遍饥饿的康乾盛世,空有其名而矣。

  相比文景时的节俭自律,汉武帝挥霍无度。有人说军费不够,看下武帝为自己修的茂陵,是汉室四百年最大的一座皇陵,规模毫不亚于秦始皇陵。《晋书》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这茂陵历时53年才完成,刘彻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晚年甚至还达到二分之一,作为建陵的费用。

  盐铁官营、平准均输,使汉武帝在短期内从民间搜刮到巨额款项 ,而“算缗令”和“告缗令”作为一项典型的吸毒式财政政策,更是全面破坏了社会经济生态。大量私产被洗劫到官家,这成为西汉王朝由强盛转衰亡的转折点。张居正这样评论: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巨额国库亏空,大量人口流失,已经是末世之兆。此时距离秦亡还不到九十年,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文章: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们面对的全部史料不过是遗忘竞争的结果。


相关阅读

好人的背面

老祖宗谈经济与发展(一)

老祖宗谈经济与发展(二)

老祖宗谈经济与发展(三)

连岳叔叔,您的底裤露出来了

理解华夏文明,应当回到宋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