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叶刀》子刊:西京医院江文团队报道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新成果

brainnews 2023-04-13

近日,《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Part of 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IF = 17.03)在线发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江文教授团队题为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ibenclamide therapy after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GATE-ICH):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open-label, blinded-endpoint, phase 2 clinical trial” 的研究论文。神经内科江文教授、杨方副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赵晶晶博士、宋长庚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这是该团队继今年2月份在《柳叶刀神经病学》(IF 59.9)发表脑血管病相关研究成果后的第二篇开创性论著。

欢迎加入

全国神经内科、脑血管学术讨论群

添加小编微信

brainnews_09

-留言:神经内科、脑血管研究群-


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更是位居前列的致死致残疾病。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20%,急性期病死率超过30%。如何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一直是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脑出血急性期内科治疗的关键靶标是治疗出血损伤及预防再出血,包括渗透治疗、血压管控、止血治疗等,但这些治疗均不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以下简称 PHE)作为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因素,直接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PHE有望成为治疗脑出血的重要靶标。既往有研究表明,格列本脲可通过阻断SUR1-TRPM4受体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与血管源性脑水肿,并有临床前研究发现其在改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方面具有潜在疗效。然而,格列本脲是否可以通过减轻PHE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预后,至今尚不清楚。

江文教授团队此次最新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接受小剂量格列本脲添加治疗可显著抑制PHE形成,并使90天改良Rankin评分分布显著降低。在主要结局方面,格列本脲虽可将脑出血后90天不良结局发生率降低9.5%(20.2% vs 29.7%),但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提示,使用格列本脲时需警惕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该研究依托“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临床救治研究”开展,是首个探索格列本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及功能预后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由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联合陕西省25家医院历时4年共同完成,揭示了格列本脲的潜在治疗价值及临床风险,将为后续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江文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和神经重症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牵头完成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血压管理CHASE研究、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营养管理OPENS研究、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GATE研究等3项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承担中央公共卫生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厅重点课题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出版神经重症专著2部。

文章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2)00396-0/fulltext


(作者:杨方 赵晶晶)

报道来源:西京医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