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普邦大讲堂第二讲 | 盆景

普邦大讲堂 普邦设计
2024-09-06




#兴趣牛#生活艺术培养

2022 PBD LECTURE 2 | Mar.25——



本期关键词:

盆景历史;岭南盆景;盆景艺术;盆景与园林



盆景,顾名思义,盆中之景

是盆中的山水,立体的山水画

所营之景,或大气磅礴,或巍峨险峻,或清新淡雅

中国盆景历来讲究以形传神、以形媚道


盆景艺术有赖于自然的生机,赋予树石文化的浇灌

自然美和意境美的交织,蔚然有趣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用心中之树整盆中之景,用盆中之景显自然之美


(精彩回顾)










盆景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盆景创作者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及精心养护,在盆中展现大自然风光景致的有生命的艺术品。从其材料来看,盆景与园林相似,都是利用植物、山、水、石等元素,表现自然山水风光。但在尺度上又有明显区别。盆景讲求移天缩地,将自然山水微缩于盆中之景。盆景从材料上分为树木盆景(即以植物为主要的部分)和山水盆景(以石头搭配少量植物)两大类。岭南盆景中多以植物盆景为主。


树木盆景(左)和山水盆景(右)


盆景起源于人们对文化的选择和表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家以一种移情的方式赏玩盆景和园林,通过眼前之景想象天地之景。缩地术和壶中天便是西汉时期的传说,也是盆景文化的部分起源。壶中天指人沉浸于环境中游赏,将人尺度缩小;缩地术却截然不同,而是把大的环境微缩于盆中,这与日本园林中的枯山水相类似,置身景色之外纵观。而壶中天的观赏讲究的是置身其中的观赏意境与体验。


缩地术(左)和壶中天(右)


盆景图像早在唐朝时期食物制作方面就有出现,例如《章怀太子墓》中就有将食物与植物结合的图案展示在盆中。盆景的评判与绘画一致,宋代郭熙《林泉高致》提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画论,影响了绘画、园林及盆景的创作。盆景也在宋代开始出现盘松、盆景、盆草等诸多称谓,样式上也变得更加丰富。


《章怀太子墓》(左)和《林泉高致》(右)


在元代园林的发展虽然受到了限制,但对农业技术的积累较多。编写农书的风气产生,积累了大量农业技术。明代之后,开始有一些关于盆景的专论记载。在文震亨《长物志》就有很明确的用画论来作为盆景造型的标准对比。后来也逐渐有了以仿名人图绘的方式来做盆景,也有一些工具和技艺的记载。


《长物志》


到清代出现很多描绘盆景的字句,一些绘画中也出现了盆景题材。沈复《闲情记趣》就详细描述了一些盆景造型的技法,大量的技艺总结




岭南盆景的起源现追溯到1796年海幢寺的一副绘画中描绘盆景样式。海幢寺在岭南环境的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海幢寺曾是广州重要外贸流通地,很多殖民者会居住于此附近,并描绘了很多海幢寺的图像。在之后的一些外销画中也能看到一些岭南盆景图像。此外,在19世纪初的一些照片中也有记录岭南盆景的画面。在1930年前后,由广东国画研究会主办的盆栽展览会在六榕寺举行。


西班牙版海幢寺外销组画编号22之“地藏楼”图

一些外销画中的盆景


直到1979年,在北海公园第一次举办了全国性的盆景展览,展览后国家建设部提出《中国盆景艺术》一书撰写,同时邀请上海、成都、苏州、扬州、广州等市的园林局(处)参加。这是解放后对我国盆景进行的一次比较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随后便形成了五大流派的说法,包含海派、川派、苏派、扬派和岭南派


海派(左上)、岭南派(右上)、

川派(左下)、扬派(中下)、苏派(右下)


岭南派的主要技法有四个。第一是蓄枝截,摘除植物的顶端优势让侧枝有足够的营养生长,让盆景整体比较有力量,所耗时间也较长。第二是近树细节,既注重外在造型,更注重内部细节。因此既可远观,也可近看。让每一托枝条都是一棵小树。第三是类型丰富,广集博采大自然的奇树异木又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其型式千姿百态。第四个特点是脱衣换锦,通过修剪和摘叶技巧,脱衣换锦,鲜明表现出四季不同的景象。


蓄枝截干(谢荣耀先生作品)

近树细节

类型丰富(吴劲章先生绘图)

脱衣换锦(谢荣耀先生作品)


盆景养护第一是土壤,保水性好、吸肥佳,排水良好,团粒结构的颗粒土最佳。第二是水肥,调整日照方向,使盆景发育平均。水要浇透,但不宜过多。施肥以有机肥和无机肥为主。第三是整型与矮化,但不宜整枝造型。


颗粒土(左)和土粒筛选工具(右)




日本园林更像是盆景的放大,在尺度上更贴近盆景的观赏方式,人不可进入玩赏。而岭南盆景则是一个缩小的园林,将人的尺度缩小置身其中观赏游玩。尺度决定着盆景的展陈,展陈需要考虑到人的不同体验尺度,即如画与入画。如画无需要进入,只需要是个精致的画面即可;入画需要讲求人的尺度进入体验,与环境发生关系。


《御花园赏玩图》中盆景与园林的尺度对比

如画式展陈(左)和入画式展陈(右)


盆景与设计都要讲究身体与叙事-情境,岭南盆景通过名字将其姿态提炼出来,整体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描述了一个情境。这对现代设计会有一定的启发,首先明确设计要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再去通过设计手法表意。


悬崖型(左上)、风吹树型(右上)、多干林型(左下)、

型(右下,陆志泉老师作品《醉卧山前》


新会汲古山房设计,就是利用碧绿屋瓦做了一个叙事空间。人可以钻进屋顶对望古迹、竹林,与周围的场地发生一系列的情境想象。江门榕驿与中山小竹坞厕所设计,让建筑与植物发生一些关系,整个场地布局就如同盆景一样,讲究建筑布局如何与植物姿态协调。


新会汲古山房实景图

江门榕驿实景图

中山小竹坞实景图



普邦大讲堂第二讲特邀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盆景协会副理事长翁子添先生来作盆景历史、艺术文化鉴赏及实践操作教学。


通过现场专业的盆景知识讲解和欢乐的动手操作环节,让我们对盆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将盆景制作和造型的原理技法,更多地与我们景观设计相结合,使二者融会贯通。不仅丰富了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也拓宽了大家对专业认知的思维。



普邦大讲堂,旨在为设计师搭建交流成长平台,建立快速提升通道,每月2场,周五下午3点准时开讲。从2019年开始,累计分享嘉宾150+,参与人数达到2000+,联合20+的高校协会,培养孵化人才200+,涉及“技术汇”、“职星人”、“名师堂”、“跨界咖”、“研学游”、“兴趣牛”等多个版块,讲师阵容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希望通过跨界学习、平台互通、资源共享,培养人才、孵化导师,推动行业联合发展。



2022普邦大讲堂第三讲

# 复盘

4月15日星期五15:00-17:00

我们不见不散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普邦设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