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向钇衡丨大学之“大”,在于有容乃大

向钇衡 红星评论 2024-01-14
“为什么不让我们进?”一名欲带孩子进某大学参观的家长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同样表示了“进自己学校都麻烦”的疑惑。这些话题再次引发了大众的热议:大学校园到底该不该对外开放?
多年前,大多学校的校门是可以自由进出的,清华北大一度成为游客旅游最为期待的重头戏。可自从疫情封闭式管控后,众多高校因管理的便捷以及开放校园后可能带来的风险,选择沿用该管理措施,为校园筑起了“围墙”。
大学应不应该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责任?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高校校园应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公物,应该承认老百姓普遍享有的高校参访权。大学作为文化高地,依托于公共财政建立了知识、人文、历史甚至生态等方面的资源,应与外界共享才能够更好地反馈社会。
高高的“围墙”看似是保护,实则掐断了高校学生感受围墙外世界的可能。在某调查问卷中,近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认为高校应该对外开放,其中大多数是高校师生,他们纷纷表示开放包容的校园更有利于交流,才能真正做到文明的传播与共享。高校封闭管理反而限制了大学生拓展自我的机会,过度的呵护无非是培养温室花朵,高校里的万千学子终究要飞向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
进一步讲,开放高校“大门”,实质是将知识殿堂开放,打开无形的“大门”。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高校的三大功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精进,一定不是在闭环内实现的,多元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发散才能促进其发展。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广纳诸子,于是有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人类文化的精华绝不应该被“殿堂”束之高阁。让公共教育资源被更多人接近和享用,才是推动整个文明进步的可取之道。
当然,“开放”不等于“放开”,不是肆意妄为地完全自由,而是有规有矩地双向尊重。对于高校而言,应建立合理的访客制度,包括预约、登记、审核等程序,以确保校园安全;充分考虑校园的承受能力,划分合理的参观区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前提下,更好地履行公共责任。对于公众而言,不能干扰高校教学,不能大肆喧哗,必须懂得尊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容乃大的高校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培育人才的圣地。我们切莫将大学变为教育监地,阻断文明的流动和资源的共享。逐步打开各种无形的“大门”,不再停留在封闭管理的舒适区,向社会高呼“我家大门常打开”,才是文明进步更好的样态。

(文/向钇衡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四队  指导老师:吴迪)


*文内作品系第四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向钇衡丨大学之“大”,在于有容乃大

向钇衡 红星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