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徽州:只是安徽的最南一角,为什么却能出去代表整个安徽

汜水禾 我们的河 2022-04-02










添加关注,请点击以上蓝字:我们的河,一个专注于河流历史、地理的微信公众号。



徽州、徽商、徽菜和徽派文化的独立性和骄傲因何而来?为什么它们能够走出来去代表整个安徽?

 

皖南和徽州

 

一条长江将安徽分为两部分。江北还可以再细分为淮北、淮南,长江以南则可以简称之为皖南,而皖南再向南便还可以分出徽州。安徽的省名便是清代,江北的安庆府加上江南(皖南)的徽州府而来。



 

可见徽州在安徽的地位。在整个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安徽省里,皖南尤其徽州的调性显然很独特。据说,因为改革开放早期为了发展旅游将徽州这一名字改成了山名的黄山市,现在后悔不迭,还想改回更有文化底蕴的徽州。

 

毕竟,在今天徽派文化、历史徽商,甚至高高马头墙,雕工极好,白墙乌瓦的徽派建筑,乃至徽菜都成为了显学。

 

宏村白墙乌瓦,高高马头墙的徽派建筑


而长江以南的安徽,则都可以称之为皖南。安徽简称的皖,来源于皖山,也就是鄂豫皖三省之间大别山山系中的又一别称。皖山和长江之南,便是皖南。

 

从西至东,长江南岸的池州、铜陵和芜湖、马鞍山以及宣城、黄山(徽州)都属于皖南。

 

徽州在哪里?

 

简单讲,徽州其实在安徽的最南端。西接江西东北角的婺源、景德镇和上饶,东连浙江西北角的衢州。民国时期,江西婺源一直属于徽州。至今,徽州文化圈依然包括婺源,甚至可以沿着新安江顺流而下延伸到浙江建德、衢州区域。

 

徽州和徽文化的形成,要得益于长江天险和长江南岸三座名山:九华山、黄山和天目山(昱岭-白际山)。正是由于长江天险和大山的阻隔,使得皖南,尤其黄山南部的徽州新安江盆地,得以文化保留至今。

 

渡过长江,翻越九华山、黄山箬岭古道,便进入了徽州新安江谷地。

 

黄山南峦,浙江(富春江)的上源,新安江发源,然后经停古老的水利设施渔梁古堰,一路东下,经过今天的千岛湖(古城淳安县)然后接纳浙江的其他支流,改名富春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入海。

 

渔梁古堰的目的其实便是在新安江上修一条石堰古坝,汛期截留水势过大的上游洪水,既可以蓄水农用民用,又可以不至于下游河道水势过大。

 

徽州新安江上游的渔梁古坝


在历史上,新安江-富春江水系,可以使得从今天的徽州一路水运抵达杭州,并入海。这也是徽商和徽派文化深远影响杭州,以及富春江沿线地域文化的一个原因。

 

今天黄山的名茶屯(溪)绿、屯红,便是当年经过新安江一路运往海外,走向世界。

 

在这一点上,新安江被称为徽州和徽文化的母亲河一点不为过。

 

除了新安江水系,黄山南坡西侧,徽州盆地的西南缘,还可以经过祁门、浮梁县(今天景德镇)沿流入鄱阳湖的昌江,经过九江进入长江水道。这条水路,也是景德镇瓷器、祁门红茶得以出去的古道。


徽州虽然是盆地,向东沿新安江可以直下杭州,向西经过祁门-浮梁-昌江-鄱阳湖-九江,可以进入长江中游。向南可以经过婺源、上饶,翻越武夷山仙霞岭(关),进入福建。

 

而向北,翻越黄山和天目山之间的箬岭,新安江水系可以接纳青弋江水系,向西进入芜湖,向东则可以沿水路进入苏南。

 

徽州的古砚,宣城的笔墨、宣纸,皖南文房四宝便是沿着几条水路走遍中国。今天江苏南京南部的高淳、溧水等地依然有着鲜明的徽文化的特征。

 

今天,宣城和芜湖虽然不属于古徽州,但因为商路的原因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

 

正是这种十字交叉的水路路网,使得易守难攻的徽州盆地,并不闭塞。而这种交通上的发达正是徽州文化,徽商遍天下的原因。

 

徽州是吴越文化+中原南下文化的杂糅

 

东有新安江星夜可达钱塘,西有浮梁水道,抵达鄱阳湖、九江口入长江,北接青弋江水系抵达苏南、芜湖、南京,周遭水系的对外发达,使得后世徽州人得以善贾行天下。而地理位置的内在天然防御性,又使得徽州能够在乱世保全自己,使得徽州文脉得以延续。

 

中原人的历代南迁,在东南半壁江山,一路沿着赣江下游上溯,形成了今天的江西省雏形,更早一路则是在苏南太湖领域、南下至钱塘江下游、绍兴平原。形成了今天的苏南和浙江省。

 

正是由于介于两者之间,再加之多山,缺乏宽阔的河谷平原。皖南乃至徽州在中原人南迁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一个鸡肋。

 

徽州在历史上,属于吴越,直到三国时期,孙吴统治时,徽州还是东南山越民族生息的地区。为了弹压当地相对并不开化的山越人,吴国大将贺齐还曾经带兵来此征讨。

 

随着魏晋时期,中原人的南迁,皖南,乃至整个徽州地区开始出现山越民族和南迁中原人的融合。

 

直到魏晋南北朝、隋朝后期,徽州人,箬岭古道的修筑者汪华还曾经在徽州区域保靖安民,拥兵自重。在当时,汪华不仅保障了徽州地界不受兵火涂炭,还审时度势,在初唐归顺了中央政府。由于后来归唐,汪华在唐代被封为越国公,至今被徽州人称之为开拓者被纪念。

汪华为代表的汪氏至今依然是徽州大族、大姓。

 

正是由于地理上的相对独立,整个皖南,尤其徽州极少受到兵火之灾。但是,毕竟新安江谷地地域有限,狭窄的河谷、盆地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农业人口。历史上,徽州人更多是走出来讨生活。这便是徽商最早的起源。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便指出,“徽人多善贾”。徽州人和东南人的不同就是,“省啬为生”。徽商节俭,外面挣到钱便回乡建房,重视教育,这也是徽文化得以延续的一个原因。

 

徽州许国牌坊


徽商的节俭也体现在今天徽州遗留的古建筑上,徽商省吃俭用挣到钱便回乡投入到家族田宅、村舍的建造和子弟书香门第的教养上。这就是,为什么徽州人,历史上尤其明清两代,直到近代一直以文脉昌盛闻名。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今天,北至皖北,淮河两岸的淮北、淮南,代表不了安徽;中部的大别山和巢湖代表不了安徽;长江中游两岸的商业重镇安庆、芜湖代表不了安徽,而偏隅一角的徽州却能被几乎所有的安徽人认可,并能骄傲地出去去代表安徽。


这不单纯是因为皖北黄泛区和大别山相对贫困、落后和闭塞,皖南和徽州相对更富庶发达,而是因为徽州文化更代表和延续了安徽作为古老的江淮文化地带的丰厚历史和文脉传承。


论商业发达,近代以来安徽的芜湖也不差。但论起安徽哪里更有文化气息,则仿佛只有安庆能和徽州媲美。


特殊的地理,也使得徽菜独具特色,能跻身中国传统八大菜系。徽州古代处于深山之中,先民缺盐少油境遇下,重盐、重油,善用腌熏,烧炖,巧用火腿和竹笋、豆制品等能够就地取材的原料做搭配,成就了后世以臭鳜鱼为代表的一系列徽菜的鲜明特点。



第一时间阅读更多本公众号每期更新内容,请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公众号:我们的河(或IP:womendehe,可微信输入搜索添加。)


相关阅读

绿茶、红茶、普洱茶,茶叶分类背后的历史商路缘由

江苏、安徽疆域三百年恩仇录

浙江:从新安江到钱塘江流出的历史

为什么你的家乡菜进不了中国八大菜系?

太湖从哪里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