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编辑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4-02-05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

目  录

摘  要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论基本民事权利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关系王利明  朱虎[摘要]人权具有整体性,基本民事权利保护是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基于各项人权之间的相互联系,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义务包括消极防御义务和积极保障义务。基本民事权利保护坚持人权的人民性,实现人权的全民共享、平等共享和广泛充分。据此,我国民法典明确民事权利主体的普遍性,促进基本民事权利保护的形式和实质平等,加强对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的民法保障。基于人权的发展性,要随着高科技和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对基本民事权利的具体保护规则,在整体上要坚持多元综合治理机制。[关键词]人权;人权保障;民事权利保护;民法典[作者简介]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朱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谢富胜  匡晓璐[摘要]文明由人类物质生活实践创造,依赖于社会形态存在,构成文明形态,其演进是一元多线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开启了现代社会,有进步意义但蕴含内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新社会形态,苏联共产党建立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但逐步后退为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吸取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扬弃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即“人类文明新形态”,其经济基础的一般规定包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稳中求进方法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关键词]文明形态;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者简介]谢富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匡晓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2

专题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下的空间体制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空间逻辑

杨雪冬  陈晓彤[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不仅是一个时间进程,也是一场空间变革,是对不断衍生变化的各类空间的有效治理。在这个意义上,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各类空间秩序的调整和理顺,以构建出良好的空间秩序。现代国家产生后,空间管辖的主权化与空间类型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国家治理要应对的基本矛盾之一。空间的衍生变化,不断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体系提出挑战。在全球风险社会,这种挑战突出表现为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体系普遍遇到治理超载问题,维护和塑造空间的公共性,共同应对风险更为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国家治理的空间逻辑,增强空间意识,探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更为可行的路径。[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空间变革;治理碎片化;治理超载;空间公共性[作者简介]杨雪冬,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陈晓彤(通讯作者),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国土空间治理与央地协同:

基于“区域—要素”统筹的视角

林坚  赵晔

[摘要]明晰国土空间治理中的央地关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深水区。我们立足于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应用“区域—要素”统筹的分析框架,探讨国土空间治理领域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互动的基本逻辑与纵向体系建构的核心问题,提出“区域—要素”统筹是理顺央地事权关系、搭建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关键,进而在“区域—要素”统筹的理论框架下提出旨在“区域功能有序”的央地协同机制和“要素有效管控”的央地事权分工方案。未来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权责清晰,形成各级政府权责分明的制度化分权模式;底线思维,加强中央政府对安全风险与空间结构的底线管控与局部聚焦;协同共治,以自然资源管理为支撑的区域统筹治理将成为央地协同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国土空间治理;央地协同;“区域—要素”统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简介]林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赵晔,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空间结构视阈下民族地区治理的“在场”与“脱域”

李俊清  吴刚

[摘要]对不同“治理空间”特性的准确认知,是实现差别化有效治理的前提。在空间结构视阈下,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治理既要依据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化“在场”性治理,又要根据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等进行“脱域”性治理。需要依据不同维度梳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中的“在场”“脱域”性治理要素,调适“在场”的特殊性与“脱域”的共同性之间的张力,形成共同性主导下的治理诸要素接洽,将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治理效能,以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空间结构;民族地区治理;在场;脱域

[作者简介]李俊清,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吴刚,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孪生空间,平行治理:网络空间塑造中国城市治理新议程

何艳玲  张雨睿

[摘要]网络空间已成为具有空间属性的新型空间、与物理空间相孪生的新治理场域。网络空间的兴起带来空间属性的变化,需要重新界定地点与距离、区划与边界、位置与等级等传统空间概念。空间属性的变化源自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逻辑和权力生产逻辑,并形成网络空间特有的流动性、集聚性和异质性。这带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系列新议程:空间建设、空间区划、空间竞争、空间互动与空间正义,挑战着基于物理空间设定的治理模式与体系。“孪生空间,平行治理”不仅将改变对空间属性的认知,也将对未来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带来新的挑战。

[关键词]空间治理;网络空间;城市治理;新议程

[作者简介]何艳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雨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3

哲学

正义的不平等——论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另外一个部分

姚大志

[摘要]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民主的平等”,另外一个是“正义的不平等”,而后者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应有重视。罗尔斯的“正义的不平等”观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消极的和论战性的,即对应得观念的批判;另外一个方面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即论证一种正义的不平等是如何可能的。在论证正义的不平等时,罗尔斯提出了两个核心观念,即“合法期望”和“资格”。“合法期望”基于制度规则,而“资格”基于个人行为,两者共同解释了一种不平等的分配如何能够是正义的和可辩护的。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平等;资格;应得

[作者简介]姚大志,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亚里士多德论理性、欲望与行动

曹青云  濮蒲天

[摘要]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行动的原因是理性和欲望的联合,但关键的问题是,理性和欲望是如何联合的?非理性主义认为,欲望在人的行动中具有优先性,因为欲望设定了行动的目的,而理性只计算实现目的的手段,因而它是工具性的和从属于欲望的。与之相反,理性主义认为,理性不仅仅是工具性的,而且对于行动的目的也具有决定性,因此理性才是具有优先性的原因。本文发展了理性主义的解释,并从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和形而上学的角度探讨了动物运动和人的行动的原因结构:欲望提供了一切行动的推动力,但它又是被欲望的对象推动的,而欲望对象“随附”在理性对象或感知对象之上。因此,理性决定着欲望的产生,它才是人的行动的原因序列的真正开端。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理性;欲望;行动

[作者简介]曹青云,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濮蒲天,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4

经济学

数据要素市场中的确权与规制:研究综述

刘小鲁  王泰茗

[摘要]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在于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然而这面临着隐私等外部性问题以及数据垄断的挑战。本文首先对大数据的特征及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以数据要素市场的市场失灵问题作为线索,对数据确权和数据要素市场规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数据要素市场;隐私;数据确权;规制

[作者简介]刘小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王泰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企业创新、就业动态与工业生产率提升

宋建  王静

[摘要]本文基于2008—2014年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考察工业企业创新对城市小类行业层面就业动态变化以及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企业创新通过提升就业创造率和降低就业损失率显著地提高工业就业净增长率,且工业创新产出的就业效应远大于创新投入的就业效应;从不同技术行业看,企业创新促进了高技术、低技术行业的就业净增长率,而降低了中技术行业的就业净增长率,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创新显著降低了中技术行业的就业创造率,而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的就业创造效应明显且就业破坏的抑制效应显著;工业企业创新显著促进了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其内在机制是促进就业创造和抑制就业破坏。

[关键词]工业企业创新;就业动态;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

[作者简介]宋建,南京审计大学政治与经济研究院讲师;王静,南京审计大学政治与经济研究院副教授

5

法学

国家法人理论的重塑

王世杰

[摘要]为适应以人民主权原理为基础的宪法秩序,传统国家法人理论历经修正:不仅绝对的国家人格得以相对化,而且国家法人也被限定为法技术意义上的权利义务主体。这种重塑的国家法人理论既契合人民主权原理,也能够从法律上对国家整体进行把握。根据国家法人理论,国家机关通常不具有人格,国家作为权利义务的最终归属主体,应对国家机关的行为承担责任。虽然原则上应否认机关人格,但基于权利能力的相对性,在国家内部领域也可依实定法有限地承认机关权利。我国民法与行政法中通行的机关法人理论既误解了私人与国家、国家法人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也不利于保护私人权益。有鉴于此,应当摈弃机关法人理论,重新确立国家的法人地位。

[关键词]国家法人理论;机关法人;公权利;行政主体;权利能力

[作者简介]王世杰,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司法经费保障条款的预算法治实现

叶姗

[摘要]充足的司法经费是法院、检察院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法律监督职责的物质基础。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2018年修订时增设的经费保障条款,应通过适用一般公共预算制度而实现。司法预算在性质上属于部门预算,应按收支平衡、安排合理的原则,采用基数法和因素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司法事权本应专属于中央,暂时分属于中央和省级,相应的支出责任是提供均等化的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和差异化的司法公共服务。法检两院向本级财政部门上报预算建议数,财政部门审核、平衡后汇总成初步方案报本级政府,经批准后向两院下达预算控制限额,后者据此编制部门预算案。司法预算编制应在统筹安排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所需经费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办案业务所需经费,以保证高质量司法公共服务的供给。

[关键词]司法经费保障条款;部门预算;事权划分;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

[作者简介]叶姗,北京大学法学院院聘教授

6

管理学

社交媒体互动沟通与投资者信任

——基于公司违规事件的实证研究

支晓强  王智灏  王瑶

[摘要]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为研究载体,考察了公司违规曝光后管理层在平台上与投资者的互动沟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公司违规曝光后,管理层与投资者互动沟通的积极性提高,这有助于修复违规对投资者信任及公司价值造成的破坏;违规事件严重性、外部信息环境、管理层利益动机均会影响企业的社交媒体互动沟通决策。本文充实了公司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与投资者信任的相关研究,为互联网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社交媒体;投资者信任;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违规

[作者简介]支晓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智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瑶(通讯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配套协同还是增发陷阱?——我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配套融资的并购绩效分析

徐经长  李博文

[摘要]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上市公司作为主并方的并购样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重大资产重组中募集配套资金行为对主并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对于那些未包含配套融资的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交易,包含配套融资的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交易具有更好的短期和长期绩效;(2)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对比例与主并方并购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可见,募集配套资金制度能够促进并购交易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并购重组;募集配套资金;定向增发;协同效应;并购绩效

[作者简介]徐经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博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7

文学

《香奁集》的编录与唐末回忆性书写洪越

[摘要]唐亡前后,唐末重臣韩偓将自己的艳诗旧作编为《香奁集》。政治地位显赫的朝臣在晚年结集保存自己的艳诗,在中国历史上是特例,对个中原因,一般从政治隐喻、歌咏情感等方面进行解释。本文认为编集原因有二:一是唐朝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剧变、个人处境的变化促成了回忆性书写,而辑录艳诗成集是这种“怀旧”的组成部分;二是9世纪下半叶,随着进士出身的新型精英成为政治文化的主导力量,士人群体对“风流”现象及其书写的认识和评价发生变化,使保存艳诗更能被接受。在这两个背景中考察,《香奁集》是一部唐末士人怀念已经逝去的太平年代的作品,它通过回忆“风流文化”来保存、延续唐代的政治文化秩序。

[关键词]韩偓;香奁集;艳诗;回忆性书写;风流文化

[作者简介]洪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纸荒危机与通俗文学的浮沉——从民初《眉语》杂志的停刊谈起

马勤勤

[摘要]本文从民初《眉语》杂志停刊一事出发,考察纸荒问题与民国通俗文学的关系与互动。通俗文学自1916年进入“低潮”与1921年的再度“复苏”,乃是受制于“一战”及战后初期世界性的纸荒危机影响,与官方审查和新文学兴起均无关。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通俗文学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杠杆,背后隐含了物质技术的匮乏对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制约。从纸荒背景重审通俗文学的浮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旧文学“斗争”的最初历史图景,进而破解“西风压倒东风”的神话叙事与“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思维。

[关键词]纸荒危机;通俗文学;《眉语》;新旧之争

[作者简介]马勤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编审


迎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主编:林尚立

国内统一刊号:CN11-1476/C


版权所有

如需转发,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编辑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