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时代,如何做精确的报道?

2016-11-18 黄志敏 数据工场DataWorks

我讲数据新闻的时候老提精确新闻报道,今天介绍一下,首先讲讲它的由来。


1973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一本书,叫《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 Journalism: A Reporter's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Methods),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精确新闻报道的起源。


(这是原书第四版的封面)


书的作者叫菲利普 迈耶(Philip Meyer),1930年出生,之前在几家媒体担任记者,是1966到1967年的哈佛尼曼学者。


(这是菲利普 迈耶老爷子的照片)

 

1967年,迈耶担任奈特 里德报业集团国内通讯员期间,底特律发生了严重的黑人骚乱。当时流行观点认为,骚乱根源在于南方长大的黑人难以与北方的文化融合。但迈耶和另外两位同事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居住在底特律种族骚乱地区的400多位黑人进行了访问调查,并利用电脑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推翻了流行的观点。在数据分析基础上,迈耶写出了《十二街那边的人们》系列报道,发表在《底特律自由报》(Detroit Free Press),并将这种报道方式称为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 Journalism)。


(67年的计算机靠打孔纸带输入输出数据,纸带长这个样子,在网上找的图)

 

接下来介绍什么是精确新闻报道。

 

迈耶认为,新闻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向艺术的方向发展,把报道和文学性相结合,发展到极致就是现在热门的非虚构写作。另一个是向科学的发向发展,利用科学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工具,将社会调查方法运用到报道之中,用调查代替采访,用数据讲述事实,这就是精确新闻报道。 它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定量的问卷调查、实验、内容分析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和报道新闻。


虽然,除了中国传媒大学,极少有中国高校新闻学院开设过精确新闻报道课程,也仅有北京青年报设立过精确新闻的版面,但其中的一些方法却渗透在现有的媒体报道中,许多财经报道信源是公开的财务数据,其实都属于精确新闻报道。为了分析数据,需要用计算机做协助,由此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报道。精确新闻报道里往往有许多数字,需要添加图表帮助理解,就成了早期的数据新闻。所以发展顺序是“精确新闻报道——计算机辅助报道——数据新闻报道”。


数据新闻可以看成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确新闻只不过基于互联网有新的数据来源、新技术和新手段,例如搜索引擎、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密苏里新闻学院以前相关课程都归属于计算机辅助报道,今年才开始开设数据新闻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之前虽然开设多门跟数据新闻相关的课程,但也是去年才开始开设数据新闻专业。

 

所以,数据新闻并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许多门课程组成的一个体系,精确新闻报道是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数据新闻,必须学好精确新闻报道的相关知识。


(看一眼这本书的目录,体会一下精确新闻报道在教什么)

 

我们举个例子说说精确新闻报道教你什么内容:

 

前些日子大家很关注美国大选,选举结果相对于投票前的民意调查是个大逆转,事后大家分析问题出在哪里。这个其实在《精确新闻报道》的书里能找到部分答案。

 

《精确新闻报道》的第十一章叫《怎样解析选举》,对选举民意调查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基本上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情况,也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你读完这一章大致能了解民意调查是怎么进行的了。我们看看这一章的目录体验一下:


为什么这次大选民意调查会错得那么离谱呢?

 

抽样调查说白了就两件事。抽样是找一些合适的样本来代表所有被调查对象,调查是了解这些样本的真实态度,然后推断出所有被调查对象的态度。这里有两个关键点:抽样要有代表性,调查结果要真实。

 

什么叫抽样有代表性?就是样本人群的分布特征,例如性别、收入、学历等等的分布应该跟所有人一致。像这次这大选民调,就有人根据最终结果反推,说有些以前不投票的人出来投票了,也就是说有一部分选民没有代表,所以民调不准。这个指的就是样本代表性出了偏差。

 

另一个叫调查结果真实。这次美国大选有人分析原因,因为川普的形象口碑很差,弄得好多支持川普的人在被调查时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被调查时声称要投希拉里,投票却给了川普,这是造成调查结果出错第二个原因。这就是调查结果不真实。

 

总之,抽样不具备代表性或调查结果不真实都有可能造成民调结果不准,所以大家在找的其实是抽样和调查不准的原因。以其看各种各样的评论文章,不如自己去找本书看看。

 

学精确新闻报道可以先看书,人大出版社将这本书2002年更新的第四版翻译出版,全称叫《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上网买到。


(《精确新闻报道》中文版的封面)

 

也许有人觉得,《精确新闻报道》里涉及一些数学知识,接受起来困难,这我可以理解。我这么看:书读懂多少算多少,读不懂的地方可以把推导过程跳过去,直接看结论,这样你至少能获得一个整体的概念。有机会听听课程讲座,向有经验的人提问,再尝试使用,慢慢就掌握了。未来我也会组织相应的线下讲座,请真正的专家讲课。


(本文经《精确新闻报道》中文版译者、中国传媒大学肖明副教授副指正,特此感谢)


本文允许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数据工场DataWorks”和作者“黄志敏”,不得删改

 

 

作者黄志敏,数据工场创始人。前财新传媒首席技术官,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创始人,带领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团队获得十个国际奖项和两个国内奖项,包括全球编辑网络(GEN)全球数据新闻奖最佳数据新闻网站提名、四项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卓越新闻奖、国际新闻设计协会(SND)多媒体设计优秀奖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