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工业大学 陈自强丨大学既要开门,更要开放

陈自强 红星评论 2024-01-14

十二月,笔者几次赶高铁,来到岳麓山脚下,蹭几堂敬仰已久的学者的讲座,最开始,总小心地溜进学院楼,害怕被拦住,后来发现,同礼堂的都是长沙各校的同学,2020年入学的自己一阵恍然,大学是有另一种可能的,这便是全然开放。而这,本是它该有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高中化”,这一很热的话题,看似戏谑,却揭露出一事实:这几年的大学,不再是小社会,而是大高中,未成功架起书斋与社会。具体而言,则与大学的封闭措施不无关系,毕竟,大学的封闭,既不让外人进来,也对学生的社会交流增添了限制,让大学的社会化作用大打折扣。
但好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拉扯后,“大学开放”已成大势。十二月,北大李植副教授“跨栏入校”点爆舆论后,北京大学宣布“开始有序推进开放”,并泛起涟漪:12月28、29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先后宣布,将“有序开放校园”。高校的不少措施都从高校实际出发,借技术赋能,在大学特殊性与公共性之间折衷,未视学生的合理反对为小家子气。
但细览各校发布的开放通知,不难发现,与其说是开放,不如说是开门,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三项举措,除“学术类活动对外开放”一项外,通篇都是进校之要求。但“开门”与“开放”区别巨大,一方面,开放是双向的,除了允许社会拥抱大学,还学于民,还包括鼓励学生拥抱社会,在碰撞中成长。开放不仅仅是“满足社会人士的入校需求”,更是满足高校社会功能、学术交流、学生社会化需求的必然要求。高校需要将“高校应不应该开放”的舆情和学生“大学高中化”之自嘲,放在一起细品。
另一方面,将“开门”当“开放”,是长期以来将开放狭隘地理解为单向物理开放,更被窄化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延续,“象牙塔”隐喻下,高校所应具有的社会服务职能消失了。这具体表现为各校“开放”的安排上,上海交通大学谈毅教授指出,服务地方经济和校园开放分属于校地合作办公室和保卫处,“校园开放由保卫处或校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其职责决定了它对校园的安全和管理更为上心”.
的确,国内高校与社区、城市间存在着不小的割裂,尤其是高校剥离继续教育职能后,很难不带给市民“被剥夺感”:大学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很喜欢一位网友的评论,“大学开放不能仅仅成为市民遛弯的新公园”。如何精神与物理开放齐舞,无论是历史上的西南联大还是国外的牛津、缅因,都树立了典范。
一年的争论,仅以“开门”结尾不是一个好结局,但希望是一个好开始。

(文/陈自强 个人报名二队  指导老师:伍里川)


*文内作品系第四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湖南工业大学 陈自强丨大学既要开门,更要开放

陈自强 红星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