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大学 弛泷丨岁末年初的心愿:大学开放校园不再成为新闻

弛泷 红星评论 2024-01-14

新闻界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当然,这句话并不是拿来指责媒体猎奇的,而是用来解释新闻“报道反常”的逻辑。就像当我们的媒体纷纷报道人大、清华等高校向社会开放时,那说明大多数学校仍然在以保守的态度停留在封闭管理的舒适圈。

大学应该对社会开放吗?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均是政府出资的公办学校,既然接受社会财政的补助,就应该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只有打开校门,更多的公众才能感受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浸润深厚多元的文化氛围,这方是服务社会的应有之义。
更何况,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出台过《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级学校对社会公众开放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倘若连校门都进不去,公众又如何接触这些公共资源?所以,大学开放校园,既是公众期许,也是法理义务。
面对这一应尽之义务,大部分高校以“出于安全考虑”为由而拒绝打开校门。“出于安全考虑”看似是“以学生为本”的表现,但凡事都经不住对比。横向地看,已经有包括人大、清华、浙大、兰大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宣布长期对社会开放,哈尔滨工业大学更是执行全面放开、无需预约的政策。难道说,这些学校就没有为学生的安全着想?纵向地看,在疫情之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是自由进出的。难道说,过去开放的学校就没有为学生的安全着想?
所以,大学拒绝开放校园,很大概率是在以安全考虑之名,行懒政怠政之实。学校管理层并不愿意以精细化治理的方式推出一系列政策,来平衡开放校园带来的利与弊,而是更愿意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封闭管理。因为后者能最大程度消除校园内的不确定性,学校管理层也就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进而规避风险带来的责任。
这种懒政怠政的思维,不应该再在疫情结束后的任何地方存在,更不该在本应体现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高校中出现。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的话,笔者多么希望,有朝一日,当再有大学宣布开放校园时,我们的新闻媒体会因其太过平常而不再争相报道。那时,一个流动的中国将再添几分充满生机的活力。

(文/弛泷 个人报名四队  指导老师:佘宗明)


*文内作品系第四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京大学 弛泷丨岁末年初的心愿:大学开放校园不再成为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