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沁河:一河跨晋豫,滋育泽与怀的养生之河

汜水禾 我们的河 2022-04-02

上游有山西鲁村小米,下游有河南铁棍山药,沁河是一条什么样的养生之河。

 

从上游到下游,滋育出了养生名品:沁水河谷的“泽州黄”、鲁村小米,“四大怀药”的铁棍山药,但是沁河还是名不见经传。现代史上唯一出名的一次是民国初年军阀大战时,冯玉祥的一个笔误,让河南北部的沁阳和河南南部的泌阳闹剧般连在了一起。

 

因为中国明代以来的省域建制,山西人和河南人都不会把沁河作为母亲河,大多数山西人心中有汾河,大多数河南人心中有黄河和淮河。

 

但是,沁河的确是山西东南角晋城(泽州)人民和河南西北角焦作(怀庆府)人民共同的母亲河。沁河岸边,不仅上下游口音相近,而且物产也均以滋养养生著名。当然,在近代,地下的煤也一度成了他们的特色物产和城市的颜色。

 



沁河作为黄河中部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山西中部的太岳山,然后一路南下,冲出太行山,东流入黄河。正是由于西有中条山、王屋山,东有太行山,沁河河谷所在的山西晋城,成为一个沁河-丹河(沁河支流)的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区。而冲出太行山的沁河,又在黄河北部吸纳了古济水,成为了黄河北岸。古“河内”地区,怀庆府的母亲河。

 

沁河古道“Y”字型连接晋冀豫

 

沁河所在的地理位置在古代,远比现在地理位置重要的多。洛阳所在的河洛中原地区,宋代之前一直是京畿要地。而,正是沁河河谷的存在,使得,西北经汾河河谷,沿沁河河谷,可直达洛阳。东北从山东(太行山以东),经漳河河谷——上党盆地(今山西长治),南下经过长平关,亦可进入沁河河谷(支流丹河)。

 

战国时期,秦国坑杀了五十万赵国战俘,使得赵国一蹶不振的长平之战便是在此,沁河的东部最大支流——丹河之所以名丹河便有一种民间说法是该战杀戮过重,河水如丹,故名。

 

西北连接汾河河谷所在的晋阳(太原),东北连接漳河河谷平原所在的上党(长治)、邯郸,乃至更北的幽燕。本身有三面环山(北有太岳山、西有中条山,东有太行山),使得沁河地区自古进可攻退可守,威胁京畿河洛。

 

沁河河谷平原北部的长治,古称上党,上党天下脊。便是由于西连接河东(汾河河谷),东出太行可控邯郸冀燕。南出沁河河谷,直达洛阳河洛而具有战略地位。一度,沁河河谷所在的泽州、晋城还曾经隶属上党、潞州府(今长治)。

 

也正是由于泽州(晋城)的战略位置重要性,使得沁河上游地区成了山西(汾河河谷)门户,而冲出太行山的沁河下游成为河洛地区的门户。这也就形成了后世沁河上游属山西,沁河下游属于河南的局面。

 

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此自古杂糅,人杰地灵

 

刚才说过,沁河河谷位于太岳山、中条山、太行山三山之间,南吻河洛。春秋战国时期便是西北、东北少数民族迁移中原地区的最前线,长治地区古称潞。过去便是赤狄潞氏的所在。三国两晋时期,匈奴、羯族等大量内迁山西,山西南部由于太行山区的气候宜人,易于放牧,也成为少数民族迁居的所在。今天山西武乡、榆社等几个城市纷纷抢占家乡的西晋末年的羯族武人石勒便是这时期跟随族人迁居到的上党漳河岸边的武乡县。



 山西南部,太行山脉中南部,沁河、漳河岸边,曾经是离中原华夏地区最近的少数民族生活的所在。


交通的战略重要,人口的融合,使得沁河流域自古人杰地灵。《康熙字典》的总编撰者、王跃文官场小说《大清相国》的主人公陈廷敬,山药蛋学派的代表人物、人民文学家赵树理均是沁河岸边的晋城人。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人(今天山西晋城市,沁河中游岸边的阳城县)。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王跃文曾这样赞扬陈:清官多酷吏,而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见《大清相国》)

 

康熙皇帝对陈廷敬评价极高。《清史稿》中载,陈去世。康熙皇帝“深惜之”,亲笔为他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

 

而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正是由于《大清相国》中以陈为原型的清官色彩,该书曾被王岐山推荐。

 

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其故居便是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国家级5A级景区,屡屡在北京地铁内做广告宣传的——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皇城相府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据说,皇城相府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

 

据统计,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地面结构古建筑约占全国同时期的1/3,居全国之冠,有“中国古建筑宝库”之称。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省级23处,市级512处,居山西省第一。全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6处,居山西省第一。可见,由于沁河河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北方古建筑保存远远要比汾河河谷保存的多。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是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1906924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923去世。

据说,台湾巨商郭台铭原籍也是晋城人。

 

出了太行山,进入黄河中游北岸平原,与黄河交汇的沁河下游,古河内地区、怀庆府(今河南焦作)所在也是人才辈出。

当下因为《军师联盟》出名的著名的司马懿家族便是沁河、黄河北岸边的河内人氏(河南省温县人)。

唐代文学家韩愈是河阳(孟州市)人。

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怀州河内(今沁阳市)人。

作为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16001680年)是温县陈家沟人。正是其后人陈发科(18871957年)。1928年在北京立擂17天,此后在北京授拳。使得陈氏太极拳从此公开流传于世,发扬光大。

 

沁河,名副其实的养生之河

 

今天谈养生与养生产品到哪都有点广告和骗子之嫌。但是,沁河流域由于自己三山夹一沟的地理地貌,的确是一条养生之河。

 

《我们的河》的忠实读者一定有印象,在之前,我们谈哪些地方最长寿时提过这个观点:相对密闭的有河流流域河谷的地区一般都因为小气候宜人、物产丰饶而使得当地人容易长寿。(详见《我们的河》系列文章:《为什么中国这几个地方人们最长寿》)

 

不看广告,看疗效。从上游的沁河鲁村小米,到下游的四大怀药之一的怀山药。沁河流域可以说,养生产品辈出。

 

在沁河上中游河谷,由于有鲁村小米的滋养,当地一个镇里有100多对双胞胎,一个家族里出现十代双胞胎遗传,这种神奇的故事和小米富含叶酸等微量元素有关。使得沁水小米名满天下。


“鲁村”小米是产于山西晋城泽州县境内的鲁村小米的名字,同样,是沁河河谷平原,产于泽州县的小米也叫“泽州黄”。


据说,2009127,央视十套《走近科学》栏目拍摄的《探访双胞胎家族》播出后,在对多产双胞胎的鲁村的水土及其他相关物质作出化验后,发现鲁村人每天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小米中叶酸含量很高,比其他谷类粮食高出很多倍。已有研究表明,服用叶酸的女性较没有服用叶酸的女性,生双胞胎的几率高出近一倍。

 



晋城鲁村的双胞胎在山西晋城现代农业交易博览会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宣传鲁村小米。

 

而沁河下游,今天的河南焦作,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也产于此。

四大怀药的怀,便是指古怀庆府(它的地理范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辖区温县、沁阳、武陟、孟州)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四大中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把“覃怀地”(怀川)所产的山药(薯蓣)、地黄、牛膝、菊花都列为上品。

 

  怀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取根块入药。鲜地黄直接焙干,称生地,有很高的清热凉血医效。《神农本草经》说它:“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良。”近代有关资料记载,怀地黄还有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的功效。经加工后的熟地黄,生精血,补肝肾,填骨髓,长肌肉,是很好的补益药。

怀牛膝以其茎部有节似牛膝而得名,药用根部。牛膝药效甚高,主利腰肾、通经络、破淤活血、消积导滞、清利二便。《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久服轻身耐老”。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说:“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也,言其药效如牛之力。”近代医药学认为,怀牛膝对子宫、肠管有一定的加强收缩及止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效果。

 

四大怀药所以有名,有说法是认为,由于沁河的所在,将太行山的矿物质带到了黄河中下游肥沃平原所致。而中间的关键连通环节便是沁河。

 

成于煤,伤于煤的沁河

 

近代以来,由于沁河下游流域,太行山东南缘地下煤田的发现。使得山西晋城(古泽州府)、河南焦作(怀庆府)一跃成为新兴工业重镇。

晋城因为地下煤资源丰富,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无烟煤基地、煤层气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其中已探明无烟煤储量占全国1/4以上,山西省1/2以上。煤层气地质储量6141亿立方米,探明储量3256亿立方米,是目前全国煤层气资源勘探程度最高、最具开发潜力的煤层气气田。

相邻的河南焦作市名字便是因煤而来,焦作,焦煤作坊之一。近代工业的发展,使得沁河岸边曾经沁人心脾的养生之天堂变得灰头土脸。庆幸的是,今天,煤田开采的狂飙时代之后,山西和河南的沁河人,已经开始懂得了解、推销自己的养生之河所产的养生之品了。

 

沁阳、泌阳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因沁河得名的城市很多,有上游属于长治市的沁源县、中游晋城市的沁水县,下游河南焦作市的沁阳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今天,山西沁河上游河谷的山西晋城人,在语言和文化上,似乎更接近沁河下游平原的河南焦作人,而不是同为山西省的,隔着太岳大山,北方汾河河谷里的山西老西儿们。

甚至,会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长治市,漳河上游岸边还有一个和沁水、沁河今天看来不沾边的沁县。其实,历史上,沁河上下游所在庞大地区曾经是沁州所在。而州治设在今天沁县。沁州今已不在,沁县(州)却保留了下来延续至今。所以也就造成了,今天漳河岸边有沁县的貌似错乱的情况。

 

河南南部驻马店还有一个泌阳县。当然也是因古泌水得名。泌阳河(泌水)源于桐柏山,流入南阳盆地唐河、白河,南流湖北襄阳汇入汉江,入长江。属于长江水系。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没有多少学问的冯玉祥,大笔一挥,电报急令大军一支火速前往沁阳救援,结果,沁阳写成了泌阳。

 

这便是,将军草包,累死三军。沁阳在豫北,泌阳在豫南,今天京广线动车也要两三个小时。

(更多相关内容请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号:我们的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