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科幻的名义收录科幻——华文科幻真子集正式启动

今天是4月2日,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节日。似乎在今天说这个消息,非常的合适。

生命,宇宙,以及科幻的答案。

开宗明义,就是华文空口喊了好几年要做的大事情——华文科幻真子集,终于要正式开始了。本文主要是想说,我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以及需要哪些帮助。


以前受限于精力有限,一直迟迟没能开动。现在争取到了每天几个小时的自由自配时间,所以可以正式开动了。

现阶段可动用的资源有

  • 至少超过一千本不重复的科幻图书和杂志

  • 一个好用的专业扫描仪+专配电脑

  • 一套3T硬盘的吃鸡电脑+机械键盘+约10T的资源

  • 一只活着的华文+大概可能也许不少科幻迷

  • 一个简陋的网站sfhuawen.com 和微信公众号“华文科幻真子集”,以及知乎专栏“科幻真子集”


收录的是这些书和杂志,用的是电脑+扫描仪,操作员是华文,发布的平台式包括科幻真子集网站sfhuawen.com 和微信公众号“华文科幻真子集”,以及知乎专栏“科幻真子集”,现阶段三个平台也完全足够了。(PS:一直不喜欢微博,所以没申请)

PS: 因为没钱请网站设计师,也没钱做相对复杂的功能,所以需求和设计都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写网站的程序员代码能力很强,可惜遇到我这种没钱还乱谈想法的甲方,心疼_(:з」∠)_

三个平台的分工是:

(1) 网站细无巨细收录任何有存留价值的内容,作为史料,也会收录各种评论甚至争议,内容作为庞杂,也适合研究和使用。主要面向核心科幻迷,尽可能巩固科幻的基本盘。

(2) 微信公众号和知乎专栏以发“可能引发传播和点赞”的介绍性评论文章为主。内容会比网站上少很多枯燥内容,主要面向普通科幻迷和非科幻迷,目的是为了引发科幻迷和潜在科幻迷对科幻的进一步兴趣,进一步扩大科幻迷的数量和科幻的基本盘。

将来如果出现了其他更合适或者受众群体更多的平台,或许会考虑也加进去。


在说要做什么之情,我比较习惯先谈需求,时髦一点儿叫“痛点”。

存在过哪些科幻作品,他们出现在哪里,都讲了什么内容

做了那么多年的科幻迷,我深切的体会到,科幻内容很多,但因为人少传承少响应平台也少书绝版的也快,往往今年前的书和作者现在都已经完全无人提及甚至无从知晓了,虽然这些作品很好看。但科幻迷缺乏接触和了解科幻作品的渠道,不管是现在能找到的书还是时间久远已经绝版了的书。更不用说哪些几乎被遗忘在旧书摊,连豆瓣都无人收录的老作品。

虽然有拉兹、三丰等科幻研究者和科幻迷的牵头和实践的整理,但现实情况是,国内至今仍然缺乏这样的平台和机会。过往的几年间,我也见过甚至直接参与过一些类似的项目,但是,这一领域即使不是空白也只是处于萌芽阶段。而更多的项目已经胎死腹中或者过早夭折。

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那么

  •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科幻小说,求问是哪篇,谁写的,哪里可以找到”

  • “这个小说好看吗,值得看吗”

  • “我比较喜欢XXX,有其他什么类似作品或者作者可以推荐吗”

  • “我有一个设定/创想,之前有人写过吗,从哪里可以借鉴”

  • “我想写XX类的科幻小说,有哪些作品可以学习”

  • “我是XXX的粉丝,他的作品我都想看,哪里可以搞到”

  • “这篇看着好眼熟,不会是抄袭吧……”


这些千古难题,是我经常遇到的,我想这些应该也是很多科幻迷的痛点。

我想,如果科幻真子集这件事情可以做成,或者哪怕只是阶段性胜利,这些痛点或多或少都有解决的可能性。

我十分期待这种可能性~



为此,要做的事情和次序其实比较简单


(0)建立一个和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规模性质相近的纸质书杂志集合

这大概是所有科幻迷的梦想吧。满屋子的大书架,满书架的书,整整齐齐排列着几乎所有的科幻书,任何人需要找任何内容的时候都可以很快的找到。

啊,人牲理想啊。值得用一辈子去努力完成。

从大学快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这么做了。最开始的设想是每本书都有三本,老家存一套,住的地方存一套,另有一套备用以流通借阅和对其他科幻项目工程的支持。

然而,赤裸裸的贫困让我现阶段只有将目标降低为1-2本,有两条件的图书留老本,没有条件的暂时就只留一本。

以及,真的是想每个城市有都这么一套,特别是科幻迷多科幻氛围好的地方都有这么一套。现在我能想到的科幻基础和氛围比较好的城市大概是成都、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西安、南京、重庆、天津、长沙这几个。希望有生之年可以见到。希望可以将来每本书都留十几个,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甚至更多的站点。有生之年.png


(1)整理所有出版过的科幻图书

以拿到手的实体书为准,现阶段可以理解为华文藏书的整理记录。

收录内容包括封面、版权页、目录、前沿、后续等非正文内容,部分正文等内容适当收录几页作为样张或者试读。

ps:以不侵犯版权的介绍为标准,正文内容即使有扫描,也不放出来,除非得到作者的明确授权。


(2)整理所有科幻杂志

国内的现在能找到的科幻杂志主要包括《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新科幻(科幻大王)》《世界科幻博览》《惊奇档案》等。

因为杂志内容结构相对简单齐整,所以主要以整理目录和阅读作品为主,因为手头现在只有《科幻世界》相对比较齐全,且内容最完整丰富,所以会从《科幻世界》开始着手,可惜1979-1994年间的作品,都已经绝版的很彻底,即使有也非常非常贵……只能暂时放弃这些,或者寻求支持。好在科幻世界很早就有90年代开始的作品完整目录公开版本,暂时不需要额外做其他工作。

另,《科幻世界·画刊》《科幻世界·少年版》等少儿向或者奇幻向的作品暂不收录。


(3)系统整理和介绍科幻作者

除了近些年出现的科幻征文和网络平台之外,国内至少2010年之前出现的科幻作品,几乎全部都是以杂志和图书为载体进行出版。

故而,当上述两个阶段的事情大致做完之后,以作者为线索整理作品自然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么做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国内相当一部分科幻作家我都可以接触到或者通过简单渠道接触到,对于整理、核证或丰富信息都有相当的容易。


(4)总结作品内容和风格,建立数据库,梳理科幻史脉络

其实,上面三个阶段所做的事情,已经是在为构建科幻史而寻求素材了。现阶段以我的能力,只能做到素材和史料的积累以及部分核验。

既然已经将所有作品都收录了,那就可以建立公开的数据库了,功能应该会比豆瓣要齐全一些,包括但不限于按时代、作者、主题、专题等查询作品,打分系统自然也是会有的。


顺便一提的是,如果将来万一财务自由了有钱有闲的话,我倒是很想往科幻史研究这个方向发展,甚至可能出书或者其他什么成果。这部分内容还是交给专业的研究人员吧,我只需安心的提供材料帮忙找资料就可以了。以及,我会将自己整理的所有材料排成编年史打印出来留着存档,想想就很刺激。


(5)科幻影视作品和其他形式的介绍

其实最开始我是想先开始做这个的,毕竟,哎,我硬盘里存的资源可能比绝大多数科幻迷都多。但是,这一块做起来比较尴尬。

如果只是想做一个资料库或者数据库的话,豆瓣或者IMDB甚至各种盗版资源网站都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想用视频的形式介绍电影,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而且做得也都挺好的,我既不会剪片子也不会做直播,声音和形象也都不上镜,特别是除了偶尔吐槽之外也讲不出一个电影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所以,这部分就将来择机选择吧,虽然大概率也会去做,但肯定是排到将来有钱有闲的时候了,很担心会鸽掉。


(6)基于科幻的其他一切内容

包括相关的游戏、桌游、人物、组织机构、事件、活动,所有这些,都尽可能的择机收录。不过因为现阶段对这些的涉猎并不多,所以一旦开始做就需要助攻了~


(7)基于科幻的社交平台、资讯平台和产品平台等大型项目。

从上大学的时候就想做这个,但是这些东西任何一个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都需要商业化,必然需要团队甚至公司,这些都太过超前了,虽然极大概率一辈子都会做科幻,但是显然三五年之内不会涉及这些。即使做的话,也是和真子集适当相互独立。怎么都是将来的后话了,就不多说了。

不过,以往打着以贩养吸的旗号购书成瘾多买的那些书,还是可以拿出来转手的。以及有需要科幻图书代寻代买的,可以找我,纯当出苦力赚个劳务费了。毕竟,因书致贫四个字不是瞎说的。




几点说明

(1) 暂时只收录一般意义上的科幻。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科幻,网文科幻,数量太过庞大且个人志趣不能在这里所以涉猎很少,故而暂不涉猎。美漫、日漫等同理。特别是DC、漫威的天坑_(:з」∠)_

(2) 会时刻保持版权意识,文本正文内容没有正式授权就绝不会放出。引用评论或其他内容尽可能给出可考证的出处。自己会适当保留一些PDF存档,但是绝对不会公开放出,除非出于研究目的也不会将文本内容给个人或组织。

(3) 现在整理和收录以手头现有图书为主,原则上不再新购图书,原因很简单——穷。之前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寻找过往科幻图书的方式就是看到这家店有当时要找的科幻书,那就以“幻”为关键词把这家店里所有标题里带有“幻”字的书都刷一遍,只要是科幻类的,且没有加价太多的,都会买,以至于手头好多书重复率很高。在孔网上败了一两万块钱的旧书,仅1979-1990年的书就有整整一个书架,还算是比较齐全的。

(4)现阶段只收录中文创作的内容,或者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被引进国内的翻译作品。但是,将来完全可以以中文为基础,向外做更大的扩展。

(5)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吧,极大概率无法一一跟进最新作品和图书,将来一定会迎头赶上。



需要的一些帮助

因为图书和杂志资料的不完整,且个人已经完全因书致贫,难以再像以前一样大规模购入图书,特别是售价很高的一些科幻图书。而且,因为经历和经验的缺乏,必然会有大量图书处于“根本不知道有这本书的存在”的状况,特别是2000年之前的科幻图书,真的是除非拿到实体书否则根本就不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

所以,查缺补漏的工作必然需要大家的支持。我一个人能力、精力和财力都是有限和匮乏的。更需要大家不吝提供帮助。

  • 提供情报支持:告诉我漏了哪些书,我尽可能买来或者借来收录

  • 提供图书支持:或借或送或者买,我需要尽可能多的图书以丰富真子集

  • 提供劳力支持:图书扫描建档费时费力,有机器没劳力也是白塔_(:з」∠)_

  • 提供书评支持:我会提前发任务进度,欢迎投稿书评,虽然没有稿费_(:з」∠)_


我会按照平均每天十万字阅读量,干2-3周歇一周的模式来做。

之后争取提前两周甚至更久公布下一阶段的阅读计划,非常欢迎一起研读,需要书的话我会帮忙想办法。

更加非常欢迎投稿书评,不管是独立成篇的长文还是简短的书评都可以。所有评论和投稿所有权益都属于作者。如果是独立成篇的长文,请务必附上你的赞赏码。

哦,对了,华文的邮箱是sfhuawen@foxmail.com


真子集在数学上的意思大概是“全集的一部分”,可以逐渐丰富逐渐趋近全集但是永远也达不到的那种状态,大概就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收录和阅读尽可能多的科幻作品,有机会的话,再安利给更多的人。


先公布第一阶段的阅读收录和评论的内容。

手头现有的科幻图书是从1979年开始的。1980年出现了极大的井喷,井喷持续到1983年,后来因为“清理精神污染”而图书逐渐稀缺起来。

1979年出版的科幻图书

4月16日 周一


《古峡迷雾》,童恩正,少年儿童出版社,1960年7月第一版,计132k字数。


之所以从童恩正老师的《古峡迷雾》入手,首先是因为版次时间最早,其次也是因为作品名气和识别度比较高。


4月17日 周二


《五万年以前的客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1月版,计89K字数。


《孙悟空大闹原子世界》,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2月版,计14K字数。


《五万年以前的客人》收录了《黑宝石》郑文光、《到人造月亮上去》于止、《飞上天去的小猴子》郑文光、《失踪的哥哥》于止、《孙悟空大闹原子世界》郭以实、《五万年以前的客人》童恩正、《布克的奇遇》萧建亨,共计7部短篇小说。


因为本书收录了《孙悟空大闹原子世界》,所以连同单行本《孙悟空大闹原子世界》共同收录。


《五万年以前的客人》封面有一只马门溪龙哎~


4月18日 周三


《密林虎踪》,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2月,计135K字数。


本书收录了《奇异的机器狗》《密林虎踪》《金星人之谜》《不睡觉的女婿》《重返舞台》共计5篇科幻小说。


4月19日 周四


《丢了鼻子以后》,叶永烈,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2月,计115K字数。

本书收录了叶永烈科幻作品《演出没有推迟》《丢了鼻子以后》《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龙宫探宝》《奇异的蛋糕》《文字的启示》。


4月20日 周五


《鲨鱼侦察兵》,郑文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6月,72K字数。


本书收录了郑文光的《鲨鱼侦察兵》、《仙鹤和人》《太平洋人》三篇小说。


4月21日-24日周六-周二


《科学神话》,海洋出版社,1979年8月,391K字数


收录了1976-1979年的科幻作品,包括《波》《太平洋人》《珊瑚岛上的死光》《飞向冥王星的人》《震惊世界的喜马拉雅——横断龙》《夜空奇遇》《海怪》《不睡觉的女婿》《丢了鼻子之后》《雪山魔笛》《密林虎踪》《太空归帆》《红宝石》《新奇的球赛》《图画上的奇迹》《太空医院》《月夜猴影》《一只奇怪的蜜蜂》《中国年轻了》《橙黄色的头盔》《海豚阿回》《珊瑚岛上的建筑师》《穿山甲之路》。以及,大量科幻中短篇的缩写。


4月25日 周三


《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9月版,计138K字数。


本书收录了《雪山魔笛》《心脏停止跳动以后》《重返赛场》《吴淞口外的警报》《神衣》《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出国之前》《海豚阿回》《陨落的生命微尘》《玲玲》《密林虎踪》,共计11篇。


4月26日 周四


《未来畅想曲》,尤异,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月版,67K字数。


4月27日 周五


《美洲来的哥伦布》,刘兴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10月版,36K字数。


《海眼》,刘兴诗,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11月版,99K字数。


两部都是单行本,作者相同,出版时间相近,适合放在一起阅读和介绍。


4月28日-4月30日


《中国科幻小说大全(上集)》,海洋出版社,1982年12月,计298K字数。


本书收录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国古代科学幻想故事,及

1905年《新法螺先生谭》徐念慈

1923年《十年后的中国》劲风

1940年《和平的梦》《在北极地下》《伦敦奇疫》《性变》顾均正

1950年《梦游太阳系》张然

1954年《第二个太阳》郑文光

1955年《征服月亮的人》《从地球到火星》《太阳历险记》

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76年、1977年、1978年、1979年的大量科幻作品。


从篇幅上完全可以确认,本书收录的作品皆为简介式缩写。且压缩幅度非常大,村留下来每篇只有几百到一两千字。需要最大限度寻找完整的原文。此工作不急一时完成。


5月1日-5月6日 


针对上一阶段的内容进行后续处理。查缺补漏。




以上作品会全部进行阅读和介绍,欢迎共同阅读并投稿书评





最后,顺便也说说我的心路历程吧。



先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叫华文,从小就是个科幻迷,现在是,将来也是,一直都会是。华文是笔名或者说是圈名,待会儿说这个。

小学的时候被《冰霜与烈火》《火星上的思想剽窃者》震撼到,开始喜欢科幻,也接触了凡尔纳和威尔斯,算是开了科幻启蒙。

初中的时候在学校门口的旧书摊上第一次接触了《科幻世界》杂志,因为何夕老师的《缺陷》彻底入了科幻的天坑。

高中的时候身边也没人聊科幻,向别人提起自己最喜欢科幻的时候,也总是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种目光,之后也遇到过无数次。

不过好在还有科幻电影算是全民人畜无害可以聊的东西。那个时候看科幻电影基本上都是在网吧十块钱去网吧包夜,十点到六点,在线看,每夜可以看五部左右。深夜这个时段,网吧里要么是沉迷游戏的,要么是沉迷黄片的,在一排的爱情动作片中,《银河系漫游指南》是多么的异类啊。看电影的时候也会下载电影,那时还用网际快车,几十M的片段下载,一部电影也就200M左右,用存储卡拷贝到同学的MP4上看,2G的卡也能存七八部的样子,足够看到下一次去网吧。


高中时立志要写科幻,用语文作文方格纸给《科幻世界》手写了篇一万多字的小说投过去,至今也没有后续。后来就不写文了,就开始挖天坑,一挖就挖到了现在。


自己默默的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不会和别人交流(很讽刺不是吗?交际花竟然性格内向?),或许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之后也就不怎么再看科幻了。据我所知,很多科幻迷确实也要沿着这样的路径又要自己的科幻生涯的。


这个转折就是2011年接手华科科幻协会会长这一职位。虽然很喜欢科幻,但是也没参与过什么科幻活动,唯一一次是科幻协会和武术协会联谊爬喻家山(华科的后山),因为华文也是学校探险队的,每周都在喻家山上训练,对那里太熟了。结果,科幻协会只来了我和时任会长强哥。这是我唯一参与的一次科幻活动。


2011年中,协会要换届,收到会长强哥的短信,问有没有人相当协会会长副会长,出于对科幻的深爱,我回复短信报名了副会长。结果,当时只有两个人报名了副会长,其中另一个不久就出国留学了,于是,我就成了华科科幻协会的会长。

开始混科幻圈就是从当华科科幻协会的会长开始的。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所以不得不兼任人人网主页君,那个时代人人网还是一个处在巅峰附近的社交网站。因为担任了主页君,加了全国近百多个科幻社团和天文社团的主业,后来被萨摩拉进了全国科幻社团的主页君AI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时在AI群里的名字是“华科王文”,因为有一次被孟祥宇错认成“华文”,于是将错就错就叫这个圈名了,写东西的时候也署这个名,所以也就是笔名了。

初步接触全国的科幻社团之后,见到了大量有着共同语言的大佬们,于是根深蒂固的社交恐惧症被治愈了并且竟然开始逆反了起来,因为加的好友太多,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华文认识所有人的”梗。当时以社团会长的名义参与各种科幻活动,拜访各个城市的科幻社团,和很多作家接触,和很多幻迷接触。几年前的事情,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个时候感觉全国的科幻氛围都很好,科幻迷都可以就近找到组织,然后四处串联面基。

后来协会卸任了,以个人身份的四处流窜面基的频次反而更高了。进一步坐实了“华文认识所有人”的黑梗,被戏称为“科幻圈交际花”,直到这两年才逐渐洗白。毕竟我现在又回归了社交恐惧症患者状态,只想每天死宅在家里,不用上班也不用出门,当然,刷ingress除外。

除了参加科幻活动多,认识的幻迷多之外,还有一个标签大概是“屯书”了。当然也屯其他的资源。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买了电脑,连上了网络,在2010年那个盗版盛行的年代,下载了大量的“科幻资源”,有TXT,有PDF,有整理好的和完全没有整理的,后来还专门自己整理了一个自己的文件夹。

大概是有一种类似于“宏大叙事”和“完整主义”情节吧,一直非常渴望将全部内容都分门别类按照一个体系全都放在一起,似乎少了什么都会变得残缺不全。这种总是力图建立“庞大体系”的坏毛病怕是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治疗了,不管是做事情还是写小说,一直被这种“庞大体系”的心理追求折磨和戕害。

年少无知的时候还向别人提议过一起做这个,把内容整理充实完善,以方便查找和阅读。后来,意识到这么做在精神、原则和操作上都是有违版权精神的,也就放弃了。

大概是从高中开始迷上了买科幻书,最开始是“买了看”,后来是成了“先买了留着以后看”,再后来就成了“不管会不会看,先买了再说”,再然后“我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去看,但是还想买”,以至于最后的状态是“因为这本书是科幻,所以我一定要买,不需要理解”。

这就是被见证了无数次的疾病——囤积癖。曾经在大学的时候,为了用仅有的生活费买更多的书就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同一本书买2-3本,自己留一本,剩下的卖掉,卖掉的时候当然会适当加点价格,多出来的就或多或少补上了自己留着的那一本。

很形象的以贩养吸。虽然最后绝大多数书都没没卖出去,捐给了学院的图书室,送给了学弟学妹,剩下的一些拖回家,虽然,当时寄回家的那些书,丢了至少两大箱至少一两百多本,也不知道的是丢在了快递的过程中还是丢在了搬家的过程中,总之,现在已经完全找不到了,一直引以为憾。这是题外话。

因为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在以贩养吸,所以囤积癖的病症愈发的严重,大学时代还受限于购买力。后来,自从有了万恶的信用卡……痛心疾首啊

辛辛苦苦那么多年的积蓄,全都兑换成了数量级在n千的图书里,几乎每年都搬家换一次房东,每次都让人彻底崩溃。

说了这个多,总结起来就是

(1)我有科幻书囤积癖

(2)我已经囤积了数量非常科幻的科幻书

(3)我想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幻作品系统,一直都想

(4)我尝试过,也有合适的条件和基础


最后的结论就是——我要开始干了,而且要干一票大的——尽一人之力,收藏和整理尽可能多的科幻图书,然后让他们尽可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当然这一切都要在合情合理的范畴之内进行。


我在自己的多处简介里都写到自己是“科幻博物学”爱好者,人牲理想之一就是把“科幻真子集”这个系统做出来。为此还专门找人写了网站,租了服务器,鸽了这么久,也该派上用场了。

想要开始做的时候,就遇到了第一个让人纠结的事情——起名字。

本来这个问题不应该是问题的,好几年来,我都告诉别人,我想做的这个东西叫“科幻真子集”,这个名字非常的贴切地体现了“一点一点逐渐丰富逐渐内容,终有一天会无限趋近全集,虽然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全集的状态,但至少在已知的范围内不会有太大的遗憾”。

科幻真子集,我喜欢这个名字,我真的是非常喜欢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也能非常完美的表达我想做的和正在做的事情——收录尽可能多的科幻,而且内容是中文内容的,甚至可以用“华文科幻真子集”这个名字,巧妙的把自己的圈名“华文”放进去,多么巧妙啊。但是,可恶的但是,这个名字也算是我从别处借来的。

“科幻真子集”这个名字来源于清华大学科幻协会(偶尔简称大清幻协)十周年会刊,起这个名字的人大概是奡叔郭晨成功哥三代人之一,印象中是2013年的时候印制的,本来我是有这本的,可惜也和其他几箱科幻书一起失踪了,否则说不定还能定位到起这个名字的那个人。

“华文科幻真子集”,这个名字明明确确的起源就是受到清华大学科幻协会会刊的启发和影响,我也从不曾隐晦过这一点。我可以确信,如果没有那本会刊,我绝对不会使用这个名字。就像“华文”这个笔名,如果不是当年小宇把我“华科王文”的名字错打成了“华文”,我也不会将错就错将这个名字作为笔名和圈名一直使用下去,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我的真名。


突然间有点儿不确定该怎么定义我想做的这个东西。

华文科幻真子集首先绝对不是一个力图营利的商业项目,从来没打算将其作为一个营利的商业项目来做。似乎也不算不上是非营利公益项目,这个东西不是按照项目的标准来做的。算是一个计划或者工程?然后取一个漂亮的工程代号?似乎也说不上。

如果真的要定义的话,大概算是个人的一个夙愿或者执念吧。曾经也想过商业化或者团队化运作,然而不管怎么论证,这个东西似乎都很难养活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团队。


如何定义不重要,能做出事情来才是重要的,前路很远,一直走下去就是了。

科幻为王,地久天长,勉乎哉!




按照惯例,满怀期待的放上赞赏码~欢迎赞助华文收录更多科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